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在生活中沉澱自己

在生活的日子裡學會讓自己沉澱很重要。當你的心開始雜亂無序,易怒暴躁時,就該有個選擇,讓自己的“激進”暫時的停下來,把心頭積埋的陰霾一點一點的驅散,再以輕鬆地姿態繼續前行。

學會在生活中沉澱自己

邁入中年的我,時常會感覺到各種焦慮,讓我心煩意亂,浮躁難安。這種沒著落、沒依託的感覺促使我對自己產生懷疑和自卑,也失去了安全感。

都說成年人的安全感是錢給的,話說得也許有些俗,但的確是個一針見血概括。我們總感覺危機重生,企圖用盡每一分每一秒,榨乾自己毫釐的力氣,為的就是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物質水平。

身外之物追求得越多,追求得越高,似乎心裡的戾氣越重,冥冥中有著自己難以承受之重。

這些壓力轉化為負面情緒,不是抱怨生活,就是怒懟生活,總之,需要有一個發洩口,讓自己可以釋下重負,抑或是得以緩和,把壓力調節在自己的控制範圍不至於“溢位”後傷害了自己和他人。

學會在生活中沉澱自己

《道德經》有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意思就是說:顏色太多讓人眼花繚亂,聲音太多讓人耳朵分辨不出,味道太多讓人感覺失調,縱情打獵讓人身心張揚發狂,稀奇的寶貝,常常讓人為了得到而不擇手段。所以聖人只是為了維持基本的生存生活,有選擇性地取捨。

我們大多都是社會上生存的普通人,趨利是一個的共性,追逐“五色”、“五音”、“五味”是人之常情,是本性使然,我們做不到聖人的通透,所以我們總被這樣那樣的事情糾纏著,“入世”卻難“出世”。

如果自身的浮躁是源於物質的追逐,那麼沉澱便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把我們追逐物質的腳步適時的停一停,不忘給心靈一份慰籍,一份力量。

把追逐的腳步放慢些,等等自己的靈魂。

學會在生活中沉澱自己

我對於自己的浮躁似乎比較敏感,或者說是比較關注。當我感覺到整顆心飄飄然沒有依託時,我便會煩躁而沒有自信,感覺不到安全。這時,最好地選擇就是暫時停下手中忙碌了許久的活計,把自己融入到一些“閒事”中。

我會到郊外散散心,或者摘一些小花小草來打扮打扮;隨意地翻看一些書籍,也會在公眾號裡看看觀點繽紛的推文。這些安靜的時光,讓我長期沉悶的心可以開開“小差”,就像一身沉悶的穿搭,找到了畫龍點睛的配飾,頓然驚豔了視覺。

太快的節奏,如果遺棄了讓自己沉澱的時間,就好像被推著去“隨波逐流”,失去了自己最本質的意念和初心,失去了對自己個性詮釋的時間,品質中少了自己的靈魂。

學會在生活中沉澱自己

一個產品的推廣,如果要禁得起市場地檢驗,能在眾多同類中脫穎而出,必然是要有所堅持的,一個有特色的產品,所面向的人群是有所選擇的,就像每個人都沒辦法讓所有人喜歡一樣,每樣事物也必然不會做到“萬眾歸心”,如果在供不應求的利益驅動下,仍然可以沉下心來冷靜對待,堅持自己的“初心”,尊崇自己的匠心,這實在是非常可貴的。

我是一名柳州人,無論身處何地,對於螺螄粉的眷戀估計一輩子也無法釋懷。於是,身旁開起的柳州螺螄粉店,我總耐不住去嘗試,再在心裡給個評價。很多的店面,開業初期,在品質地經營上的確是很下功夫,很認真,此時的店堂也隨之熱鬧可喜。久而久之,這味道便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越來越“單薄”,越來越無味,直到我再不願踏入這個店堂。這就是

在利益的追逐下,沒有得以沉澱自己的經營的本質。

質量上對不起消費者,他們怎還會為你的敷衍買單?

《城南舊事》裡有一句話:“老師教給我,要學駱駝,沉得住氣的動物。看它從不著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總會走到的,總會吃飽的。”

學會在生活中沉澱自己

看過一則推文,故事裡的女主人小紅紅是一名海產醬生產經營者,她家做的醬始終秉承“好食材,輕烹調”原則:足夠好的食材,即使沒有太多的烹飪技巧,也不失為美味佳餚。她在原料的選材上態度極為嚴謹。

這份用心,總會讓人感知到。產能不大的海產醬紅極朋友圈,即便如此,小紅紅仍舊堅持自己嚴格的選材原則,不隨意“擴張”,不做“粗糙”的品質。她說:“坦白說,我個人的廚藝水平跟專業大廚比有很大差距。但是我會堅持按照自己的理解、個性去開發這些天然食材,做出有自己烙印的能夠傳承下去的醬。”

讓心能夠慢一些,讓時間把生活的混濁慢慢地沉澱,才能理清自己對待生活的態度和取捨。

20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女權運動先驅弗吉尼亞·伍爾芙說,“成為自己比什麼都要緊,不要夢想去影響別人。”“如果你正在失去你的閒暇時光,小心!可能你正在失去你的靈魂。”

學會在生活中沉澱自己

讀書是個靜心的好方法,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走在讀書的路上,央視的多個讀書節目深受國人的喜愛,

倡導了一種全民讀書的風氣,是整個社會的一股清流,也是這個浮躁社會的“及時雨”,

我相信在這種正能量的引導下國人的素質將會更上一層樓。

讀書不僅能提升智慧,增長見識,還能引發人在待人接物上的思考,拓寬思維。

楊絳說:讀書不是為了拿文憑或者發財,而是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

所以,當你在生活上遇到瓶頸,在精神上迷茫,抑或是自信得有些“飄飄然”的時候,能夠安靜的與書本呆一會,或許會有“柳暗花明”的效果。

學會在生活中沉澱自己

我們想要的東西總是太多,

一路走來,不肯停歇地往自己的“包袱”裡撿拾東西,卻從未認真地“斷舍離”。

我們的身體是否能承受住這種無形之重?如果不能,又該以何種形式爆發,又將波及多大範圍,牽連多少無辜的人?即便得以承受,估計“美好的時光”也對這樣的我們敬而遠之了。

三毛說:“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土裡安詳,一半在風裡飛揚;一半散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

三毛的“一半一半”,是不是同樣也說出了作為“食人間煙火”的我們,一半要去為“五色”、“五音”、“五味”拼搏;一半要學會讓自己有所沉澱,給自己思考生活本質的時間和機會。

學會在生活中沉澱自己

能讓自己靜心沉澱的方法實在太多,音樂可以,繪畫可以,寫作可以,製作皮包、設計衣物都可以,唯有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才能讓自己沉靜其中,得以在苦惱中抽離。

願我們的生命都得以豐盈,亦得以迴歸純粹。

TAG: 自己沉澱讀書追逐得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