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裝劇轉“正”:《山河月明》之後,歷史正劇如何破局

齊魯晚報記者 劉雨涵

近日古裝劇《山河月明》播出,基於史實的宏大敘事,流光溢彩的戲骨雲集,以小見大的臺詞韻味,讓人感受到已經許久不見的歷史正劇的力量和底蘊。曾幾何時,歷史正劇是古裝劇的中流砥柱,《三國演義》《雍正王朝》《康熙王朝》《大明王朝1566》等經典之作熠熠生輝。宮鬥劇、穿越劇、玄幻劇等古裝劇型別的興起,將歷史正劇擠到市場的邊緣,出現高投入、低熱度、高門檻、低口碑、高風險、低迴報的倒掛現象。在《山河月明》之後,還將有一批古裝歷史正劇待播,古裝劇如何轉“正”?

古裝劇轉“正”:《山河月明》之後,歷史正劇如何破局

細節是歷史的表情

《山河月明》於4月初播出,該劇以明朝洪武皇帝朱元璋登基為起始,講述至永樂皇帝朱棣開創盛世,將明朝開國六十年的風雲激盪盡數展現。該劇導演高希希表示,希望給觀眾呈現一部“有質感、有分量的歷史正劇”。

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精緻考究的服飾場景,魚貫而出的歷史人物,讓觀眾感受到《山河月明》古裝正劇的質感。僅第一集,有身份的出場人物就多達近30個。實力演員們紛紛為《山河月明》壓陣,陳寶國飾演朱元璋,王姬飾演馬皇后,張豐毅飾演徐達,王勁松飾演劉伯溫,王慶祥飾演韓國公李善長,杜源飾演胡惟庸……網友戲稱,這部劇是“捅了老戲骨的窩”。

隨著劇情的鋪陳,淮西集團與浙東集團的分庭抗禮逐漸顯現,從宏觀視角描繪明初朝堂的波詭雲譎。而與此同時,《山河月明》也在朝堂之外進行了細緻入微的刻畫,呈現出一幅充滿人情味和煙火氣的生活圖景。高希希說,“細節就是歷史的表情”。因此他對這部劇的創作理念是,在嚴肅的歷史背景之下,從新視角窺見角色性格,從細節處凸顯個體特質,以特徵化的角色構建手法塑造歷史人物。比如劇中的朱元璋,他會跟臣子談起兒時糗事,跟馬皇后打趣逗悶,因兒子貪玩而斥責“兔崽子”,也會把訓罰孩子的夫子稱作“老匹夫”,顯示出其草莽氣質。

古裝劇轉“正”:《山河月明》之後,歷史正劇如何破局

其實《山河月明》早在2018年8月便殺青,3。2億的投資額可以說是當年國產劇的天文數字。之所以積壓4年之久,是因為《山河月明》幾經刪改才符合播出要求,其中主要是刪減了許多沒有史料佐證的宮鬥權謀戲份,從原本的80集變為現如今的45集。

積壓多時的《山河月明》率先播出,接下來還將有一批歷史正劇作為重大歷史題材劇集,有望很快登上熒幕。如聚焦唐初貞觀盛世的《天下長安》,展現漢朝四百年曆史的《大漢賦》,以清代康熙年間的黃河治理工程為線索的《天下長河》,以明代思想家王陽明的傳奇人生軌跡為載體的《陽明傳》,以西施視角講述吳越爭霸的《浣溪沙》,還有唐代在西南地區維護民族團結的《盛唐南詔》等作品。

古裝劇轉“正”:《山河月明》之後,歷史正劇如何破局

從霸屏到小眾

歷史正劇曾貢獻了多部深植於國民記憶的經典之作。1994年的《三國演義》有著過億的播放量。1995年的《武則天》當年收視份額達34。7%,1999年播出的《雍正王朝》更是在部分地區收視率一度超過80%,可謂真正的萬人空巷。2000年之後的《大明宮詞》《康熙王朝》《天下糧倉》《少年天子》《漢武大帝》等,也都是收視亮眼的口碑之作。

2007年《大明王朝1566》在湖南衛視首播,收視率不足0。5%,僅為當時湖南衛視平均收視率的四分之一,這成為歷史正劇進入冰凍期的轉折點。然而隨著時間的推演,當年觀眾口中看不懂的晦澀之作,卻成為網友眼中的神作。意境悠遠的臺詞,深邃凝練的思想,神仙打架的演繹,讓網友將《大明王朝1566》推向歷史正劇的口碑天花板。對比其當年的慘淡收視,只能感嘆這部劇生不逢時。

古裝劇轉“正”:《山河月明》之後,歷史正劇如何破局

彼時,歷史正劇正在被穿越、宮鬥、玄幻等新型古裝劇重重圍剿,這些劇集更加偶像劇化,更能天馬行空。還有架空朝代的權謀劇、藉助歷史背景的傳奇劇等,也能讓古裝劇擺脫史實的束縛,更加放開手腳。而歷史正劇受到創作週期長、製作成本高、必須尊重史實等影響,還經常會被歷史粉舉報、被專家學者詬病、被觀眾吐槽,出現高投入、低熱度、高門檻、低口碑、高風險、低迴報的倒掛現象,變成費力不討好的苦差事。歷史正劇從霸屏的主流古裝劇一度變成了小眾題材,越來越稀缺。

蒼白的“網文劇”

