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小花尷尬的哭戲,怎麼好意思買通稿吹上天呢?

這位小花尷尬的哭戲,怎麼好意思買通稿吹上天呢?

暑期檔電視劇市場的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了。

嗑過偶像劇的糖,觀眾們開始恢復理智、關心表演。這一關心,問題就來了:

劇版《七月與安生》中,周冬雨的接力棒交在沈月手上。

可是,沈月真的一點都不安生。

影版裡的周冬雨,身上有一種跑江湖的社會感,這和早熟的周冬雨是一脈相承的。

所以你看她做任何出格的舉動,表演都很自然。

偷東西偷得“理所應當”。

這位小花尷尬的哭戲,怎麼好意思買通稿吹上天呢?

衝著同齡還比自己壯兩圈的男孩喊“小孩”,對方也能乖乖聽話。

這位小花尷尬的哭戲,怎麼好意思買通稿吹上天呢?

安生珍惜友情,也渴望愛情,所以觀眾能在人物身上看到那種擰巴、糾結的情緒,以及成長過後的蛻變。

這位小花尷尬的哭戲,怎麼好意思買通稿吹上天呢?

而沈月呢?

哭起來像個寶寶。

這位小花尷尬的哭戲,怎麼好意思買通稿吹上天呢?

懟老師,氣家長,痞是痞了,但怎麼看怎麼幼稚。

這位小花尷尬的哭戲,怎麼好意思買通稿吹上天呢?

好吧,頂多算你個活潑可愛。

這位小花尷尬的哭戲,怎麼好意思買通稿吹上天呢?

另一位女主陳都靈的表現也很讓人失望。

只抓住了七月的乖巧,少了馬思純身上那股靈氣。對比最明顯的是這場戲——安生和七月的車站離別。

七月送行時發現了安生脖子上的玉墜,這塊玉墜是男友家明的,也就是說她間接撞破了閨蜜劈腿男朋友的事實。這時七月的心情是很複雜的,一面帶著分別的不捨,一面是疑問與憤怒。

這位小花尷尬的哭戲,怎麼好意思買通稿吹上天呢?

再來看看沈月和陳都靈這一組,一個是木頭美人詮釋“盲人式傷感”,一個是好像在說:“姐們兒,放學一起回家啊。”

截至目前,最遭人詬病的是一場沈月的哭戲。

從舅舅口中得知親媽去世,震驚就是瞪大空洞的雙眼。

這位小花尷尬的哭戲,怎麼好意思買通稿吹上天呢?

接著鏡頭轉到母親靈堂裡——

沒見到媽媽最後一面好好道別,發脾氣可以理解,但這個壯士抬頭是什麼意思?

這位小花尷尬的哭戲,怎麼好意思買通稿吹上天呢?

這時候沈月在醞釀情緒,伺機爆發。

崩潰的前奏是來回踱步,像在思考明天穿什麼、晚飯吃什麼。

這位小花尷尬的哭戲,怎麼好意思買通稿吹上天呢?

OK情緒到位,沈月用力擠出了第一滴眼淚。

鼻孔用力張開且外翻,審美體驗直接忽略不計。

這位小花尷尬的哭戲,怎麼好意思買通稿吹上天呢?

為把感情推向高潮,沈月還有輔助性動作。

哭訴時說話像是含著水,不看字幕根本聽不清。還有這個靈魂擺手的動作,也沒太看懂。

臉部表情變化不足,到了情感突然崩潰的時候,前後銜接不上,即便哭得真情實感,演員感動的也只有自己。

這位小花尷尬的哭戲,怎麼好意思買通稿吹上天呢?

親朋好友離世時的痛苦是什麼樣的?給沈月幾個示範吧。

《甄嬛傳》裡沈眉莊因生產大出血而亡,甄嬛在離開宮門時,一步一哭,情緒達到頂峰是有層次的遞進過程。

這位小花尷尬的哭戲,怎麼好意思買通稿吹上天呢?

同齡人中,還可以學學《香覓》裡楊紫對角色複雜情緒的拿捏。

這位小花尷尬的哭戲,怎麼好意思買通稿吹上天呢?

好的哭戲評判標準很簡單:有一種讓觀眾感同身受的魔力。而沈月這樣,帶來的不是感動,而是驚嚇。

原因很簡單,一種是表演,一種是尬演。同樣的情況在綜藝上也發生過一回。

假裝吃到超辣芥末套餐的樣子,給你個眼神體會一下:

這位小花尷尬的哭戲,怎麼好意思買通稿吹上天呢?

沈騰一眼就看出來她不是真吃。

這位小花尷尬的哭戲,怎麼好意思買通稿吹上天呢?

為了哭而哭,為了吃而吃,掌握不好尺度,單單靠故作誇張的表情,當然沒法打動觀眾。

這位小花尷尬的哭戲,怎麼好意思買通稿吹上天呢?

更可笑的是,還有營銷號睜眼說瞎話:神仙落淚?

這位小花尷尬的哭戲,怎麼好意思買通稿吹上天呢?

抱歉,實在看不出來。

目前已經播出了18集,豆瓣評分未出,所幸短評裡的觀眾至少都還是摸著良心說話:

這位小花尷尬的哭戲,怎麼好意思買通稿吹上天呢?

這位小花尷尬的哭戲,怎麼好意思買通稿吹上天呢?

比起那些選秀節目百裡挑一的成功率,僅靠一張看起來舒服的顏就能混進圈,沈月可以說是錦鯉女孩本人了。

TAG: 沈月安生七月冬雨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