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來賓這些古老的橋樑,你還認識幾個?

廣西來賓這些古老的橋樑,你還認識幾個?

廣西來賓這些古老的橋樑,你還認識幾個?

來賓市範圍內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橋樑,有些橋樑已有一定的歷史,它們已經被列入來賓古建築。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下興賓區範圍內的這二十幾處梁橋,分別位於各鄉鎮,你見識過幾個?

五星橋

位於興賓區陶鄧鄉韋裡圩北面,約1公里 處,南北走向,河為東西流向,是一座單拱石結構橋。主橋長9米,引橋長11米,共長20米,寬5。3米,高3米,拱跨為3。4 米。橋之周圍是水田。水田之外約300米遠處才有土嶺。該橋儲存相當完好。此橋是來賓縣境內見之記載建造最早的古代石拱橋。據清光緒十七年(公元1891年)《遷江縣誌·山川略·津樑》記載:“五星橋即今韋裡橋,在城東南四十里,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建。”無碑記。據調查,此橋為了通汽車,於民國年間重修過路面。

【相關連結】

根據元代紗帽山洞內石刻(一)孔懷德書刻的“千里來龍”詩所記述的 情況及時間判斷,五星 橋極有可能是沛國匠人 孔懷德會同黃才合、黃祖真等人建造的。因為 《遷江縣誌》記載五星 橋的建橋時間正與元代 紗帽山洞內石刻(一)孔懷德書刻的時間驚人的相同。據實地考察,韋裡圩北的五星橋與紗帽山相距不遠。紗帽山有一大巖洞,可住人。由於兩地往返路途很近,為了不叨擾村人而住在山洞,白天出去建橋,到了晚上則回到紗帽山山洞中休憩,享受大自然的恩賜,悠然自得,也當在情理之中。

廣西來賓這些古老的橋樑,你還認識幾個?

五星橋

廣西來賓這些古老的橋樑,你還認識幾個?

紗帽橋

廣濟橋

清乾隆十六(公元 1751)年,《來賓縣誌》 記載:“廣濟橋在縣東 門外,明嘉靖間(公元 1522 ~ 1566 年)建, 陳六汴為之記。”廣濟 橋位於來賓縣(今興賓 區)城廂鄉老城廂東面 約 2 公里處。橋為東西 走向,小河向北而南流 後西折注入紅水河。橋 東西兩端皆為土嶺,橋跨兩嶺之上。四周嶺上皆種植農作物。橋長34米,寬 4。4 米,高7。4米,拱跨13。2 米,為單拱石橋,1980年於橋之北面兩端曾建防護 堤,以防岸泥塌方。橋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年),清咸豐、 同治間久廢。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知縣李守和重建。民國十九年(1930 年)冬由林東山、董其事開工重修,民國二十年春竣工。原碑記已無。現存 之橋為近年所建。

【相關連結】

據民國《來賓縣誌·交通》記載:“廣濟橋在縣城東,俗稱東門橋,明 嘉靖間建。每歲紅水江盛漲,往往淹沒,屢圯屢修。清咸豐、同治間久廢。縣人士倡募重修,未幾又圯。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知縣李孟平明府守 和捐廉重建,移橋稍上……橋廣一丈三尺,長十有二丈五尺,高二丈八尺, 橋頭左右作八字石壁,工程精良……經始於民國十九年仲冬,告竣於民國 二十年孟春……舉人翟富文撰記,姜振權書丹。”李守和,字孟平,貴州貴築縣人,附貢,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七月授,次年(光緒十二年,公 元1886年)冬調任來賓縣知縣,十四年(公元1888年)冬復任來賓縣知縣。

廣西來賓這些古老的橋樑,你還認識幾個?

廣濟橋

石塘老街橋

位於興賓區寺山鎮 石塘老街西南約30米。橋為東北—西南走向, 河由東南流往西北。四 周皆是水。西北為稻田 區,北面1 公里是來賓 至石牙之公路。橋規模 較小,為單拱小石橋, 長8米,寬 2。6米,高 1。75 米,全用人工鑿成的長 短不一、厚薄不同的長 條石砌成。橋雖小,但還很牢固。現村人在橋的東南面將橋加寬,以便車輛通行。據民國《來賓縣誌·交通》記載:“石塘橋在石塘圩,南、北、西三閘外各一, 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貢生劉邦定等募建,有碑記……”其餘二橋已 毀,今僅存此橋。現已無碑記。橋西北面有部分陷塌。

廣西來賓這些古老的橋樑,你還認識幾個?