近年來,有一批歷史“偏正劇”“偽正劇”出現,但都難以叫好和叫座。這些“偽正劇”部分改編自網文,部分是對歷史小說的“狗血化”改編。

比如《大明風華》想以女性視角串聯起明朝五位皇帝的宏大故事,卻由於過重的宮鬥戲份而敗壞全域性,還因為史實錯誤漏洞百出,而被網友斥為“大明瘋話”。《大秦賦》作為《大秦帝國》三部曲的續作,顛覆了原作嚴謹客觀的敘事態度,改走“狗血”路線,將趙姬和嫪毐的糾葛極力鋪張,又塑造了一個優柔寡斷、為情所困的嬴政形象。《大宋宮詞》講述宋朝第一位攝政太后劉娥的故事,同樣由導演李少紅執導,《大宋宮詞》被宣傳為《大明宮詞》的姐妹篇。開播之後網友譏諷這是李少紅“自己碰了自己的瓷”,新作與21年前相比只顯示出創作和審美的倒退。

《清平樂》有著再現歷史正劇風骨的野心,將原著中福康公主與內侍懷吉的感情主線,改編成以宋仁宗趙禎的一生為線索,全方位展現北宋全盛時期的“仁宗盛治”。然而言情網文的原著基礎,讓這部劇的朝堂戲份有著先天不足,照搬宋朝史書的文言文對白讓人看得昏昏欲睡,也與後宮戲份有著嚴重的割裂感。而將溫良恭順識大體的曹皇后與恃寵而驕的張貴妃對立起來,人物的單薄又不足以支撐劇情發展,還是原著中主要刻畫的徽柔與懷吉的這條感情線最豐滿細膩。

古裝劇轉“正”:《山河月明》之後,歷史正劇如何破局

要麼是過度演義、曲解史實、移花接木,藉著歷史朝代的空殼,講著瑪麗蘇的網文故事;要麼是節奏拖沓、劇情溫吞,讓人看得意興闌珊。依託網文創作劇本,錯亂的史實,懸浮的劇情,扁平的人物,蒼白淺薄的敘事,穿越、宮鬥、玄幻等新型古裝劇與“偽正劇”的霸屏,一度讓部分觀眾感嘆“歷史正劇亡矣”的感嘆。

高精尖創作

創作過《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的著名編劇劉和平,提出了歷史劇創作的兩難困境——歷史劇之“劇”需要保留劇作者自由虛構和發揮想象的敘事特徵,而歷史劇之“歷史”卻又要求尊重歷史文獻記載的史實。他當初在改編《雍正王朝》時就遇到了創作瓶頸,因為雍正改革不是一個能夠講出好故事的敘事物件,無法完成完整的戲劇結構。後來他對原著小說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編,將在雍正三年就已經消失的“八爺黨”延續到雍正十三年,讓雍正和八爺成為一生的對手,纏鬥至最後一集,形成了全劇戲劇衝突的核心高潮。這就是劉和平所看重的歷史劇的“詩性品格”。

古裝劇轉“正”:《山河月明》之後,歷史正劇如何破局

關於歷史劇作的創作,郭沫若曾提出過“失事求似”的觀點,要允許創作者不追求事情的“本真”,而追求“相似”。目前業內關於歷史正劇的基本創作原則是“大事不虛,小事不拘”,而曾創作過《軍師聯盟》的編劇常江表示,“大家審視的視角不一樣,你眼裡的‘大事’‘小事’和觀眾眼裡的不是一回事。哪些東西可以改,每個人的界定不一樣。”

比如在《山河月明》中,朱棣和徐妙雲在歷史中本是青梅竹馬的少年伉儷,而劇集中安排了兩人先婚後愛的虐戀,朱棣為了逃避婚約而參軍遠行,還闖進徐府當面退婚,並且與蒙古公主產生了情愫,這種增強劇情衝突的編排方式就遭到觀眾詬病。而且劇中為了讓歷史人物集中出場、歷史事件密集推進,還將朱允炆的出生時間、姚廣孝與朱棣的結識時間、“洪武北征”中徐達的出現都打亂,這在嚴謹的歷史學家和歷史粉看來不屬於“小事不拘”,而是嚴重失實。能夠在歷史框架中創作出符合戲劇結構的故事,平衡歷史真實和藝術真實,讓歷史正劇成為門檻極高的高精尖創作型別。

古裝劇轉“正”:《山河月明》之後,歷史正劇如何破局

與2005年之前的黃金時代相比,歷史正劇在當下的編劇團隊和受眾群體都有了很大變化,其展開角度和敘事方式也應當作出新的改變。以往的歷史正劇追求黃鐘大呂、煌煌大器的質感,以帝王或名臣將相的權謀博弈為主視角,是男性世界的群像戲,女性角色只是附屬和點綴。《軍師聯盟》是近年來歷史正劇新形態的成功示例。編劇在真實史料的基礎之上,融入有血有肉的鮮活細節,加入家庭戲份和生活情趣的元素,在正襟危坐和戲謔輕快之間開闢出第三條路徑。《軍師聯盟》能夠尊重基本史實又引人入勝,編劇常江說她記得自己戲劇老師的教導——戲得是“戲”。“戲劇是極致、是危機、是壓力作用於主人公本身,是起承轉合,最關鍵是‘極致’兩個字。”

《山河月明》也在莊諧之間趟出了一條可行的路子,它將歷史中那個殺伐果決的朱元璋賦予了更多人性的柔光,強化父親、丈夫、大哥的家庭氛圍,弱化權謀戲份,並將軍國大事家事化,用輕鬆手法拍出了“大明一家人”的感覺。如何拿捏正劇和戲說之間的分寸感,怎樣平衡男女觀眾不同的觀賞趣味,是未來歷史正劇創作的著力點。

TAG: 正劇歷史月明古裝劇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