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回憶:童話經典與兒童邪典的距離有多遠?

小時候,爸爸媽媽總是在早晨喝牛奶的空當,或是關燈前黑暗襲來的一點時光,把灰姑娘飛上枝頭變鳳凰、白雪公主和王子的真愛之吻,等等等等童話故事吹進我們的耳朵。

長大後再重讀這些童話,不禁發出一聲驚歎:啊——原本純真的故事現在看來充滿了兇殺、暴力、色情、受虐傾向……

“很黃很暴力”,有點像前兩年的兒童邪典(用兒童熟悉的卡通人物包裝成的血腥暴力或軟色情內容,甚至是虐童的動畫或真人小短片),令人不寒而慄。

殺回憶:童話經典與兒童邪典的距離有多遠?

更加神奇的是,我們好像也不知道自己從童話中具體學到了什麼。

讓我們做好準備,接下來,看看那些藏在記憶深處的故事……

不一樣的暗黑童話

翻開《格林童話》,有一些情節極富畫面感:

《灰姑娘》,灰姑娘的兩個姐姐為了穿上鞋,把自己的腳趾和腳跟砍掉了,血流不止;

《萵苣姑娘》,巫婆把前來相會的王子剜去了雙眼;

《白雪公主》,公主和王子在結婚宴會上,讓惡毒的繼母帶上燒紅的烙鐵製成的腳鐐,她就只能“帶著鐐銬跳舞”到死(賓客不會嚇跑嗎?);

《藍鬍子》,妻子開啟被禁止進入的門,卻發現了藍鬍子前幾任妻子的屍體……

殺回憶:童話經典與兒童邪典的距離有多遠?

《藍鬍子》插畫

嚶嚶嚶嚶嚶……血淋淋的畫面一度成為我童年的夢魘。

那麼回到故事本身,為什麼童話裡會有那麼多殺人放火拋屍的兇殘行為呢?

大概還是和童話誕生的時代有關。

十七、十八世紀的德國戰火不斷,以暴制暴的思想傳達出樸素的善惡觀。

從一開始,童話故事就不是為孩子們創作的,而是成人聚會上的民間故事。格林兄弟為了把受眾定位為兒童,前前後後改版了7次才是現行的版本。

非要刨根問底的話,魔王、巫婆為什麼一定得死呢?

因為他們代表了傲慢、嫉妒、暴怒、懶惰、貪婪、暴食、色慾,即天主教定義的七宗罪。

用暴力殺死他們的同時,孩子們也殺死了心中的罪惡。

可是,如果白雪公主用這麼殘酷的刑罰來懲罰繼母,她除了比繼母更美麗,又和繼母有什麼區別呢?不善良的白雪公主,雖然更真實,女神形象也同時幻滅了。

變態王子

相信大家小時候看迪士尼動畫,都會自然而然感覺王子們在故事中沒什麼用,而且長得都差不多。

下圖中四張迪士尼王子,依次來自小美人魚、睡美人、灰姑娘、白雪公主。講真,他們撞臉了……

殺回憶:童話經典與兒童邪典的距離有多遠?

圖源堆糖

現在看童話原著,王子們不僅有奇怪的愛好,而且還渣得可以。

《白雪公主》的故事裡,王子看到水晶棺材裡的公主很美麗,於是向小矮人買下了棺材,侍從抬棺材太顛簸把公主吵醒,這才有了大團圓結局。

《睡美人》的故事裡,王子看到美麗的睡美人忍不住強暴了她,兩人還生了孩子。我不禁懷疑他們是戀屍癖。

殺回憶:童話經典與兒童邪典的距離有多遠?

《灰姑娘》的王子則因為對鞋子的執著,有戀足癖的嫌疑。想想看,如果王子是因為灰姑娘的美麗才愛上她,為什麼王子來灰姑娘家辨認的時候,不僅對她的相貌毫無印象,還差點娶走了她的姐姐。

至於拿著鞋到處讓姑娘試穿,簡直是“鄭人買履”的翻版好嗎!