石塘老街橋

橋鞏圩拱橋

位於來賓市興賓區橋鞏鎮橋鞏圩東面約 300 米,為單拱石橋, 南北走向。橋長15米,寬2。5米,高3米,拱跨2。5米。橋面用大青石塊鋪成。橋東、西 面均為水田。南面約50米有橋鞏中學。西 面約400 米是來賓至合 山線鐵路。據民國《來賓縣誌·交通》記載:“橋鞏圩之東一橋,距 圩一里,為古昔、牛巖兩墟及遷江縣屬良塘墟 西南行之通道。清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 年)縣人朱子元等建。橋廣九尺,長二丈五尺,橋下卷蓬式,工程精緻。”此橋儲存完好。

廣西來賓這些古老的橋樑,你還認識幾個?

橋鞏圩拱橋

廣西來賓這些古老的橋樑,你還認識幾個?

目前新建橋保留老橋(肖世力 攝)

三里橋

位於興賓區城廂鎮 城廂街北面1。5公里處,在昔來賓至柳州的北路驛道上,因離來賓舊縣城(今老城廂街)3 華里而得名。三里橋為單 拱小石橋,東南—西北 走向。橋長7。5米,寬 3。2米,高2。3米。拱跨1。5 米。橋四周皆是荒蕪的 土嶺。此驛道久無人行,早已荒廢。民國《來賓縣誌·交通》載:“三里橋,清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鄉民歐君贊等修”。今無碑記。

廣西來賓這些古老的橋樑,你還認識幾個?

三里橋

清水橋

位於興賓區城廂鎮定谷村東面約300 米處,在原來賓至柳州的北路驛道上。橋為單拱石橋,長 11。2 米,寬 2。85 米,高2。9米,拱跨3。3米。四周皆為農田,橋為南北走向,定清之水自東 西流經。原橋北面約2。5 公里有老將橋,今無。橋面石板殘缺。現新鋪 混凝土加寬。

【相關連結】

據民國《來賓縣 志·交通》記載:“清水橋在清水塘,距塘之南約三里,塘與橋皆以定清水得名。” 又載:“老將橋在清水塘之北,距塘五里,建立者乃鄉民韋老將,清雍正二 年韋光輝重修。三橋皆昔年驛道所經,其水皆匯於定清水。又有三里橋,五 裡橋,七里橋,皆在定清水港汊,當驛道上。各以距城裡數為名。三里橋, 清康熙五十三年鄉民歐君贊等修。七里橋,康熙四十九年鄉民戴國監修”。參考此史料,清水橋亦應為康熙、雍正時期所建。

廣西來賓這些古老的橋樑,你還認識幾個?

清水橋

廣嗣橋

此橋建於公元1723 年,原有碑記,現無。橋在興賓區城廂鎮橫路 塘村北約0。5 公里,為 單拱小石橋。據民國《來 賓縣誌·交通》記載:“廣 嗣橋,又名三多橋,鄉 人稱獨髀橋,在橫路塘 之北,距塘一里許,碑 記雍正元年修。”在原來賓至柳州的北路驛道之上。四周皆有水田及村莊。橋為南北走向,長6。7米, 寬3。5米,高 1。5米,拱跨1。85米。目前因為修路沒有保護,橋已完全損毀, 用水泥管道代替。

廣西來賓這些古老的橋樑,你還認識幾個?

