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橋因“橋”得名?帶你瞭解這四座古橋

江南多水、水鄉多橋,

閔行古來即為水鄉,

有許多地名與橋相關,

比如虹橋、顓橋還有馬橋。

馬橋鎮地處閔行區西南,

東接竹港河、西至茜浦涇,

南面黃浦江、北臨六磊塘,

沙港與俞塘在此交匯。

馬橋因“橋”得名?帶你瞭解這四座古橋

你知道馬橋地名的由來嗎?

如今最早見到“馬橋”名的文獻出現在清乾隆年間《上海縣誌》中,志載“馬橋鎮在十八保,去縣西南六十里。”1993年版《上海縣誌》記載,馬橋集鎮地處沙港與俞塘匯合處,明末清初形成商市。因鎮有四座石橋分佈形似一匹馬,人稱“馬橋市”。清乾隆年間始稱“馬橋鎮”。

馬橋因“橋”得名?帶你瞭解這四座古橋

這四座石橋究竟是哪四座,已無從考證。但在馬橋,如今依然能看到不少古石橋,比如下面的這四座。

靖安橋

位於馬橋鎮聯建村西側與松江區交界的茜浦涇上,始建於明代,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重修,2004年再修,重建青石橋欄,總面積約46。4平方米。

馬橋因“橋”得名?帶你瞭解這四座古橋

該橋為花崗石和青石混砌的單孔拱橋,呈東西走向,跨茜浦涇。橋面全長18。18米,中寬2。61米,西端橋面寬2。94米,東端橋面寬2。98米,拱跨6。80米,兩邊石階各為14級。頂心石雕刻蕖花紋,橋額鐫刻楷書“靖安橋”橋名和修橋人姓名,兩側楹聯石上均陰刻楷書“阿彌陀佛”四字。

2003年12月3日,靖安橋

被公佈為閔行區文物保護單位

鹹泰橋

俗稱“富家橋”,原址在馬橋鎮望海村境,始建於民國年間。現址位於馬橋鎮彭渡村江川路3805號“上海韓湘水博園”南部。

馬橋因“橋”得名?帶你瞭解這四座古橋

該橋原為花崗石質三跨平梁橋,呈南北走向,跨望海塘。橋面為三拼,全長15米,寬1。10米,中跨橋墩為雙拼立壁墩,橋額陽刻“鹹泰橋”三字。2004年因市政建設需要,鹹泰橋被拆除,構件放置在馬橋鎮彭渡村。2007年,在馬橋鎮彭渡村的“上海韓湘水博園”南部重建。但僅用了中跨橋板,並加築了石橋欄,作園內景觀曲橋一段。今橋面為三拼,長4。95米,面寬2。2米,呈南北走向。

2016年9月5日,

鹹泰橋被公佈為閔行區文物保護點

永秀橋

俗稱“梁家橋”,位於馬橋鎮聯建村西南端與松江區交界的茜浦涇上。據查考,應建於清代。

馬橋因“橋”得名?帶你瞭解這四座古橋

該橋為花崗石質,三跨平梁橋,呈東西走向,跨茜浦涇。橋面為三拼,總長18。05米,中寬1。24米,淨跨14。25米。中跨橋墩為三拼立壁式,兩岸橋墩用石塊壘砌,橋額隱約可見陰刻“重新建造永秀橋”字樣。永秀橋表層雖有風化,但原主體儲存基本完整,全國“三普”前已被登入。“三普”後,因所處河道屬兩區界河,河東閔行區地塊為苗木林,河西岸為松江區的農田,兩岸的種植戶為避免相互侵擾,將東跨的橋面板推入河中,故今石橋缺失一跨,已無法通行。

2016年9月5日,永

秀橋被公佈為閔行區文物保護

點。

益民橋

俗稱“夏家橋”,原址在馬橋鎮聯盟村夏家宅西約50米,始建於民國二十九年(1940)。現址位於馬橋鎮彭渡村江川路3805號“上海韓湘水博園”南部。

馬橋因“橋”得名?帶你瞭解這四座古橋

原為花崗石質三跨平梁橋,呈南北走向,跨陳家涇。南北兩跨橋面為獨板,中跨為雙拼,全長9。30米,寬0。81米,淨跨8。21米。中跨橋墩為雙拼立壁墩式,兩側橋額均刻陽文楷書橋名“益民橋”。2005年初,益民橋被拆除,構件移至馬橋鎮彭渡村。2007年在馬橋鎮彭渡村的“上海韓湘水博園”南部重建。益民橋今仍為三跨,但改為東西走向,橋面加寬,兩側添置石橋欄,橋面長9。05米,中寬1。88米,作園內水域景觀橋。

2016年9月5日,益民橋被公佈為閔行區文物保護點。

馬橋因“橋”得名?帶你瞭解這四座古橋

作者:馬橋鎮

編輯:何婷婷

轉載請註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

馬橋因“橋”得名?帶你瞭解這四座古橋

馬橋因“橋”得名?帶你瞭解這四座古橋

TAG: 馬橋鎮橋面彭渡村閔行區馬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