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就是許鞍華的坑

《第一爐香》,真的不香

文 | 清晏

編輯 | 王卓嬌

或許正是因為許鞍華既不拔高也不譴責的曖昧特質,讓人誤以為她很適合改編張愛玲,因為張愛玲的文字世界,也潛藏著褒貶不明的曖昧狀態。

但事實一再證明,這是錯的。

因為張愛玲的曖昧只不過是表象,她骨子裡卻冷硬又狠辣。

但是許鞍華的曖昧卻很情真意切,裹挾著她的理解和悲憫。

也就是說,張愛玲是不悲憫的,她更狠、更冷、更決絕、更殘忍;而許鞍華卻是個忠厚長者,她近乎本能地對這個世界的複雜報以寬容和理解——這是兩種完全不相容的世界觀,卻因為同時呈現出曖昧的狀態,讓人誤以為許鞍華很適合改編張愛玲。

張愛玲就是許鞍華的坑

且不說李安導演,單說《第一爐香》片尾字幕上特別鳴謝的關錦鵬導演(他做了許鞍華多年的副導演),都比許鞍華適合改編張愛玲。

作為導演的關錦鵬,眼光尖刻又毒辣。

他能意識到痴男怨女的情真意切裡,混雜著精緻無比的勾心鬥角。

他承認這種情感的曖昧狀態,卻敢於抽絲剝繭地把這兩種東西給分開。比如1994年根據張愛玲原著改編的《紅玫瑰與白玫瑰》,就精妙地再現了張愛玲所說的華麗的袍子,和袍子下的蝨子。

海誓山盟不過是偽裝,真實面目無非是算計。

《第一爐香》裡,張愛玲要說的是,一個年老色衰但慾望不減的女人,如何利用年輕貌美的姑娘,去勾搭其他男人——這些姑娘,開始是睇睇和睨兒,後來是葛薇龍。

張愛玲就是許鞍華的坑

在這個講述“青樓家庭化”的故事裡,張愛玲沒有悲憫任何人,她甚至享受每個人的自甘墮落,以及在這自甘墮落過程裡,那精巧細膩的手段和伎倆——尤其是姑媽梁太這個角色。

但許鞍華似乎實在抑制不住自己的悲憫情懷:她給俞飛鴻安排了兩場回憶戲份,其一是送梁先生出殯路上,高跟鞋壞掉的她,毅然決然地光著腳離開送殯隊伍,其二是她初嫁梁家端茶倒水時,對每個人都行的下跪的大禮。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既凸顯了姑媽淒涼的過往,又為她的墮落找到了藉口。

但它沒能解決的問題是:她何以那麼淫?

如果說不停地周旋在達官貴人之間是為了攫取生活成本,那勾引盧兆麟這樣的窮酸學生,甚至出錢包養、供他去加拿大求學的行為,又該作何解釋?

張愛玲就是許鞍華的坑

張愛玲是個不會為角色找藉口的人。

許鞍華卻是個會為角色找藉口的人。

這種價值觀的背道而馳,註定了《第一爐香》的改編,沒辦法在敘事層面,捕捉到張愛玲的精髓。

更何況,許鞍華從一開始就做了各種妥協,比如臺詞的口吻選上海話和粵語,還是完全普通話,比如演員的服裝、道具和妝容,尤其是演員的選定上。

馬思純那種介於喝醉和沒睡醒狀態裡的表演方式,完全讓人看不到這個角色身上的精明和算計,除了讓人覺得葛薇龍果然是自討苦吃外,實在對這個角色生不出更多的情感來。

張愛玲就是許鞍華的坑

彭于晏這種坦然承認自己是人渣的油膩表演,同樣違背了張愛玲的表達——在張愛玲筆下,人渣總是以人的面出現,就像是壞人總是把自己裝扮成好人那樣,他們可以承認自己的慾望,但不會坦誠自己的虛偽。

再說一下俞飛鴻。

在身邊看過《第一爐香》的朋友裡,不少人覺得俞飛鴻真好。而且在我觀看的過程裡,也沉溺在她的勾魂攝魄裡難以自拔。

但走出電影院再去想張愛玲的原著,就會發現這個事兒不對勁。

姑媽這個角色,說白了就是個年老色衰但慾望不減的“老鴇”,用張愛玲的原話說就是“美人老去了,眼睛卻沒老”。

也就是說,她可以花枝招展,但在身體和容貌上,她已經很難去撩撥男人心底的慾火。

張愛玲就是許鞍華的坑

但俞飛鴻個人的相貌和氣質,反倒讓花枝招展成了這個角色最細枝末節的伎倆,而由內而外散發著的成熟與性感,卻成了她即便站著不動也能勾魂攝魄的底色。相比之下,馬思純的清純,反而顯得毫無誘惑力。

畢竟,在性感面前,清純或可愛,根本不值一提。

但這跟張愛玲的設定背道而馳。在張愛玲的設定裡,擁有年輕肉體的葛薇龍,不過是姑媽用來招蜂引蝶的棋子罷了,但在電影的事實視覺裡,分明姑媽比侄女更撩人情愫呀。

這並不是說俞飛鴻以及她的表演不好。

而是說她不適合這個本該年老色衰的角色。

這種不合適,同樣適用於許鞍華。

作為導演,她有自己擅長的題材和內容,也對電影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這些是不能否認的。

但改編張愛玲,她真的不適合。

算上舞臺劇《金鎖記》,《第一爐香》已經是許鞍華第四次改編張愛玲的作品了。

之前她改編過的兩部電影,分別是1984年由周潤發、繆騫人主演的《傾城之戀》,以及1997年由黎明、梅豔芳和吳倩蓮主演的《半生緣》。

對這兩部電影,她本人也很不滿意。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拍《傾城之戀》時自己太年輕,既沒辦法理解透徹張愛玲的本意,也不能更好地駕馭演員;而《半生緣》則因為原著太龐大而很難抓住主線,撇去副線後發現作品很失色。

但現在看豆瓣評分只有5。7的《第一爐香》,許鞍華此前說過的理由,就都不再成立。

從同為張愛玲和許鞍華粉絲的角度看,這其實不像許鞍華導演說的那樣屬於技術問題,而是兩種不同審美訴求的問題。就像此前說過的——

張愛玲狠辣冷硬,許鞍華卻心懷悲憫。

截然不同的審美傾向,決定了兩位作者屬性都很強的人,沒辦法在敘事層面達成和解。

END

TAG: 張愛玲許鞍華爐香改編俞飛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