廣嗣橋(又名三多橋)

四五橋

位於興賓區南泗鄉柳村東面約300 米處之云溪上。整座橋呈 S 形,為二 拱石橋,兩端有引橋。橋為南北走向,北端有舊柳村,南端200米有新柳村, 東北面約700米有黑石村。四周是周圍諸村的稻田區。該橋總長為79米。主 橋長35米,寬 3。2米,最高處為3。6米,兩端引橋各長22米,寬度與主橋同, 但較低,與主橋形成一個角度較小的斜坡。南端拱跨6米,北端拱跨4。2米。橋建於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清嘉慶十五年(公元1810年)重修。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重建,現存有民國三十五年九月十日立的“重建柳 村四五橋碑”一塊。原碑與重修碑已無。這說明此橋自清嘉慶十五年重修之 後又屢有修建。今橋為民國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重建之橋。目前一個橋 孔已經坍塌,2009年混凝土重建。

【相關連結】

據民國《來賓縣誌·交通》載:“柳村之旁一橋,扼云溪下游,為長吉、 昭明兩團出入要道。橋面闊九尺餘,長四丈餘,橋下作卷蓬式者二,橋之兩 端石街各十餘丈。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建,嘉慶十五年(公元1810年)重修。”

廣西來賓這些古老的橋樑,你還認識幾個?

柳村四五橋

泡水橋

泡水橋位於興賓區三五鎮大橋村橋頭屯南面約70米處。泡水橋為三拱石 橋,是清代驛道所經的驛道橋。昔日的泡水塘驛站遺址已不知所在,石板驛 道也早已湮滅。唯橋200多年來仍立於此地。主橋長50米,寬 4。3米,高 3。6 米,橋面均用經人工加工的大塊石板鋪成。第一拱(西北端)跨度為5。8米, 中拱跨為5。8米,第三拱(東南端)跨為5。2米。橋為西北—東南走向,白馬 溪由南流往東北,然後北折注入紅水河。橋的南、東南較為開闊,是這裡的 農家畲地,餘向稍遠處是綿延的土嶺,來賓至古燈的公路由北而南經過此橋。此橋原是儲存得最好的古橋之一,但近幾十年來由於車輛過往繁忙,且超載 嚴重,不堪重負,橋的中拱橋面已有部分料石於公元2000年坍塌。現已廢棄 不用。

【相關連結】

據民國《來賓縣誌·交通》記載:“泡水橋在泡水村之南,碑刻八石, 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 年)建,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 年)重修。地在白馬溪下游,紅水江盛漲時每淹至此,昔年為南路驛道。橋廣九尺,長 三丈五尺,工程甚堅。”

廣西來賓這些古老的橋樑,你還認識幾個?

泡水橋

大橋

大橋在興賓區 三五鎮大橋村民委員 會大橋屯東面約150 米。橋為西北—東南 走向,周圍均是畲地, 東、東北遠處皆為石 山地區,北、南、東南、 西南一帶是延綿大嶺。橋為三拱結構石橋。長48。6米,寬 3。15米, 高3。7米。一拱(西北)跨為3。6米,中拱跨6。1米,三拱(東南)跨7。1米。橋面皆用加工平整的大塊石板鋪成。此橋是儲存得最完好的古橋之一。橋原 刻有建橋碑記八方,現無,欄杆為近年新增鋼管焊接。

【相關連結】

據民國《來賓縣誌·交通》記載:“大橋圩東之一橋甚大,圩即以橋為名, 橋面廣丈有三尺,長二丈八尺餘,碑記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鄉眾募 建,沿白馬溪東岸諸村,趁圩皆經此。”

廣西來賓這些古老的橋樑,你還認識幾個?

大橋遠景

北五橋

此橋於清道光十五 年(公元1835 年)由 鄉眾募修,捐資最多者 為北五圩廣興餉當鋪, 計 150 緡。蔣緒榮、李 儀斌各捐120 緡。咸豐 亂後橋已全毀。光緒 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由韋清仁等募修, 民國九年(1920年)由 曾福順、韋順興等募修。

廣西來賓這些古老的橋樑,你還認識幾個?

