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口記憶》之三十七 當年的時尚——“假領子”

《漢口記憶》之三十七 當年的時尚——“假領子”

小時候住在中原機械廠的職工宿舍裡,因為廠裡的職工大都和父親一樣,隨著工廠從上海內遷到漢口的,所以宿舍也被叫 “上海宿舍”,“上海話”是宿舍的通用語言,每家每戶每個人大都保留著以前在上海的生活習慣,當然也包括穿著打扮了。來自老上海的人們雖然和老漢口的生活環境有點格格不入,但人們依然我行我素,似乎很享受這份特立獨行的感覺,甚至還有一點高人一等的驕傲。

《漢口記憶》之三十七 當年的時尚——“假領子”

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所有的生活物質都是計劃供應,各種票證按家庭按人頭限量領取,不僅是日常生活必須的米麵油布煤,最緊張的時候,連兩分錢一包的火柴都要憑票購買。一家老小一年四季穿的衣服都指望著家裡每年幾尺幾寸的布票,首先是要保證家裡每個人穿得暖和、穿得光鮮,所以有限的布票大都用於外衣上了,襯衣不屬於保暖必須的衣服。

《漢口記憶》之三十七 當年的時尚——“假領子”

我在讀中小學的時候,白襯衣藍褲子白球鞋是每個學生的標配,但凡盛大隆重的集會和活動必須按照學校的要求穿戴整齊,我僅有的一兩件白襯衣,平時都捨不得穿。大人們常年都是穿著工作服,也同樣不會擁有很多的襯衣,只是在節假日和比較正式的場合才穿。能夠經常穿襯衣人的一般都是家庭條件比較好的比較喜歡“臭美”的,要不就是需要穿衣著裝很正式的幹部知識分子群體。

《漢口記憶》之三十七 當年的時尚——“假領子”

到了秋冬季節,領口處就成了問題。襯衣雖然如同雞肋,但襯衣領子卻很重要。首先緊扣的領子可以擋風保暖,其次是美觀有型,還可以不讓毛衣直接和脖子接觸,避免不太柔軟的毛線扎到脖子。可襯衣的領子和袖口部分容易髒,也特別容易破,常常是領口袖口都磨破了,而襯衣的衣襟和袖子還是好的。洗的時候又得一整件衣服一起洗,費水費肥皂費人力,於是“假領子”就這樣被髮明出來了。“假領子”的發明和流行主要是為了省布料,所以又被叫作“節約領”。

《漢口記憶》之三十七 當年的時尚——“假領子”

所謂“假領子”只是一種通俗的叫法,其實就是一件襯衣的最重要的上半部分,包括領子、前襟、後片、釦子、釦眼,沒有袖子和前後襟的大部分。通常是在秋冬季節才穿,穿在秋衣外面,也有貼身直接穿的,然後在外面穿上圓領或者雞心領的毛衣,嶄新挺括的衣領露出來,旁人只當是穿了一件新襯衣,等到脫掉毛衣的時候,等到換洗後晾曬在外面的時候,才弄明白原來只是一件短短小小的“假領子”。

《漢口記憶》之三十七 當年的時尚——“假領子”

“假領子”的流行是從時尚之都上海開始的,漸漸向全國擴充套件。宿舍裡上海人、江浙人居多,穿著打扮比較喜歡趕時髦,加上來往上海比較頻繁,有人回上海出差和探親的時候,就從上海的百貨商店買回來,穿在身上如同穿了一件新衣服般神氣。

《漢口記憶》之三十七 當年的時尚——“假領子”

起初漢口的百貨商店裡還沒有這種東西賣。大概是耿直實在的老漢口人對這種“以假當真”的小玩意根本不屑一顧,間或還會嗤之以鼻,但架不住對體面的追求和經濟的拮据,於是漸漸地也能夠接受,並開始效仿,於是漢口也慢慢流行“假領子”了。可以說“上海宿舍”對“假領子”在漢口的推廣和流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漢口記憶》之三十七 當年的時尚——“假領子”

記得父親去寧波老家探親的時候,必須從上海中轉,於是順便從上海買了“假領子”。雖然在百貨商店裡買一件“假領子”比買一件襯衣要便宜得多,但還是要花錢的。為了節約,母親就自己動手做。母親會去扯上幾尺布,更多的是用家裡做其他衣服剩下來的布料,或者是舊襯衣還能用的前後襟和袖子,如果能弄到“的確良”是最好不過的了。母親會參照成品的“假領子”,裁剪好後用縫紉機做好。做好的“假領子”和百貨商店買回來的相差無幾,雖然沒有買回來的成品那麼嶄新、精細、挺括,但尺寸更加合適,穿起來也更加貼身,家裡幾乎每個人都有數個“假領子”。

《漢口記憶》之三十七 當年的時尚——“假領子”

我是在讀中學的時候穿的“假領子”。剛開始穿的時候覺得挺好的,衣領挺括,又美觀又擋風又防扎,可沒穿多久就不願意穿了。年輕人火氣旺,容易流汗,在學校又經常運動,上體育課、課間課後打籃球和排球。熱了就必須要脫衣服,等到外衣和毛衣一脫,“假領子”就露了出來。這個時候就有點尷尬了,不可能穿著“假領子”繼續運動,如果脫了吧,等會又要穿上去,實在是麻煩。

《漢口記憶》之三十七 當年的時尚——“假領子”

