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究竟有多美,你們知道嗎?

“如今,漢服已經不是古裝劇的專屬。有人穿著漢服去各個國家旅行,有留學生身著漢服在美國街頭彈奏古箏,有生活在日本的情侶每天穿漢服上下班,國內也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穿著漢服出入寫字樓,引得路人讚歎連連……

漢服究竟有多美,你們知道嗎?

一些生活在現代的傳統文化愛好者,還對漢服進行了復刻。古畫中的裙襬和繡花,重新被染上色彩,以明豔的生命力延續著舊時的傳說。

漢服的精緻,即使千年之後也令人移不開目光。

01、商 周

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蓋取諸乾坤

——《周易·繫辭下》

這段記載是古人對服飾來源的解釋,它向世人傳達了一個重要理念:就是把乾尊坤卑的概念引入服裝,把服飾文化和政治建設聯絡起來——“分天下、定尊卑、治萬民”,這種風氣籠罩了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服飾變遷的過程。

早在商朝,衣冠制度就已經確立。這句話裡提到了漢服的第一個款式——“衣裳”。上衣下裳(裙) ,周正莊重。

漢服究竟有多美,你們知道嗎?

那個時期的紡織和刺繡技術已經很純熟了,絲麻織物、精緻的綢、錦、紗都已面世。當時的人們大都腰繫寬頻,領襟、袖口鑲著精緻的刺繡滾邊。

02、春秋戰國

君子至止

黻衣繡裳

佩玉將將

壽考不忘

——佚名《詩·小雅·車攻》

《詩經》裡的這句,描述了一位青黑上衣五彩裳的君子,身上的佩玉叮叮噹噹,撩動著女子的心絃。春秋戰國時期的服飾依然以“衣裳”為主,同時也流行起另一種新款,就是“深衣”。

這個名字來源於“衣裳相連,被體深邃”,所以深衣的形制其實就是將上衣和下裳連為一體。

漢服究竟有多美,你們知道嗎?

不過在裁剪方式上,為了不違背組訓,依舊不怕麻煩地先裁出上衣下裳來。下襬不開衩口,衣襟接長,續衽鉤邊,將兩部分縫合,可以算是最早的連衣裙了。

“衣裳”和“深衣”,成為了漢服文化裡最重要的兩個形制。好比車架子裝上了兩個輪子,服飾的演變跟隨著朝代更替開始悠悠地轉動起來。

03、秦 漢

頭上倭墮髻

耳中明月珠

緗綺為下裙

紫綺為上襦

——漢樂府《陌上桑》

一曲《陌上桑》,道盡了女子的明媚。淺黃色有花紋的絲綢做成下身的裙子,紫色的綾子做成上身的短襖,這樣搭配起來,倒是十分嬌俏。不過這種美麗獨屬於貴族,和百姓無緣。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秦始皇不僅統一了國家,也統一了文字、貨幣、法制,還包括怎麼穿衣服。

遺憾的是由於朝代的壽命短暫,只來得及在顏色上做了協調。秦朝服裝的顏色主要受陰陽五行思想的支配。秦始皇認為是秦朝的水滅了周朝的火,而黑色代表水,於是他給自己定義的時尚色為“黑色”,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其他三品以上的官員統一著綠袍,一般庶人則著本色的素袍。

不過秦始皇非常雙標,對宮中嬪妃的衣服要求就只有兩個字:“華麗”,顏色也要依照他的個人喜好來定。

漢服究竟有多美,你們知道嗎?

他身上的黑色是百搭色,不管嬪妃們是著淺黃藂羅衫、五色花羅裙,還是腳踏精緻的泥金鞋,站在他身邊都尤其般配。所以我們看到的秦劇裡,後宮佳麗們在穿著上想盡辦法爭奇鬥豔,一顰一笑都極其耀眼。

民間常服依舊是衣裳和深衣制,只不過百姓只能穿本色麻布,直到西漢末年平民才被允許穿上青綠色的衣服。

即便顏色單一,但絲毫不能阻擋人民對美好的嚮往,他們在樣式上玩出了新花樣。東漢開始有上下通裁的長衣,以及影響古代中國裝束的褶裙。同時曲裾與直裾合二為一,變成了既可內穿也能外穿的“袍衫”。

04、魏 晉

披羅衣之璀粲兮

珥瑤碧之華琚

——曹植《洛神賦》

曹植用筆墨刻畫出的形象,身披璀璨的綾羅長衣,碧玉耳墜折射出耀眼的光輝,單看文字便已經被女子的曼妙傾倒。

魏晉時期,南北交融、百家爭鳴,“不守禮法”是那個時代的主流。緊緊裹住身體的“深衣”已經不夠滿足個性,大家都開始瀟灑不羈愛自由。上至王公貴族,下及庶民百姓,都以寬衫大袖、褒衣博帶為時尚。袍衫的袖子和衣襬都很寬大,用料也更清透。

漢服究竟有多美,你們知道嗎?

