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啟雲:關於榮譽的思考(轉載)

王啟雲:關於榮譽的思考(轉載)

2021-12-19 10:00

|

個人分類:圕人堂

|

系統分類:生活其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317184。html

王啟雲:關於榮譽的思考(轉載)

作為社會的人,“榮譽”兩字既熟悉而又陌生。人生在世,名利二字相伴相隨,主動也好,被動也罷。個人的榮譽觀是動態的、發展的。

什麼是榮譽?榮譽指光榮的名譽,社會組織對個人或集體基於其某方面突出表現或貢獻而作出的正式評價,是特定人從特定組織獲得的專門性和定性化的積極評價。個人因意識到這種肯定和褒獎所產生的道德情感,稱為榮譽感。榮譽的獲得與履行道德義務密切相關,忠實履行對社會、階級或他人的義務是獲得榮譽的前提。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體驗與認知,年近“知天命”的我並不例外。2021年先後或主動或被動參加了好些評比活動,寫過不少評比材料。有的是樂意參加的,有的是不大樂意也需要參加的。各種評比有相應的流程與規範,重在參與,“不問收穫”或“不在意收穫”不太可能,但有何收穫是不由自主的、無法預見的。好些評比是有門檻的,資格條件、指標數等有較為明確的要求。各種各樣的評比產生各種各樣的榮譽(級別、等次),與業績、工作量、績效等存在關聯,有的是強相關(或密切相關),有的是弱相關(甚至不相關)。相關不相關,是存在不確定性。有的場合相關,有的場合不相關也是存在的。“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專項行動之後,有“破”有“立”,職場中人們的認知是“不唯”不是“不要”,甚至需要“全面發展”,“偏科”是“不好的”,甚至“不行的”。聽聞職稱評審的導向是重業績,我曾經存在誤解,以為是重在描述與展示業績如何如何,實際上並非如此,測度方法還是就相關榮譽獎項進行分類分級賦值計分。

王啟雲:關於榮譽的思考(轉載)

組織策劃面向師生的資訊檢索大賽,我的體會是,一定要努力平衡好各方需求,要讓主辦方、參與方、贊助方等各方“共贏”。獎品、獎狀及一定範圍的宣傳推廣是必須的,最好是“相適應”的。其中“獎狀”是焦點,特別是能得到職能部門認可的、對學生綜合評定可“加分”的,非常“有用”或“受歡迎”,甚至可能會不在乎獎品情況。

“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立德”指樹立德業,博施濟眾;“立功”指為國為民建立功績;“立言”指創立傳世學說。此“三立”,“立功”屬於相對狹義的“榮譽”,“立德”“立言”實際也屬於廣義的榮譽範疇。《從頭再來》歌詞中有“昨天所有的榮譽,已變成遙遠的回憶。勤勤苦苦已度過半生,今夜重又走入風雨。”“再苦再難也要堅強,只為那些期待眼神。”“看成敗人生豪邁,只不過是從頭再來。”

古往今來,人們希望“人過留名,雁過留聲”,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在為“榮譽”而生,為“榮譽”而戰。正確的“榮譽觀”,要有“榮域”,莫成“冗餘”,融於生活。放下包袱,開動機器,風雨人生,榮耀自在。

王啟雲:關於榮譽的思考(轉載)

TAG: 榮譽評比相關立德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