其實還有一個更關鍵的原因,只有半截的“假領子”像極了女人穿的背心。對於青春期的少男來說,更喜歡體現的是即將成為男子漢的陽剛之氣,最怕的就是被別人當作還是小屁孩,更怕被別人恥笑自己女裡女氣。

《漢口記憶》之三十七 當年的時尚——“假領子”

以我當年粗淺的瞭解和目前不太清晰的記憶,順便說一下當年的“文胸”。那個年代,衣服的顏色就是“黑白灰”,衣服的式樣除了工作服,就是中山裝列寧裝,能夠展現女性曲線美的衣服和裝飾品統統都屬於“封資修”,那個年代國人根本就不知道還有文胸這種東西,女人的內衣就是背心,基本上都是自己做的。開始的女士背心應該和男士的背心差不多,但由於生理上體型上有區別,女士的背心有了特殊的形狀上的要求。通常用白色的棉布在前襟部分做成杯狀,幾層棉布疊起來,用白色紗線密密麻麻地縫製後固定成型。為了穿戴方便,更主要的是不被別人看出來,自制的“文胸”是側面或前面,用一排紐扣來固定,穿和脫的時候比現在的文胸繁瑣許多。

《漢口記憶》之三十七 當年的時尚——“假領子”

那個時候,既缺少尼龍萊卡氨綸等化纖材料,也不會使用蕾絲邊和海綿之類的輔材來美化,更沒有鋼絲金屬搭扣之類的配件,但女人們為了追求美、性感和健康,用聰慧的大腦和靈巧的雙手,用常見的普通的布料做出了適合自己的文胸。

《漢口記憶》之三十七 當年的時尚——“假領子”

一個大男人不適合談論自己不熟悉的“文胸”,還是言歸正傳。

後來看了三十年代的經典電影《馬路天使》,劇中由趙丹扮演的吹鼓手陳少平,周璇扮演賣唱歌女小紅。陳少平參加演出的時候需要穿著制服襯衣打領帶,由於囊中羞澀,沒有像樣的襯衣參加演出,於是只好因陋就簡,將衣領尚好的半截襯衣穿在制服裡面,嚴嚴實實地扣好外面制服的扣子,於是從外表面看,絲毫沒有破綻。看到這一幕才知道,“假領子”的發明的靈感原來是在這裡,故事的背景也就是舊上海,也就絲毫不會奇怪“假領子”為什麼是從上海流行起來的了。

《漢口記憶》之三十七 當年的時尚——“假領子”

後來不僅僅只有棉布做的“假領子”,還有毛線織出來的“假領子”。基本原理和襯衣“假領子”一樣,沒有了前襟後襟和衣袖,就是半截毛衣領,穿在棉襖裡面,儼然一件高領毛衣。有的甚至就是一個領套,冬天直接套在脖子上,起到和圍巾一樣的作用。姐姐幫我織過好幾個毛線圍脖,我倒是很喜歡在嚴寒的冬天裡脖子上被柔軟的毛線裹著的暖暖的感覺,而且這和襯衣的“假領子”完全不同,不僅不像女人的背心,穿戴起來也很方便。

《漢口記憶》之三十七 當年的時尚——“假領子”

國人的面子觀念重,“假領子”畢竟是“假貨”,以假當真總是會有欺騙人的嫌疑,所以所有的“假領子”都不會輕易示人。所以當時只要看到個別熱得冒汗,還堅持不肯當眾脫衣服的人,他們大都是裡面穿著“假領子”的。還有一種鑑別方法,就是看手腕處是不是露出襯衣的袖口,如果沒有,那肯定也是穿的“假領子”。寫到這裡,我突發奇想。穿西裝的時候嚴格要求襯衣袖口必須露出半寸至一寸,難道西方人透過這個辦法來判斷是否穿的“假領子”?

《漢口記憶》之三十七 當年的時尚——“假領子”

改革開放打破了原有的計劃經濟模式,市場經濟帶來了物質的極大繁榮,每個人的家裡再也見不到各種各樣花裡胡哨的票證,生活變好了,穿衣打扮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襯衣成為了普通的衣服,人們也不再去節省一尺兩尺的布料,“假領子”也就悄然地被放棄,沒有人再穿了。

不過最近幾年“假領子”又有捲土重來的意思,各大購物網站上隨處可見面料考究、式樣新穎、做工精細、顏色豐富的“假領子”在銷售。據說消費“假領子”的主力軍是常年四處奔走的白領群體,他們之所以對“假領子”青睞有加,主要是看中了“假領子”攜帶方便、打理簡單,當然還有價格便宜了。

《漢口記憶》之三十七 當年的時尚——“假領子”

佛靠金裝,人靠衣裝

”。人的穿戴除了遮體保暖之外,更重要的是美化自身、愉悅自己、展現自我。雖然“假領子”是當年廉價的時尚,但也深刻地反映了特殊年代人們的生活狀態和生活態度,充分體現了無論在什麼條件下,人對美的追求是永遠不會放棄的。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作者刪除)

已發表《漢口記憶》系列隨筆連結,點選可閱讀:

《漢口記憶》之三十六,痰盂及其他

《漢口記憶》之三十五“喇叭褲”和“拷版褲”

《漢口記憶》之三十四 手絹和手絹的故事

《漢口記憶》之三十三,武漢話,以及“漢普”

TAG: 領子襯衣漢口文胸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