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圈|從“國民媳婦”到“瘋狂主婦”,為何好演技也救不了海清?

貴圈|從“國民媳婦”到“瘋狂主婦”,為何好演技也救不了海清?

文 | 郝歆

編輯 | 露冷

出品 | 貴圈·騰訊新聞立春工作室

電視劇《心居》的開場,即是一段由海清貢獻的市井生活:打扮樸素的中年婦女,在菜市場買完辣椒還要順幾棵小蔥,掐一把刀豆,一邊嫌太老一邊麻利地講價上秤——不到十五秒,一個精明市儈的主婦形象就躍然眼前了。

這是海清再次飾演媳婦——滬漂,外地人,媳婦,母親,這些身份以不同組合出現在海清從自《雙面膠》之後15年的職業生涯裡。大多數時候,她的角色都是焦慮且潑辣的。而《心居》裡的馮曉琴,則是把這種焦慮推到極致。用網友的話來說,她的每個缺點都恨不得呼應一個社會熱點議題,讓劇集上一回熱搜:沒有工作的家庭婦女,貪得無厭的外地人,為買房間接害死老公,原生家庭吸血的長女把妹妹和私生子接來夫家寄住……

貴圈|從“國民媳婦”到“瘋狂主婦”,為何好演技也救不了海清?

把令人生厭的角色立為主角是一件冒險的事。2020年秋天,《心居》導演滕華濤力邀海清出演馮曉琴,一大原因也是她“自帶功效,能夠修正一部劇裡不太能引人共情的地方。”接受《貴圈》採訪時,海清和滕華濤都認為,馮曉琴是“最難啃的那根骨頭”,只有“這個角色真實了,才能輻射周邊演員,讓演員的表演統一。”

海清原本是拒絕馮曉琴的。她和另一位女演員溝透過,兩人觀點很一致,“曉琴絕對是一個很紮實的角色”,但她實在演過太多類似的人物了。海清不希望觀眾帶著審美疲勞去看馮曉琴,也不想用以往的表演經驗傷害這個角色。

滕華濤請海清吃了頓飯,向她交了底:“我找不著人演馮曉琴啊。”13年前拍《蝸居》,滕華濤意識到姐姐海萍這個角色可能被大範圍詬病,擔心演員表演稍有參差,就會帶來劇集大方向的偏移。於是他選擇了海清,堅持讓她飾演這個需要將演技精確到毫釐之間的角色。

貴圈|從“國民媳婦”到“瘋狂主婦”,為何好演技也救不了海清?

現在輪到馮曉琴了,他又想到了海清。海清也不負眾望,用自己的表演把角色“往上拔了拔”。

《心居》裡第一個被網友稱道的“修羅場”,是馮曉琴和大姑子顧清俞吵架的一場戲。在此之前,她跟丈夫發生爭執,導致丈夫意外去世,事後卻將鄰居告上法庭,並對家人口出惡言。在這場戲裡,海清為這個可憐又可恨的女人梳理出更具體的委屈:馮曉琴和家人有一兩個月不說話,“丈夫去世的罪魁禍首,是鄰居放在樓道的玻璃,你們顧及鄰居的感情不予追究。那你們怎麼對我的呢? ”這層邏輯沒有寫在劇本里,是海清加上的心思。

帶著這些心腸,馮曉琴對顧清俞進行了痛徹心扉的控訴與反撲。海清全身顫抖,雙手哆哆嗦嗦,有一句迭一句地質問:“我能走嗎?我能走嗎?我能走嗎?”——依然是劇本之外的臺詞。

貴圈|從“國民媳婦”到“瘋狂主婦”,為何好演技也救不了海清?

這種修正和補充,既有內在邏輯,也有外部細節。劇本里寫馮曉琴用蛤蜊油擦臉,海清覺得這不符合馮曉琴的年紀。她重新設計,讓馮曉琴把平價護膚品裝在大牌面霜的瓶子裡——既符合角色的消費水平,還能折射人物可憐的虛榮心。馮曉琴做騎手送外賣,海清就認真地觀察生活中騎手的言行舉止:跑步送餐時,身體前傾努力保持手部穩定的姿態,攥在手裡的手機也永遠掛著資料線,連著充電寶。

“這些細節會增加觀眾的相信感。相比於觀眾的認可和接受,大家是不是能接受生活裡有這樣的人對我來說更重要。”海清說,“我演的時候,對和錯在我這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告訴觀眾,為什麼要這麼做?”

原著裡的馮曉琴,曾經賣保險、搞傳銷,也懂得在底線之上利用姿色換取資源——這些社會經歷成為她後來開養老院創業的能力基礎。而到了電視劇中,她變成一個困在家庭和廚房裡,終日買汰燒、雞娃、催促丈夫考證買房的瘋狂主婦。好在,在這個“瘋狂主婦”的劇本上,海清為角色植入了善良、堅韌、勤勞,以及一點狼狽,一點心酸,讓種種誇張的戲劇衝突、離奇的人物命運看起來儘量可信。

貴圈|從“國民媳婦”到“瘋狂主婦”,為何好演技也救不了海清?

