危險死魚預警!“白露瘟”來了!出血病、敗血症、爛鰓腸炎小瓜蟲

今日“白露”!水產養殖高能預警襲來,小心白露節成“白露劫”

大麥黃、白露心

養魚的都知道“大麥黃、白露心”是兩個魚病暴發關鍵期。是因為這兩個時期晝夜溫差大,水體對流強烈,水環境易產生劇烈變化,此時的水溫也適宜有害菌繁殖。水溫、水的理化指標的劇烈變化都會降低魚體的抵抗力、免疫力,而大量繁殖的有害菌趁虛而入,則引起魚病暴發。

白露節?白露劫?

今日“白露”。“白露”是水產養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氣,這個階段白天溫度高達30多度,夜晚降到20多度,晝夜溫差達10多度,這個溫度的變化非常適合寄生蟲、細菌等病原生物的生長繁殖,加上水質容易波動變化,水產養殖動物體質弱的話,這時水產養殖動物極易爆發各種疾病。

白露是草魚苗種養殖發病的非常時期,死亡慘重,甚至全軍覆沒,養殖戶稱為“白露瘟”。白露是一個對淡水魚養殖影響比較大的節氣,空氣溼度變化大,白天的空氣溼度極低,夜晚空氣溼度高,由於降溫,還會有露珠。

危險死魚預警!“白露瘟”來了!出血病、敗血症、爛鰓腸炎小瓜蟲

9月全國各地需重點關注的疾病

9月份,迎來了白露和秋分兩個節氣,全國進入了夏秋轉換的季節,諺語說“過了白露節,夜寒日裡熱”,晝夜溫差大是這一時期的特點。養殖池塘經過6、7、8三個月的水生動物生長旺季後,累積了大量的殘餌、糞便等,經過不斷髮酵,不僅消耗水中含氧量,還造成氨氮和亞硝酸鹽等指標升高。池塘水體在溫差較大的情況下,會出現上下對流,造成池底的有害元素擴散到全部水體,易導致水生動物多種疾病的發生。9月份,要重點關注以下水生動物疾病。

(一)魚類疾病

1.草魚出血病:

病原為草魚呼腸孤病毒,主要危害草魚魚種,水溫在20℃~30℃時易發病,25℃~28℃為流行高峰,主要傳播途徑是水平傳播,也可能透過魚卵進行垂直傳播。各草魚主養區需重點防控。

2.鯉浮腫病:

病原為鯉浮腫病毒,主要危害鯉和錦鯉,發病水溫為7℃~28℃,苗種攜帶病原流通是該病傳播和擴散的主要途徑,換水、用藥不當或水質、天氣突變,可誘發該病暴發。各鯉和錦鯉養殖區需重點防控。

3.淡水魚細菌性敗血症:

病原主要為嗜水氣單胞菌,危害鯽、團頭魴、鰱、鱅等多種淡水魚類,水溫在9℃~36℃均流行,該病可透過病魚、病菌汙染餌料、用具以及水源等途徑傳播,鳥類捕食病魚也可造成疾病在不同養殖池間傳播。全國各淡水養魚地區需重點防控。

4.細菌性腸炎病:

病原為腸型點狀氣單胞菌、豚鼠氣單胞菌,主要危害草魚、青魚、鯉魚等多種淡水魚,水溫20℃以上發生流行,流行高峰為水溫25℃~30℃,常與細菌性爛鰓病、赤皮病等併發,是魚類危害較嚴重的疾病之一。全國各淡水養魚地區需重點防控。

5.刺激隱核蟲病:

俗稱“白點病”或“海水小瓜蟲病”,病原為刺激隱核蟲,主要危害大黃魚、卵形鯧鯵、石斑魚等海水養殖魚類,刺激隱核蟲適宜的繁殖水溫為10℃~30℃,最適繁殖水溫為22℃~26℃左右,以胞囊及幼蟲傳播,傳染速度快、具有高致病性和高暴發性,水質有機物含量高、水流緩慢、養殖密度過大情況下最易暴發。全國各海水養魚地區需重點防控。

6.車輪蟲病:

病原為車輪蟲,主要危害各種淡水魚的苗種,全國各養魚地區,一年四季都有發生,適宜水溫22℃~29℃,主要症狀是病魚頭部和嘴周圍呈微白色,分泌很多黏液,通常魚苗放養10天后患病,成群沿池塘邊狂遊,俗稱“跑馬病”。全國各淡水養魚地區需重點防控。

(二)甲殼類疾病

1.白斑綜合徵:

病原為白斑綜合徵病毒,主要危害物件為南美白對蝦、中國對蝦、日本對蝦、克氏原螯蝦等,水溫在20℃~30℃時流行,經口感染是養殖對蝦中白斑綜合徵病毒感染和傳播的主要途徑,該病毒也可經對蝦的卵進行垂直傳播。對蝦主養區需重點防控。另外,湖北、安徽、湖南、江蘇、江西等地的克氏原螯蝦主養區也需要加強對該病的防控。

