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餓死的魚只有撐死的魚”,這句話對嗎?

大家好,在水族圈流行著這樣一句話“沒有餓死的魚只有撐死的魚”,這句話有道理嗎?

那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魚應該怎樣去喂。因為我是養孔雀魚的,所以我就拿孔雀魚來說,小魚在剛出生的前兩天是靠吸收自身卵黃的來補充營養維持生命的,所以可以不用喂,那麼在之後的一個月內我用孵化好的豐年蝦來喂小魚,同樣因為剛孵化出來的豐年蝦帶有卵黃所以它的營養價值非常高,並且它是用鹽水孵化的沒有寄生蟲,每次都要把小魚的肚子喂的鼓鼓的。沒有餓死的魚只有撐死的魚,這句話就是說魚不會知道飢飽,只要有食物它就會一直吃,所以喂的時候不要喂的太多,但是當我們投餵過多的食物時總會發現缸低殘留了很多沒有被吃完的,這也就證明了魚吃飽了就不會再繼續吃了,那麼也就不存在撐死的魚。那麼為什麼很多新手會感覺魚是被撐死的呢,真正的原因是這些魚友沒有去了解過氨氮、亞硝酸鹽、硝酸鹽這些東西。

“沒有餓死的魚只有撐死的魚”,這句話對嗎?

魚類的排洩物和未吃過的食物將會轉變為氨(俗稱阿摩尼亞);那是因為在這些東西里需要氧的細菌會令蛋白質分裂。而氨是有毒的。因為氨中毒而死魚的是幾乎所有人都經歷過的,但是它不是肉眼觀察出來的,尤其是對於新手來說。

生存於氧氣中的硝化細菌,能把氨轉變為亞硝酸鹽(NO2);亞硝酸鹽雖然僅有較小的毒性,但仍對魚類有致命的毒害。

亞硝酸鹽之後又被第二種硝化細菌轉變為硝酸鹽(NO3);而這硝酸鹽幾乎是無毒的,但魚兒突然或長期暴露在高濃度的硝酸鹽裡是有害的。但幸運地,硝酸鹽的濃度是可以靠更換魚缸的水來降低。

“沒有餓死的魚只有撐死的魚”,這句話對嗎?

硝酸鹽等會被不依附氧氣而生存的細菌(厭氧性細菌)變為氮氣而揮發,這就是一個完整的「氮化合物迴圈」。所以講到現在大概可以明白,魚不是被撐死的而是因為投餵過多的食物汙染了水質導致魚中毒身亡。所以餵魚應該遵循:少喂勤喂勤換水。少喂是指每次的餵食量要少,儘量每次餵食三五分鐘內吃完不要有剩食,勤喂是指一天可以喂個三四次,但是要根據魚齡來決定,小魚天喂三四次大魚喂兩次(這是說的是孔雀魚),勤換水是每週換兩三次每次少量的換,切忌長時間換一次,一次換大量的水,這樣非常容易使魚生病甚至死亡。

“沒有餓死的魚只有撐死的魚”,這句話對嗎?

上面講了魚是撐不死的,那麼它到底能餓死嗎?

世界上絕大多數生物都是會餓死的,所謂的餓不死的魚只是一種錯覺。魚在野外都是半飢餓狀態,我們放在水族箱中的魚長期不餵食物魚兒是幾乎不會生長的,體型消瘦,抵抗力差,非常容易生病最後導致死亡,不是它餓不死而是它耐飢餓能力強!

所以請善待我們的魚兒,不要過量餵食也不要一點不喂,把魚兒照顧好,讓它健康有活力,狀態好,你才能欣賞到漂亮的魚!

“沒有餓死的魚只有撐死的魚”,這句話對嗎?

感謝大家支援,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希望能得到你的關注!

TAG: 硝酸鹽撐死亞硝酸鹽孔雀魚魚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