而《小美人魚》的王子,當初說好不分離,結果一看到救自己的公主,就對小美人魚說:“你一定會為我祝福的。”嗯?原來你一直拿小美人魚當備胎呀。

殺回憶:童話經典與兒童邪典的距離有多遠?

騙鬼

雖然王子們有各種各樣的怪癖,但他們依然扮演著公主命運的“拯救者”。

在古代歐洲,子女被認為是家長的財產,婚姻也就變成謀取利益的手段。沒有結婚的女人,都社會認定為未成年人。在父母的控制之下,女孩們往往渴望獲得一段婚姻來實現個人的解放。

故事中的公主們好像是“受虐狂”,不斷被迫害,卻往往因此磨鍊技藝,成為那個時代理想的女性形象。灰姑娘和白雪公主都擅長打掃家務,成為絕佳的家庭主婦。而小美人魚為了愛情犧牲自我,失去甜美嗓音成為“失語者”:這是否也隱喻了女性在社會中被要求安靜沉默,失去了話語權?

幻想中的愛情給婚姻蒙上一層輕紗,彷彿霧裡看花。

仔細想來,終究是你無情我無義,也算公平。

王子們毫無特點的性格,揭示了他們是女性幻想下的一個群體:一段婚姻,成為她們獨立並進入社會的憑證。至於他們品性如何,公主們並不在乎。

只是,婚姻變成契約關係,多少有點冷酷。

為什麼公主們都沒有母親

童話故事中的女主角,不是父母雙亡就是生母去世。像是生母去世的白雪公主、灰姑娘,被父母送給巫婆的萵苣姑娘,甚至還有父母主動扔孩子的,像韓賽爾與格萊特。

殺回憶:童話經典與兒童邪典的距離有多遠?

總之,這一系列故事中,親生母親的身份被弱化到幾乎沒有的地步,而與女主角們為敵的,往往是一個年長的女性,如父親另娶的繼母,或者是惡毒的同齡人,比如灰姑娘的兩個姐姐。

這並不是偶然的。比較流行的說法是,“

惡人形象”代表了潛意識裡父母、兄弟、姐妹壞的一方面。

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的不順遂,比如父母對我們的拒絕,或是兄弟姐妹對資源的競爭,都會成為“壞繼母”“壞姐妹”的原型。

平時我們沒有合適的理由報復周圍的人,童話中不同,我們在潛意識裡透過代換消除了背德感,獲得了心理安慰。

殺回憶:童話經典與兒童邪典的距離有多遠?

她們好像在跳舞

另一種說法則非常弗洛伊德:童話中打敗繼母和姐妹的故事是同性競爭的體現。

《白雪公主》中,王后因為白雪的美麗陷入瘋狂的嫉妒,恨不得置她於死地。《驢皮公主》中,還出現了父親要娶親生女兒這種不倫的神奇劇情。

這一方面是戀父情結,另一方面,則暗示著孩子的性意識和性吸引力逐漸萌發,漸漸超越年老的同性,開始競爭異性的關注。“長江後浪推前浪”,年輕者最終會把年老者拍在沙灘上。

《韓賽爾與格萊特》不涉及同性的競爭,暗含著成長的內涵。雖然一開始用麵包做記號、探索餅乾房子時,占主導地位的是哥哥,可後來殺死女巫,拯救兩人的卻是妹妹。這是一個積極的心理暗示:年幼的孩子雖然一開始會依靠他人,但最終能擺脫依賴,實現獨立。

至於小孩子們看到這些會怎麼想呢?

不好意思,當時的我只覺得灰姑娘自己做的裙子比神仙教母送的好看誒……

百變小紅帽

《小紅帽》看起來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背後卻藏著性與暴力的寓言。這個故事最早的版本被收錄在法國大臣貝洛(或稱佩羅)的《鵝媽媽故事集》裡。和後來英國那本頻頻出現在懸疑小說裡的《鵝媽媽童謠》並不是一本。小紅帽陪伴“外婆”,卻直接被餓狼吞下,並沒有獵人來救她。

貝洛侍奉的君主是路易十四,那個時代上層女性大多受過教育,喜歡舉辦沙龍玩樂。貝洛編撰的故事因此也就帶上了政治諷喻和道德勸誡。“狼心”即“郎心”,紅色連帽披肩是貞潔的象徵,教導女性要保護好自己,小心“引狼入室”被侵犯。

殺回憶:童話經典與兒童邪典的距離有多遠?