2.急性肝胰腺壞死病:

是一種危害養殖蝦類的細菌性疾病,主要危害物件為南美白對蝦、斑節對蝦和中國對蝦等,目前我國主要海水養殖蝦類地區均有該病流行,死亡主要發生在放苗30天~35天以內,常為急性死亡,而且死亡率高達100%,經口感染是該病原水平傳播的主要途徑。沿海對蝦主養區需重點防控。

3.蝦肝腸胞蟲病:

病原為蝦肝腸胞蟲,可感染所有生活階段的對蝦,主要危害南美白對蝦和斑節對蝦,水溫24℃~31℃時感染率較高,水平傳播是養殖池塘中該病原傳播和感染對蝦的主要途徑。沿海對蝦主養區需重點防控。

此外,這一時期魚類還需注意防控柱狀黃桿菌病、愛德華氏菌病、赤皮病、鏈球菌病、錨頭鰠等疾病,甲殼類注意防控偷死野田村病毒病、纖毛蟲病、蛻殼不遂症等病,爬行類注意防控鱉潰爛病等疾病的危害,以及因水質惡化、天氣變化等引起的非病原性疾病可能對養殖生產的影響。

(三)

防控措施

1.做好水質調控工作。

加強水質監測,發現異常及時透過適量換水、增氧,調控水質。

2.加強養殖後期生產管理。

勤巡塘,防止發生缺氧泛塘;及時根據氣溫變化調整投餌時間和投餵量,確保養殖動物營養需求及減少殘餌;控制合理養殖密度,使水體負荷適度;加強養殖動物保健與應激管理,提高機體抵抗力。

3.做好颱風、雷雨等突發性天氣的應急準備工作。

做好因突發性天氣引起水環境變化的應急防範工作,同時做好減少水生動物應激反應的準備工作。

為什麼魚種會出現“白露瘟”呢?

(一)

魚種的生理特性

從夏季放夏花到白露的魚種,經過約4個月的生長,其體長從75px增長到20~750px,增長6~10倍,體重從200mg增加到50~100g,增加100~200倍。從這可以看出,草魚苗種屬於生長快速的品種,但由於魚類屬於低等動物,快速的增長造成魚體的各種免疫、消化系統跟不上身體的增長,造成魚體存在抵抗能力低下的缺陷,給有害菌創造了可趁之機。

(二)白露的氣候特點

白露前後,晝夜溫差大、氣溫起伏不定、天陰多雨是主要特點。這樣的特點對魚塘來說是極為不利的。

1.晝夜溫差大:

水體對流加劇,底層有害菌及低氧水體被帶到水面,導致水環境發生劇烈變化;藻類生長受影響,繁殖效能下降,極容易倒藻,造成藻毒素毒害魚體以及低溶氧狀況;

2.氣溫起伏不定:

氣溫不穩定會導致魚類經常性的應激,輕度應激造成生長效能下降,重者造成機體免疫力下降,甚至引起死亡;

3.天陰多雨:

一是容易影響魚類正常攝食,體質不容易;

二是藻類容易死掉;三是正常的預防用藥不能及時進行。

同時,18~28℃的氣溫正適宜寄生蟲、有害菌生長、繁殖。

白露前後的天氣對魚塘是極為不利的,而這些都是無法人為改變的,只有在平時就做好其他方面的預防工作。

危險死魚預警!“白露瘟”來了!出血病、敗血症、爛鰓腸炎小瓜蟲

病變肝臟——白肝

(三)漁農的養殖觀念

1.一直以來,漁農養殖草魚魚種就是一個矛盾:

喂得少,長勢慢,產量低;喂得多,長得快,死亡高。大量的投食,促進了魚類的快速生長,其一是本來就低下的免疫系統跟不上生長的速度;其二大量的飼料造成肝膽負擔加重,進一步惡化其抵抗能力。

2.防病不科學:

要麼大劑量亂用藥,要麼僥倖不用藥,延誤了最好的防禦措施。只有改變這些觀念,魚種的肝膽問題、用藥盲目的問題才能解決。

(四)養殖環境的影響

1.由於工業、農業以及生活用水的各種汙染:

養殖所用外源水質嚴重惡化,氨氮、亞鹽超標;有機磷、重金屬農藥殘留。據測定,重工業區域雨水中的氨氮、亞鹽比農業區域高3~5倍,這種水源條件下,魚種能夠生存下來本來就是不容易的事情了。

2.池塘管理不科學:

大量投用化學氮肥、不注重池塘底部環境改良。特別是池塘底部環境,這是魚病發生的溫床。有些塘口一養就是幾年,甚至10幾年,從不清淤,養殖過程中也不進行改底,大量有害菌繁殖,大量蟲卵滋生,大量有害物質累積,這種環境下,魚種根本不可能健康生長。

綜上所述,導致白露前後魚種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有:魚種免疫力低、抗逆能力差;長期投餵不當,內臟器官受損;病原微生物侵染;水體不穩定,養殖環境惡化。

