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肋”!曹操的真實意圖不是楊修所解的那樣|胡思亂想022

“雞肋”!曹操的真實意圖不是楊修所解的那樣|胡思亂想022

(楊修 劇照)

中學課文中《楊修之死》節選自《三國演義》,說是曹操在漢中與劉備打架,正在進退兩難之際,確定當晚的暗號是“雞肋”。楊修自作聰明,收拾行裝,並對眾人解讀為曹操“食之無肉、棄之有味”的心態,於是惹怒了曹操。

其實這是一種市井的揣摩。

不錯,假如曹操不是“挾天子令諸侯”的地位,也混跡於市井之中,他可能會對楊修的解讀非常不滿,但凡這樣的人喜歡意會,而不喜歡言傳。說白了,假如楊修暗暗收拾好行李,在曹操下令撤退時,他的行動力最快,這是大人物曹操和市井流氓曹操都喜歡的。

然而楊修猜錯了,至於為什麼下邊再說。

先回過頭來看楊修的心理。

楊修是有知識的文人,政治韜略不敢說有多高,但是從他揣摩上意的能力和習慣上看,他至少對人情世故、歷史知識和曹操本人的特點是有所瞭解的。

可惜的是,他和很多知識人一樣,喜歡賣弄小聰明。現在有心理學一說了,那楊修提前透露他認為的“雞肋”的真正含義的動機又是什麼?

我想無非兩點:刷存在感和討好曹操。

刷存在感不用說了,他這麼一猜中丞相的心理又最終被證實,在小圈子裡一定會有一片讚歎聲。

那討好曹操怎麼理解呢?

記得漢武帝時期的東方朔,用了三千片竹簡的洋洋三萬多字自薦自己,博取眼球和功名,楊修與他比,不過是手段不同罷了。

楊修想引起曹操的進一步重視,於是對“雞肋”口令做了提前解讀。

在《三國演義》裡,楊修拍到曹操的馬腿上了,被一蹶子踢死;但是在歷史上,他真是拍到曹操的馬屁上了,相當於臺上曹操和臺下楊修的互動。

實際上當時的情況是這樣,雖說曹操確實戰敗了,但是吃虧的是劉備。何以這樣說?這就涉及到我們看古人的事兒不能完全拿今天的邏輯往裡套。

話說東漢末年,天災人禍一起,把這塊土地折騰了一百多年。旱澇瘟疫這些天災的結果是人口減少,物以稀為貴,到了漢獻帝那會兒是人民最貴。

這回想明白了吧?

人太多不夠吃就要打仗,人太少不夠割就得搶人,這樣的事兒無論古代“移民實邊”也好,擄掠人口也好,都是為了搶勞動力。

曹操恰恰是把漢中的人口全部東遷,留給劉備的是無人耕種的土地,還要派兵守衛。兵士的首要職責是打仗,不是種地,而且還是飯量最大的壯漢們。

實際上曹操是扔給了劉備一個“雞肋”。

事實也是如此,後來要不是諸葛亮讓士兵兼職大搞軍屯,劉備的邊防軍不餓死就得造反。

民以食為天嘛。

如果按這個現實的邏輯看,楊修其實是幫助曹操放了一個煙幕彈,免得聰明人太多,都知道了丞相的意圖,那不是洩密了嗎?

故而,楊修之死與“雞肋”無關,與曹植和曹丕的權鬥有關。

至於《三國演義》裡的邏輯,那是羅貫中的,他地理學的不好,還一味偏向蜀國,才導致課文《楊修之死》的大流行。

TAG: 楊修曹操雞肋劉備市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