法國畫家杜雷的版畫

格林童話的時代,工業得到發展,家庭也由家族轉變為核心家庭。市井大多販賣小冊子(chapbook,不是新聞書brochure)童話書以便於父母講給孩子們聽。父母的角色被強調:代表著父親的獵人出現了,而母親則反覆提醒孩子“不要走小路”,變得更加盡職盡責。

小紅帽被改編得非常純潔,適合家庭閱讀。

殺回憶:童話經典與兒童邪典的距離有多遠?

“熱辣小紅帽”B站可搜

到了20世紀,米高梅公司的艾維利塑造了“舞女小紅帽”的動畫形象,成為性感女性的象徵。影片一度被送至美國軍隊中鼓舞士氣。他將大灰狼、外婆、小紅帽的關係還原到性的原始慾望上,這彷彿是貝洛故事的原貌。然而並不,在愛情中占主導地位的是小紅帽。後期呂克貝松導演的香水廣告,狼更是成了小紅帽的寵物。

小紅帽看似更加主動,實際上將女性挾至消費主義的洪流。

女性主義者則讓小紅帽拿起了槍對狼宣戰,和外婆一起槍殺大灰狼。她換下了紅色連帽披肩,用狼毛大衣取而代之。

殺回憶:童話經典與兒童邪典的距離有多遠?

而現在,生態保護者則將目光投向了狼。狼因為《小紅帽》的故事,揹負了“兇殘動物”的千古罵名。導致很多國家如美國,狼被獵殺至瀕臨滅絕的地步。在現實中,小紅帽成了殺害狼的“兇手”。

“誰殺了我?而我又殺了誰?”風水輪流轉,《小紅帽》全員惡人,沒有哪一方是完全無辜的。

故事隨時代的變遷更翻新改版,善與惡的概念難以一以貫之,界限慢慢模糊。我們有時候想和自己的罪惡一刀兩斷,有時又懷著報復的心態,希望罪惡降臨在態度惡劣的人身上。

“英雄無論是男是女,是出自神話或夢境……他們不是被敵手吞沒,就是吞沒敵手。一次又一次的反抗都被打退。他必須放棄他的驕傲、美德、英俊的容貌和生命,屈膝或順從與絕對令人無法忍受的人、事、物,然後才會發現,自己和敵手並非不同種的生物,而是同一個軀體。”

敵對的兩方會互相吸引,一段時間后角色互換;又或者,美德與邪惡本身就是我們的一部分,在鬥爭中和諧統一。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總有灰色地帶在兩者之間。童話定義了兩極的善惡觀念,人成長的過程,也是一個善與惡逐漸和解的過程。

殺回憶:童話經典與兒童邪典的距離有多遠?

時常想起蘇軾和佛印的故事,心中有佛,所見皆成佛。童話故事是不變的,變的是人的心性。一個簡簡單單的故事,縱然可以用千萬種理論學說來詮釋,然而小孩子的心中,哪裡會有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哪裡會有聚合離散的情愛悲歡?

正義湮沒殘忍,愛情續寫死亡。正如那個司空見慣的結尾,“永遠永遠,幸福快樂地生活在一起”。純潔的心靈義無反顧地相信永恆,相信善良與愛。從這個角度來看,長大是一件好事,還是新的悲哀?

願人人永葆赤子之心,擁有生命最初的感動。

(圖源來自網路,侵權刪除)

參考資料

[1](美)凱瑟琳·奧蘭絲汀。 《百變小紅帽——一則童話中的性、道德及演變》

[2](美)謝爾登·卡什丹。 《女巫一定得死——童話如何塑造性格》

TAG: 小紅帽灰姑娘王子白雪公主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