細菌性爛鰓病橫行

細菌性爛鰓病據說是由柱狀噬纖維細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症狀有:患病草魚經常能看到黑頭黑背漫遊,病魚鰓絲腐爛帶有汙泥,鰓部尖端糜爛,鰓蓋骨的內表皮往往充血,中間部分的表皮常腐蝕成一個圓形不規恥的透明小窗(俗稱開天窗)。

危險死魚預警!“白露瘟”來了!出血病、敗血症、爛鰓腸炎小瓜蟲

典型的細菌性爛鰓

(一)病因分析

分析病因這個就要結合水質、解剖、天氣、以及管理來分析了。有水質惡化引起的,有寄生蟲引起的,有內臟病變引起的。

1、水質惡化引起

如果從季節變化講,主要是倒藻和泛底。水質惡化的,一般內臟沒啥問題,只呈現水質惡化:有機質多、水質渾濁、或者pH過高、過低。另外菌群也會有變化、水體指標超標等,倒藻和泛底對水體溶解氧的降低,會特別顯著。溶解氧降低,會加快鰓的呼吸頻率,很容易造成機械損傷。

2、寄生蟲引起

多鏡檢幾次一般都可以鏡檢到寄生蟲的。鏡檢一定要注意:儘量撈起半死不活的魚同剛死沒變色的魚,帶水檢測,時間久了寄生蟲可能脫落。原蟲引起的爛鰓和蠕蟲引起的爛鰓,用肉眼也可以大致判斷,而且鏡檢儘量多幾個樣本,帶水最好用原塘水,有些養殖戶為了美觀用地下水和自來水帶魚,由於水溫變化,不少寄生蟲會脫落,這樣鏡檢的結果會出現誤差。原蟲引起的爛鰓,一般是鰓尖,並且粘液比較多,鰓絲看起來有點毛糙。蠕蟲引起的爛鰓是一塊一塊的,由於蠕蟲的力量比較大,蠕蟲引起的鰓絲腫脹會比較厲害。

3、內臟病變引起

內臟能看到明顯的病變,主要是肝膽問題,常見的是肝膽腫大、花肝、白肝、綠肝等,肝膽問題有爛鰓症狀排除水質同寄生蟲的,直接消毒,按照肝膽病的思路處理即可。

秋季的肝膽病變,從中醫的角度講是燥熱引起的,保肝主要用三黃散等中藥解決。這個階段最好適當減少膨化料的投餵。

(二)預防措施

1、提早發現疾病

主要是養殖戶自己要多注意觀察,喂料和巡塘時,觀察魚活動是否正常,經常打樣檢查魚體健康狀態,主要檢查魚的生長速度、肥滿度、寄生蟲、內臟健康程度等,如果在喂料和巡塘過程中發現魚活動異常或者出現少量魚死亡等情況,則需要及時診治找出原因並及時處理。

2、病害的早期現象

我們可以在風尾觀察。一般魚塘要發病了,風尾會有“鼻涕水”(“鼻涕水”很大部分是魚體的分泌物),只要是下風口出現“鼻涕水”的,不出2天必定死魚,只是死多死少的問題。

另外還可以看有沒有魚的糞便浮在水面,如果有糞便浮在水面,可能是腸炎早期,或者這批飼料有問題,消化不良;還要看漂浮糞便的長短,漂浮的糞便很長,肯定是有問題的。

早晨早點起床巡塘,早晨魚塘溶解氧低,病魚大多會靠邊,當正常天氣,魚的採食量突然降低你就要小心了。

投料時,觀察魚吃料的狀態,魚有問題,吃料的狀態大多會變差。

白露期間需注意的問題

白露期間最怕的就是應激了,殺蟲、消毒都儘量避開刺激性大藥物。

白露期間,我建議喂料稍微改變,飼料要適當少喂,下午喂料適當減少。多喂飼料會帶來消化不良而且也會造成浪費,還不如少喂來提高消化利用率,這時候用點乳酸菌,也許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收穫。

另外增氧要多開,避免因為降溫,或者南轉北,泛底,引起的缺氧。

這個階段是魚類生長的旺季,投餵量比較大,塘底也比較髒,很多魚塘敗血症的都是因為底質惡化,用點改底的同消毒的立馬見效。

另外季節的突然轉換,很容易倒藻。倒藻,我們可以採取提前殺藻,特別是那些水濃的塘,保持藻類的可持續性生長,同時補充一些肥料。

提醒下大家,目前還有好多養殖戶喜歡憑自己經驗,不經檢測後就用藥(當然經驗豐富的養殖戶例外),這樣非常容易出現藥不對症導致疾病得不到及時治療引起損失,嚴重的出現藥害,有些養殖戶喜歡選擇拖,認為死幾條魚是正常現象,但是死魚是有原因的,弄清楚原因才能決定處理還是不處理,如果是疾病問題,在這個季節應該及時處理防止出現病情惡化導致後面大量死魚。

TAG: 白露養殖病原水質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