北五橋

今橋在興賓區鳳凰 鎮北五圩北面約0。5 公 裡。為雙拱石橋,於民 國二十七年(公元1938 年)建造,距原橋遺址 約 200 米。橋為東南— 西北走向。東面是來賓 至柳州的公路和水田區,西面是畲地。1987年的文物普查時發現,橋底條石 上刻有“(來賓縣)長命令成立”字樣,落款為“民國二十七年三月二十日。” 橋長15米,寬4。25米,高3米。兩拱跨度約為2。5米,橋面均用人工加工過 的大石塊鋪成。橋儲存完好。

【相關連結】

據民國《來賓縣誌·交通》載:“北五橋在北五圩旁,東西跨溪岸, 為北去馬平縣(今柳江縣)屬百朋圩之所經。橋面廣丈有五尺,長四丈餘, 在淪溪上游……”。民國《來賓縣誌·交通·補記北五橋》又載:“北五橋 又名延壽橋,前清光緒丙戌歲應試郡城嘗經此……自前清乾隆間建立至道光 十五年……光緒二十四年……民國九年又先後募修。橋畔堅石柱五……今柱 已拆其四,修橋碑刻強半殘缺,獨一碑記道光時修橋事……尚當廢址,遺蹟 猶存。”

廣西來賓這些古老的橋樑,你還認識幾個?

目前廢棄的北五橋

南泗圩拱橋 I

位於興賓區南泗鄉南泗圩西面約400米的云溪上游。系單拱石橋。長10 米、寬3。1米、高3米,拱跨3。8米。周圍均是水田。云溪由南而北從其間蜿 蜒流經。橋東西走向。南約50米有一座新建的公路橋,橋旁有加工站和獸醫 站,公路外是一片甘蔗地,西面50米有革命烈士紀念碑和另一座石拱橋。西南 20 米是南泗鄉人民 政府,南面約 300 米有 拉賽山。據民國《來賓 縣誌·交通》記載:“南 泗圩之西一橋,為昭明 團東南諸村入縣通道, 據云溪上游。橋廣丈有 二尺,長四丈五尺,可 通牛車。清乾隆二十三 年(公元1756年)建。” 原橋碑現已無存。橋保 存完好。

廣西來賓這些古老的橋樑,你還認識幾個?

南泗圩拱橋 I

南泗圩拱橋Ⅱ

位於興賓區南泗鄉 南泗圩西面約450 米, 是一座單拱小石橋。橋 長10米、寬 3。2米、高 1。7 米,拱跨2。7 米。橋為 東西走向。東面是革命 烈士紀念碑,約50 米 處是另一座石拱橋,西 端是南泗中學。其它地 理環境與另一座橋(即 南泗圩拱橋Ⅰ)相同。此橋無碑,建自何時無 考。按其建築形制,與 橋Ⅰ大致相同,估計和另一橋(即南泗圩拱橋Ⅰ)為同一時期所建,稍有殘缺。因修水渠已經拆毀。

廣西來賓這些古老的橋樑,你還認識幾個?

南泗圩拱橋Ⅱ

廣西來賓這些古老的橋樑,你還認識幾個?

南泗拱橋Ⅱ遺址

岜積橋

當地人稱泥橋,位 於興賓區高安鄉岜積村 東面約300 米。系單拱 小石橋,東南—西北走 向,小河溝由南而北流, 橋長12米,寬 3。7米, 高1。95米,拱跨2。4米。橋面均用厚0。3 米的料 石鋪成,周圍均是土嶺, 有零星旱地作物。橋為 湖南衡州府(今湖南省衡陽市)清泉縣南鄉人黃永富於嘉慶九年(公元1804年) 所承建。建橋之資是當地鄉民所募捐。橋原有碑刻二方,現無。橋面石板殘缺, 並有陷塌。

【相關連結】

此橋建成後,黃永富即亡故,死後葬在橋之南面約100 米的小土嶺上。其胞弟黃永貴於當年農曆二月十二日為其立碑。墓碑清晰可見嘉慶九年黃永 貴立字樣。至今,每年清明節,鄉民仍自動前往其墳前掃墓祭奠,以示紀念。

廣西來賓這些古老的橋樑,你還認識幾個?