你經常會看到,一輛牛車經過,車上載著醉眼惺忪計程車子,寬袍大袖、袒胸露臂,足蹬木屐,一副“放浪形骸之外”的做派。

這時候還出現了仙風道骨的“鶴氅”。因為最初是用羽毛編制連綴而成的外罩,所以得了個仙氣飄飄的名字。這個造型的版權原本屬於道家的道袍,大概是由於穿起來過於舒適,又兼具風流的氣場,在世風開化的……被沿用為男士的休閒罩衣,相當於我們現在豪華版的開衫。

05、唐 朝

越羅衫袂迎春風

玉刻麒麟腰帶紅

——李賀《秦宮詩》

詩句裡的秦宮,羅衫被風吹得鼓起來,腰帶一抹紅色風流不羈,潦草兩句就刻畫出翩翩美男子的氣質。唐朝,生活奢靡、無所拘束,繁華盛世讓服飾的走向越來越華麗。

油水足了,仙女們就圓潤許多。衣服的腰身裁剪變得沒那麼重要,服裝設計的核心要向遮肉靠攏。於是,“齊胸襦裙”出現了。

漢服究竟有多美,你們知道嗎?

襦要短且小,裙要肥且長。裙腰高系,直接束在胸乳部位,露出一小塊雪白的面板。窄袖或廣袖都可以,只要能蓋住小胖手。更聰明的人,在長袖之外又加了短袖的半臂衫套,將遮肉進行到底。再佩一條金銀粉繪花的披帛,旋繞於手臂間,整體輕盈又有氣質。

06、宋 朝

逞盈盈、漸催檀板

慢垂霞袖,急趨蓮步

進退奇容千變

——柳永《柳腰輕》

《柳腰輕》描述是一個身段優雅的舞女,緊緊地依著檀板聲在跳舞。一會兒慢舒廣袖,一會兒急動蓮步,進退之間儀態萬千。其實不難看出,宋朝開始迴歸輕盈消瘦的審美。

“存天理、滅人慾”,這種思想也被沿用在服飾上。相比於前朝的曠達華貴,宋朝開始走日常路線,質樸自然成了新的潮流。

這時候流行一種叫“褙子”的外衣,可以把它理解成披風的前身。

漢服究竟有多美,你們知道嗎?

長袖、長衣身,通常都是直領對襟。衣服前後襟不縫合,腋下和背後綴有帶子的樣式。一般長度及膝或過膝的稱為“長褙子”,而長度在胯骨位置的稱為“短褙子”。

除了前後襟不縫合,這時候也流行裡穿一條“開襠褲”,再外搭一層合襠側開衩褲。

其實“開襠褲”在很早就出現了,直到戰國時期,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穿開襠褲磨得生疼,漢族人才開始學習穿滿襠褲。宋朝的這股“復古風”,可能是源於開襠褲輕薄透氣,走路生風,實在讓人上癮吧。

07、明 朝

雲鬟疊翠,粉面生春

上穿白夏布衫兒

桃紅裙子,藍比甲

——《金瓶梅》

《金瓶梅》的故事裡,西門慶初見潘金蓮,她還是街市上賣炊餅小販的妻子。衣著樸素,容貌耀人。除了日常的粗布衫和長裙,畫面中還出現了“比甲”。

漢服究竟有多美,你們知道嗎?

“比甲”是明代女裝的典範。它的前身是隋唐時期的半臂,到了明代演變成一種無領無袖的對襟式半長上衣。和馬甲相比要長很多,一般長至臀部,甚至會達到膝蓋位置。

衫、襖、裙子搭配比甲,堪稱古時候的“撞色款”,一上身就增加了層次感。冬天穿毛領羊羔掛裡的比甲,夏天穿輕薄質地的比甲,兼具保暖的功能上又不顯厚重,成了整體氣質的點睛之筆。

華夏千年,有服裝之美,有禮儀之盛,人文變遷的線索被一針一線地繡進了服飾裡。你能想象到,把這些華美穿在身上是什麼感覺嗎?

還原到每一處針腳、尺寸、甚至布料的質感,付出的心血也超出常人想象。一件成衣出現之前,往往鋪墊了上百件失敗的作品。

文物完整保留下來的極少,需要大量研究古籍和藝術品再進行推敲。現代的面料、生產技術也和過去完全不同,大多要靠純手工“絞纈”(反覆扎染,多層暈色)。而紋樣的繪製,又要有深厚的繪畫功底。除了考驗耐心,對能力的要求也極高。

相比於傳統漢服固定的形制和規矩,有一批人主張在漢服的基礎上 “再設計”,讓漢服更日常。交領做淺、衣襬裁短、或是改變色彩搭配,甚至在袖口裡縫製放手機的小袋子。

天熱了穿唐宋風,天冷了換上明代的短襖,他們更喜歡在任何場合都能不受拘束地釋放個性,一年四季都有穿在身上的美好。

無論“復刻”還是“復古”,其實都是對文化的“復興”。

在漢服帶來的儀式感中,繼承者們踐行著自己的生活方式。從前車馬慢,生活細節都鄭重小心,比裝扮精緻更重要的,是對傳統優雅鳳儀的嚮往。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

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此文章為非原創,文章來自愛漢服網,如有侵權,可聯絡小編。小編的初心還是希望大家能多多瞭解漢服)

歡迎大家評論 收藏 點贊哦。西瓜花花祝大家開開心心,事事如意。

TAG: 漢服比甲服飾深衣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