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可為的我》:當“大碼女孩”終於成為主角

“容貌焦慮”和“打破容貌焦慮”已然成為了時下最火熱的一組觀點交鋒。一部分曾經被“大碼”的標籤所束縛的女生們,開始逐漸自信起來,勇敢地打破單一的審美偏見。

9月7日,首檔以大碼女孩為主角的真人秀短綜《大有可為的我》正式上線騰訊影片。節目中,27位來自各行各業,各有千秋的大碼女孩們將歷經重重考核,競爭唯一的楊天真Plusmall品牌合夥人的位置。

《大有可為的我》:當“大碼女孩”終於成為主角

以身材痛點破題,打破內容市場,大碼女孩獨特魅力的釋放必會為女性題材的綜藝市場中注入全新的活力。而另一方面,如何找到最大碼女孩最合適的呈現方式與大碼之美的具體落點也將為節目自身帶來重重考驗。

呈現個體魅力,搭建群體關懷

節目伊始,製作方的負責人Daisy就提出了一個十分現實且尖銳的疑慮。在此之前,除了減肥類節目,幾乎沒有一個節目的主角全部是大碼女孩。即使是大碼女孩作為主角,最後也一定會瘦下來迎合傳統的審美觀念。因此,沒有楊天真自帶的流量與熱度,其他的全素大碼女孩真的會有人關注並被觀眾接受嗎?

《大有可為的我》:當“大碼女孩”終於成為主角

面對這樣的提問,“拒絕改造、呈現多元審美”是楊天真所堅持的答案。幸運的是,在《大有可為的我》中,楊天真與節目組的確做到了。

在節目中,我們可以看到熱辣可愛的00後練習生渝函,健康豐滿的專業模特趙麗,酷似唐俑的湯圓姐姐敖珞珈的出場更是直接點燃了楊天真開發漢服產品線的熱情。27位大碼女孩從外形、氣質到穿著都具備著極強的辨識度與個人特色,幾乎每一位在自我介紹後都能為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這正是在當下眾多追求統一審美的選秀節目中觀眾最為缺失的視覺感受。

《大有可為的我》:當“大碼女孩”終於成為主角

同時,《大有可為的我》還以工作面試為切口挖掘著每一位大碼女孩的內在魅力。與其他人相比,看似有些相貌平平的綜藝製作人瑪麗蓮用極強的洞察力與分析能力贏得了楊天真及熒幕前觀眾的連連讚賞。中央美院應屆畢業生徐若昕帶來的作品《摸摸的我的肚子》,從藝術的角度呈現大碼女生的體量感與堆積感,反駁身材焦慮的設想,也讓人為之眼前一亮。

《大有可為的我》:當“大碼女孩”終於成為主角

在“大碼”的背後,27位女生都有著超乎於外在屬性的深度思考,而這樣的思考與女孩們各色的人生經歷同時呈現在觀眾面前時,“自信”二字不再只是口號或是空談,它真真切切地體現在每一位女孩的身上,也成為一種力量傳達到了每一位觀眾的心中。

《大有可為的我》:當“大碼女孩”終於成為主角

不得不說,作為發起人的楊天真在面試選手的過程中也貢獻了精彩的表現。常年藝人經紀的工作基礎,讓楊天真非常擅於捕捉女孩們的閃光點,並適當給予機會,鼓勵其大膽的展現自我,表達觀點。並且,基於大碼女孩的身份,楊天真的很多調侃不僅不會讓選手與觀眾覺得冒犯,反而能活躍現場的氣氛,有趣且自然。

《大有可為的我》:當“大碼女孩”終於成為主角

更讓人感動的是,比起競爭,在《大有可為的我》中,我們更能體會到的是大碼女孩間相互的認同與欣賞。因為身型的緣故,很多選手們都或多或少都在工作與生活中遇到過不平等的待遇。百萬博主的羅曼莉在小時候曾遭受校園暴力,泱泱一直被喜歡的人所拒絕,小牛楊由於找不到男舞伴而被迫放棄拉丁舞。

《大有可為的我》:當“大碼女孩”終於成為主角

曾經的種種埋藏於內心的委屈終於能在同伴的陪伴與鼓勵下得到表達與釋放,沒有刻意賣慘的戲碼,只有敞開了心扉的信任與交流,節目組與選手們共同搭建了一個獨屬於大碼女孩令人放鬆且安心的場域。而最終,如此一般營造出的溫暖也讓成功所有的觀眾為之動容。

底層邏輯模糊不清,“大碼”與“成長”出現明顯割裂

如果將《大有可為的我》看作是大碼女孩題材的綜藝試水,那麼可以說這檔節目確實為觀眾帶來了重重驚喜。但如果將其視為一檔成熟的節目來評判,那麼《大有可為的我》在底層邏輯的梳理與內容的編排上可能還是稍欠了些火候。

全片以楊天真的“走秀”開始,在第一集的上半程花了大量時間展現籌備期間的所遇到的各類困難及質疑,而其中最大的困境就在於節目籌備了八個月,仍沒有想明白一個最核心的問題,即“要讓這些女孩幹什麼?”

