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糾結做咖啡用多少水溫?

很多小夥伴在家裡衝咖啡時,總會感到微妙而又莫名的變化,但所有的引數都沒變啊!莫非是舌頭的問題?其實,我們經常容易忽略的一個引數便是水溫!

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地勢西高東低,再加上豐富多變的地理環境,以至於各個地區所處的海拔不同,自然就會影響水的沸點。所以同樣是燒得滾滾開,有的地方接近100度,有的地方也就90出頭。不過總不能為了喝咖啡,按海拔高度來搬家吧!別擔心,只要能燒到80度以上,衝咖啡是沒問題的。

我們如何來拿捏水溫?

第一,注意水溫的最初設定。實際上總會比設定的低一點,冬天還要低更多。

第二,注意失溫。低溫的濾杯、手柄、杯子、甚至是豆子都會降低水溫,提前預熱可以儘量減少失溫。

第三,注意沖泡時間。沖泡時間越長,水溫流失越多,所以,燒好了水猶豫應該擺個什麼POSE來衝,很可能做出一杯味道奇怪的咖啡。

水溫對咖啡萃取有什麼影響?

1‍‍。萃取率

回想一下初中的物理課!溫度越高溶解度越高,所以更高的水溫則會得到更高的萃取率。

也就是說同樣的豆子,同樣的研磨度,水溫越高,咖啡濃度越高,

味道會越重,風味則會變得更苦,過高的話則會帶出焦苦味!甚至把本應迴避的大分子鏈的雜味萃取出來。如果水溫不足,則萃取能力不足,會帶出澀感,風味物質不足造成濃度過低,風味寡淡。

2。萃取時間

水溫同樣影響萃取時間,溫度高則所需的萃取時間相對短,溫度低則需要的時間長。如果把握不好,那風味就會變得很怪。

水溫較高時,沖泡時間需要適當縮短,時間過長就會苦、雜味重,風味與雜味並存,就很難分析是哪個引數的問題。

水溫較低時,要達到相同的萃取率,則需要延長萃取時間。如果溫度過低、時間過長,則容易造成顆粒外層的過度萃取,而總體資料則反應為萃取不足,這就是為什麼明明濃度不夠卻還有明顯的過萃風味。

還在糾結做咖啡用多少水溫?

水溫把控得當則可以調整整體萃取狀態,如:利用高水溫的萃取能力來彌補研磨度稍微磨粗了;利用低溫來彌補研磨稍細;長時間沖泡策略可考慮較低水溫平衡萃取率;高溫細磨快衝加攪拌可激發更多極淺烘焙的風味;極低的溫度可以進行低溫萃取以獲得更多的風味物質……

怎麼樣?糊塗了嗎?糊塗就對了!下回接著講!

什麼?沒有溫度計?燒開了晾一分鐘一般都好使!

TAG: 萃取水溫風味時間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