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腦卒中後患者心理障礙,避免不必要的悲劇發生

腦卒中患者在卒中突然發生後處於急性心理應急狀態,面臨許多心理、社會問題。臨床工作中,經常會有患者覺得自己肢體癱瘓,今後如果不能痊癒,會給自己的孩子及老伴帶來很大的麻煩,所以就有了輕生的想法,甚至很多患者不想配合治療,強烈要求出院,回家自生自滅。

關心腦卒中後患者心理障礙,避免不必要的悲劇發生

據統計,

至少有40%~50%的腦卒中病人在卒中後有抑鬱的體驗,多發生在腦卒中後2個月~1年。由於抑鬱反應的發生非常隱蔽,不易被察覺,有些病人由於存在語言障礙,使

抑鬱症

狀不能被檢出,往往直到意外事件發生後才知道。其實如果我們對抑鬱狀態的表現早有所認識,多注意病人的情緒和精神狀態,這種慘劇完全可以避免。

關心腦卒中後患者心理障礙,避免不必要的悲劇發生

卒中患者大多為老年人,常有無用感、孤獨感、失落感和死亡恐懼。

1。無用感:老年人比較容易出現“無用感”,這一感覺在老年人發生卒中後會明顯加重而且很可能演變為抑鬱、自責情緒,尤其年齡偏輕,病前還工作的人。所以,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鼓勵患者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減少過多、過細的照顧。多從子女和家庭的角度認識自己生命的價值所在,增強治療和康復的主動性,讓其從心理上獲得滿足感,認可感,從而避免給自己貼上‘廢人’的標籤。

關心腦卒中後患者心理障礙,避免不必要的悲劇發生

2。孤獨感:老人在腦卒中後若伴有不同程度的肢體殘疾,這種孤獨感很容易向抑鬱、焦慮等不良情緒方面轉化。家人理解患者壓抑的、難以用語言表達出來的內心體驗,主動傾聽、默默陪伴是最有效、最實際的心理支援方式,溝通在這個時候往往就會變得尤其重要,理解患者內心狀態,給予開導和關愛,讓老人感受到溫暖,努力戰勝病魔。

關心腦卒中後患者心理障礙,避免不必要的悲劇發生

3。失落感:卒中後老人易使失落感從內心衝突轉變成為心理上的退行,可表現為心理行為的依賴、幼稚等。在正視疾病的前提下,找回原來的“自己”重新喚回“心理”感受,重新調整自己的心態等。家人要有敏銳的心理洞察力能及時發現問題,包容、鼓勵患者恢復心理健康。

關心腦卒中後患者心理障礙,避免不必要的悲劇發生

4。死亡恐懼:表現為抑鬱、焦慮、易怒、恐懼等,迴避社會,與周圍的人不合作,不交流。鼓勵患者說出內心恐懼,減少患者過分的擔心和不必要不準確地對自身疾病的猜疑等。疾病早期需要家人無時不刻的陪伴,幫助患者擺脫恐懼,重拾自信。

關心腦卒中後患者心理障礙,避免不必要的悲劇發生

對於這一類人群,我們需要家庭的支援、社會的幫助、心理的治療,必要時給予藥物的治療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1。家庭的支援:家庭成員一定要給予病人更多的關心,給予生活上的照顧,鼓勵病人力所能及地參加社會活動。要關注病人病後的精神狀態,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家庭的支援是所有治療的重點,也是成功的關鍵所在。

2。社會的支援:良好的社會醫療保險可解除病人的後顧之憂,單位的領導和同事或朋友的關心,有利於減輕和消除病人的不良情緒。積極治療,努力讓患者在病後重回工作崗位,獲得認同感。

3。心理治療:醫生積極治療原發病,幫助病人肢體功能康復本身對病人的抑鬱有很好治療作用。多與病人交流,及時瞭解病人的心理活動,幫助病人消除不良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如果有條件的家庭,可以就診心理諮詢中心,請專業的心理醫生治療。

4。藥物治療:五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如

氟西汀

帕羅西汀

舍曲林

氟伏沙明

西酞普蘭

艾司西酞普蘭

,一般要服用3~6個月或更長時間,如能正規治療絕大多數病人的抑鬱症狀可以完全消除,有利於肢體功能的恢復,使病人生活和社會交往能力盡快得到恢復。

對於腦卒中的患者,除了要積極治療卒中疾病本身,更要關心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感受,多多理解,多多換位思考,讓全社會關注腦卒中,所有人一起行動起來,提高全民健康意,提前預防,積極治療,減少發病率,致殘率,讓每個家庭都充滿歡聲笑語。

TAG: 病人患者治療腦卒中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