遺憾的是,演員的表演終究只是作品裡的一部分。海清交出的這份作業算得上優秀,卻不足以撐起馮曉琴身上搖搖擺擺的“現實主義”,更無力彌合《心居》的兩極口碑。4月4日,迎來大結局的《心居》終於等來了豆瓣開分。5。7的評分顯示,大多數觀眾對它並不滿意。

這從另一方面呈現了海清此刻面臨的現實。她是毋庸置疑的好演員,對錶演有敬仰、有信念,傾情演出每一個角色。她警惕演員的疲倦感,不願意將自己困在表演的舒適區。但如今的市場,生活劇始終是一塊大蛋糕,她作為這個賽道里最優秀的女選手之一,也只能遇到“先天不足”的馮曉琴。

雖然她如此努力地試圖給馮曉琴帶來更多可信的肌理,但也僅此而已。

海清的能力遠遠不止於此。2019年FIRST影展上,呼籲導演給中生代女演員機會的那番話,讓人們看到她對好角色的渴望。此後的四年,她以穩定的節奏拍戲,不高產卻能持續;她也繼續對真人秀、綜藝保持疏離,即便在“姐姐”大行其道的今天,也不為所動。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海清青年電影展呼籲導演給中生代女演員機會:比胡歌便宜好用”,“vid”:“w0906nti9gp”,“img”:“http://puui。qpic。cn/vpic/0/w0906nti9gp。png/0”,“desc”:“”})

你能透過這幾年的作品,感受到這位女演員的堅定。2018年,海清出演文藝電影《藍色列車》。此前,她透過電影《紅海行動》試圖轉向大銀幕。《紅海行動》是十足的男人戲、動作戲,有限的出場時間,海清也沒有輕慢對待。她始終抱持的信念是,“演一個角色得調動自己的全部經驗”——於是,她住當地的廉價旅館觀察環境、體驗生活,也在劇組經受了拍戲多年來最大的“肉體折磨”。但終究,她飾演的戰地記者不是劇情裡最出彩的人物,甚至不如戲裡的女軍人吸睛。

她也嘗試在文藝片裡突破。電影《藍色列車》,導演張大磊讓素人搭配職業演員表演。他選擇海清時,一度擔心她過於漂亮。這部電影由導演獨特的美學氣質主導,海清飾演的角色沒有名字,以“賣麵包的女人”指代。她依然為角色做了細緻的功課:去俄羅斯的哈巴羅夫斯克感受當地人如夢的生活。儘管電影留給她的臺詞不多,戲份也不如男二號,但她依然貢獻了最後的即興片段。事後有影評認為:“張大磊啟用她作為女主角,在電影中幾乎成為了浪費。”

2022年,海清主演的《隱入塵煙》計劃在2月底上映,她飾演一個身形佝僂、小便失禁的農婦。她為這個角色留了一年的時間:2020年春節,她跑去甘肅,住在當地人家裡體驗生活。接受“一條”採訪時,海清繪聲繪色地形容,經紀人看到農村茅廁裡堆得像小山高的排洩物,崩潰“逃走”。而她留了下來,把牲口都處成了熟人。一次她蹲著茅坑打電話,被身後的山羊舔屁股,一哆嗦,“手機就硬硬地插在(茅坑)裡頭,我也沒辦法,就拎出來,洗一洗,擦一擦再用。”

貴圈|從“國民媳婦”到“瘋狂主婦”,為何好演技也救不了海清?

此類分享,在女演員中並不常見。而海清一直是願意向媒體講述細節的那類採訪物件。這種慷慨,與其說是配合宣傳,不如說是表演者念茲在茲為創作付出的驕傲——堅持“演員是一個值得敬佩的職業,每次創作都是用生命和所有的經歷去做這些事”的驕傲。

《隱入塵煙》入圍第72屆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業內觀影后好評不斷。遺憾的是,這部電影2月21日宣佈撤檔。於是這個春天,我們依然只能在電視劇裡看到海清,看著她繼續狂奔在雞娃、馴夫、買房的不歸路上。

2009年,滕華濤執導的“買房劇”鼻祖《蝸居》,海清就是主角之一。她飾演畢業就留在上海的郭海萍,為了買房,十幾年省吃儉用蝸居在小屋內。那時海清三十出頭,頂著齊劉海兒,一臉天真地說:“將來我工資一定漲得比房價要厲害。”十年過去了,2020年,海清客串電視劇《安家》,“挺著大肚子”又站在買房一線。

貴圈|從“國民媳婦”到“瘋狂主婦”,為何好演技也救不了海清?

海清在《安家》中飾演宮蓓蓓

從《蝸居》到《心居》,13年間,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誕生的土壤、它面對的觀眾和輿論環境,早已經天差地別。《蝸居》見證了中國房價最初的瘋漲,也映射了城市居民透過房子躍升或下墜的斑駁身影。海萍最終成功地買到了房,但《蝸居》的終極基調,依然是殘酷愛情哲學和底層夫婦“艱難安身立命”的哀涼。而到《心居》這裡,馮曉琴最後留下的旁白,是“感謝這座城市,沒有辜負每一個奮鬥的人”。

這就是現在我們面臨的現實:一部劇的鋒芒不斷萎縮,創作者表達的野心不斷後退,那塊叫“現實主義”的蛋糕上,最醒目的裝飾是為熱搜設定的強情節和離奇衝突。在這樣的土壤中,只靠個別好演員在角色塑造上力挽狂瀾,是遠遠不夠的。

雖然,這可能是演員們眼下最好的選擇了。

(來源:騰訊新聞)

*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TAG: 海清馮曉琴角色心居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