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煎煮,這六個注意事項要牢記,否則療效會下降

作者: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蔡嘉雄

稽核: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陳楚雄

中藥煎煮是指用一定的溫度和加熱時間,將藥物煎煮成所需藥液的中藥應用方法。常常有患者會問,中藥煎煮前要不要清洗?煎藥前要不要浸泡?加多少水?煮多長時間?“先煎後下”是什麼意思?等等。

中藥煎煮,這六個注意事項要牢記,否則療效會下降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指出“凡服湯藥,雖品物專精,修治如法,而煎藥者魯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則藥亦無功”,說明了中藥的煎煮方法,直接關係到中藥臨床療效的發揮,以下逸仙藥師介紹中藥煎煮和服用的6個基本常識。

中藥煎煮前是否需要清洗?

由於目前醫院所用的藥材都是精製的小包裝飲片,雜質少,質量佳,因而是建議不用洗的。還有一些後下的藥材,如砂仁、薄荷、荊芥等,有效成分均為一些揮發的成分,清洗後有效成分會大量損失,達不到治療所需的效果。有些粉末狀的中藥,如松花粉、蒲黃、青黛粉等,這種更不能煮前清洗,清洗的話藥粉就會流失,損失了藥材。

中藥煎煮,這六個注意事項要牢記,否則療效會下降

煎藥前要不要浸泡?

在煎煮前應該把藥材用冷水在室溫下浸泡,這樣可以使有效成分滲透擴散到組織細胞外部,避免加熱煎煮時藥材組織中所含蛋白質凝固、澱粉糊化,使有效成分不易滲出。一般來說,花、葉、全草類為主的藥材可浸泡20~30分鐘,以根、根莖、種子、果實、礦石及甲殼類等藥材為主,可浸泡60分鐘。但注意浸泡的時間也不宜過長,過長的浸泡時間會導致藥物酶解或黴敗。

中藥煎煮,這六個注意事項要牢記,否則療效會下降

煎藥一般加多少水?

每劑藥一般煎2-3次,第一煎水量可多些,一般以漫過藥面3-5cm為宜,第二、三煎水量可略少,每次煎得藥量200-300mL左右,一般一日服用一劑,將兩次或者三次煎煮的藥液合併,分2-3次溫服。某些方劑藥味較多,若加水量不夠煎煮時間過長會導致煎幹,得不到治療所需的藥液量。

煎藥的火候和時間如何掌握?

煎藥火候有“武火”和“文火”之分,急火煎煮謂之“武火”,慢火煎煮謂之“文火”,一般先用武火,沸騰後改為文火。煎藥時間應根據藥性而定,一般藥為30分鐘。解表藥、清熱藥、芳香類藥物宜武火急煎,頭煎煮沸15-20分鐘即可,二煎藥煎沸10分鐘即可,煎煮時間過長可導致揮發性有效成分會大量減少,達不到治療的效果。滋補藥先用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慢煎,頭煎藥慢煎20-30分鐘,二煎藥慢煎30-40分鐘。煎藥時要攪拌藥料2-3次,以防底層藥物焦糊,焦糊的藥不宜服用。注意長時間煎煮中藥會使中藥產生鞣酸,起到反向吸附的作用,反而影響了藥液本身所含有效物質的濃度;且長時間煎煮的藥液口感變差,更難於服用。

中藥煎煮,這六個注意事項要牢記,否則療效會下降

“先煎後下”是什麼意思?

有些中藥如貝殼和礦石類藥物應“先煎”,因為這些藥材質地堅實,藥力難於煎出,應該先打碎先煎,煎煮20分鐘左右,再下其他藥,比如龜板、生牡蠣、生龍骨、生石膏等。有毒的藥物,如烏頭、附子等,則需先煎時間長些,煎煮60分鐘左右再加入其他藥物。某些質輕量大的藥物,如蘆根、夏枯草等,宜先煎取汁澄清,然後以其藥汁代替水煎其餘的藥,處方註明“煎湯代水”。

中藥煎煮,這六個注意事項要牢記,否則療效會下降

而有些氣味芳香的藥物應“後下”,這是因為這些藥材以其揮發油為有效成分的,如煎煮時間過長,有效成分幾乎散失,達不到治療的目的。“後下”中藥一般在即將煎至預定量時,投入同煎5分鐘即可,如薄荷、砂仁、豆蔻等。對所有後下藥物,也應該先浸泡後再煎。

服藥時間如何選擇?

一般服用方法是趁溫熱時先服一半,4~6小時後再服一半,而清熱藥最好放涼後服用。中藥服用時間有一定要求,根據疾病的病性、病位及所服用中藥的具體功效選擇合適的時間,不同中藥的服用時間建議如下:

中藥煎煮,這六個注意事項要牢記,否則療效會下降

1、 峻下逐水藥:晨起空腹時服用,不僅有利於藥物迅速入腸發揮作用,而且可避免晚間頻頻起床影響睡眠。

2、 緩下劑:宜睡前服用,以便翌日清晨排便。

3、 驅蟲藥、攻下藥及其他治療胃腸道疾病的藥物:宜飯前服用,因飯前服用有利於藥物的消化吸收。

4、 補益藥:宜空腹服用,以利充分吸收發揮藥效。

5、 安神藥:宜在睡前30分鐘至1小時服用。

6、 澀精止遺藥:應晚間服用。

7、 含有對胃腸有刺激的藥宜飯後服。

TAG: 煎煮煎藥中藥服用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