《大有可為的我》:當“大碼女孩”終於成為主角

遺憾的是,在節目正式播出後,這個問題仍沒有被解答。

《大有可為的我》將節目定位在了女性成長勵志的母題之下,並以“爭奪唯一合夥人名額”作為主要邏輯貫穿始終。可《大有可為的我》將過多的重點放在了“大碼”這一外形因素的標準上,卻忽視了大碼女孩作為節目的參與者需要在內在與“女性成長”所存在的連線。

所有大碼女孩各具所長,但究竟誰的特質更適合合夥人的位置,成為一名合夥人,大碼女孩們又必須經歷怎樣的成長與蛻變,在三期播出過後,《大有可為的我》都沒能給出一個明確的節目導向。

而這就使得整個節目的從一開始就懸浮在一個空泛且讓人摸不著頭腦的底層邏輯之上。正如Daisy在第一集末尾向楊天真所提出的疑問一般,“如果一個女生只會唱跳,唱跳巨牛,那她會成為你的合夥人嗎?”

《大有可為的我》:當“大碼女孩”終於成為主角

具體標準的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觀眾可以與節目形成的雙向互動。在很多職場觀察類綜藝中,許多觀眾會主動地聆聽甚至加入觀察團們的討論,猜測實習生們的去留。而在《大有可為的我》中,最終的決定權完全掌握在楊天真個人的喜好當中。

不僅前期觀眾無法參與預判,最後8位候選人的選擇理由觀眾也無從得知。這樣過於隨性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缺少對觀眾的尊重。而當觀眾淪為了最普通的接收者,久而久之也會喪失對節目的參與感甚至好奇心,十分不利於節目黏性的形成。

《大有可為的我》:當“大碼女孩”終於成為主角

“大碼”與“女性成長”之間的割裂感也體現在節目內容的編排之上。第三期中,首輪被選中的女孩們迎來了第一個考驗,所有女孩需要自己設計造型並完成以“泳裝派對”為主題的一套個人宣傳照。

《大有可為的我》:當“大碼女孩”終於成為主角

環節的主旨是希望女孩們在準備和拍攝的過程中可以更好地瞭解自己,展現自己的特點。可在節目中,內容的側重點仍然停留在大碼女孩外形的展現與拍攝過程中因大碼而引發的趣事當中,能與“成長”關聯的片段寥寥無幾。

《大有可為的我》:當“大碼女孩”終於成為主角

同時,在照片的評審中,女孩們的討論仍然停留在“可愛”、“性感”等外在的形容中,楊天真所給出的“自我展現”與“和主題契合”的兩個評判標準,也並不能完全解釋“泳裝拍攝”和“合夥人考驗”之間存在的必要性。

《大有可為的我》:當“大碼女孩”終於成為主角

節目籌備、選手面試、第一關考驗,《大有可為的我》中的每個環節其實都有各有亮點,但卻缺失了節目最應該有的完整性與連貫感。“大碼之美”、“女性成長”,能感受到《大有可為的我》在很努力地去詮釋更多更有深度的議題,但在僅僅20分鐘的時長內,或許“有舍有得”才是成功的關鍵。

總體來說,《大有可為的我》依然能稱得上是本季度很令人驚喜的一部作品。只是在型別的模式和“大碼女孩”內涵的結合上,少了點更深刻和更獨到的角度挖掘,以至於當兩個主題在相互碰撞時,各自都錯失了更完美的呈現。

《大有可為的我》:當“大碼女孩”終於成為主角

更可惜的是,《大有可為的我》還是沒能脫離出對於楊天真的依賴,有時甚至會給觀眾帶來楊天真系列綜藝的錯覺。或許節目組更大膽一點,把更多的鏡頭與表現的機會給予這些閃閃發光的大碼女孩們,是更令人期待的事情。

友情提醒一下大家,因為公眾號平臺改變了推送規則,所以,如果你還想經常看到我的文章,需要在每次閱讀後,給我的文章點一下“在看”。

這樣,每次更新推送才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你的訂閱列表裡。

本文圖片均來源網路

文/慕桐

TAG: 大碼女孩節目大有可為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