岜積橋及黃永富墓碑

茶浦橋

當地人俗稱之為“蓬橋”。位於興賓區城廂鎮城廂街北面約2。5公里、格 蘭村南2。5約公里處。橋為單拱石橋,南北走向,長23米,寬 3。5米,高 3。3米, 橋面用大塊石板鋪成。橋四周為荒嶺荒地,昔為格蘭諸村出入城廂街(元、明、 清、民國至1953年時的來賓縣舊城)之通道。現橋儲存完好,橋面有些許凹陷。

在 1987 年文物普查時發現,有清道光六年建橋碑記三方和1950 年 2 月 重修碑記一方,均立於橋的北端土嶺上。道光六年碑記內容為:1。為何建此橋;2。 各村捐款修橋名單。1950年重修碑內容為:1。為何重修此橋;2。捐 谷及物修此橋的村莊名 錄;3。贊茶浦橋風光;4。 附記文人墨客贊格蘭 清泉的來賓八景題辭。由此確認該橋創建於清 道光六年(公元1826 年),1950年2月重修。

【相關連結】

茶浦橋是一座非常普通的交通橋,不長不寬不高,沒有名氣。雖然如此平 常,但卻因格蘭泉而出名。清時在橋旁的嶺上設有茶鋪,用格蘭泉水烹製,供 各地來往官員、文人雅士、商旅及各色行人飲茶歇腳,所以茶浦遂有“茶埔舒 香”之美譽。格蘭村旁有一汪清泉—格蘭泉,明清時為來賓縣八景之一,曰“茶 浦春泉”。據清乾隆十六年《來賓縣誌》記載:“格蘭泉在縣北八里,泉出於 石,最為清冽。”泉旁遍地茶樹。泉常年不涸,清冽甘甜,供村人飲用。據傳 用此泉水烹茶,茶味極佳,且隔夜不餿。這樣一來,茶浦橋也跟格蘭泉一樣有 了名氣。而茶浦橋也就逐漸形成了縣城附近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據民國《來賓 縣誌·交通》記載:“蓬橋在縣城(今老城廂)東北四里許,為格蘭村出入通道, 可通牛車,無碑,不知何年何人建。紅水江(紅水河)盛漲每被淹沒,略低於 廣濟橋(即東門橋)。”

廣西來賓這些古老的橋樑,你還認識幾個?

茶浦橋

獨山橋

位於興賓區橋鞏鎮 古塔村南面150 米,橫 跨旱河兩岸,橋長10 米,寬 4 米,高 4 米,系單拱石橋。橋拱跨約3米。距拱橋0。7米處又建一平板石橋。橋寬1米,是 用長3、寬1、厚0。45米之石板架成,有三個橋墩。拱橋為車道,平板橋為人 行道,兩橋平行。橋為南北走向,橋東面、南面、北面均為水田,西面約100 米有一獨山。橋建自何時無考,現存有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重修 獨山橋碑記”一塊。已被村民搬至河邊用於洗衣服,字跡模糊。此橋儲存完好。

廣西來賓這些古老的橋樑,你還認識幾個?

獨山橋

珠母橋

位於興賓區小平陽 鎮甘秦村老橋頭屯北面 約 300 米處,有一小河 由南經此橋折向西北蜿 蜒流去。橋東北約300 米是新橋頭屯,橋北端 約 1 公里是下洲屯,3 公里處是陶鄧鄉的紗帽 山。西北約1。5 公里是 陶鄧鄉的珠母屯。周圍 均是水田。橋系單拱石 結構,橋面用大塊石板平鋪,南北走向。整座橋呈 S 形。主橋長16米,南端 引橋長34。7米,北端引橋長30米,全橋長80。7米,橋寬3米,最高處6米, 拱跨8米。原橋有碑刻3方,1988年 2月 3日文物普查時發現僅存刻有“峕 大清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丙戌歲次仲春月榖旦立”字樣的重修珠母橋 碑記一方,原用於鋪路,字跡被踩踏得模糊不清,後放在秦村小學門口。碑 高 145 釐米、寬98 釐米、厚20 釐米。橋始建何時無考,現存為光緒十二年 重修之橋,一邊橋基如圖已經塌陷。

廣西來賓這些古老的橋樑,你還認識幾個?

珠母橋

新橋

位於興賓區良江鎮塘圩西面約300米。橋之西端至遠直通遷江,在三印橋附近與古驛道相接。北 面50米為棺材山(有棺 材巖遺址),橋的附近 為水田,四面石山環抱。

橋為三柱二孔長條 石板橋,東西走向,河 (即三中河)為南北流 向。主 橋 長26。5 米, 西端引橋長17 米,橋 寬 1。35 米,高 3。3 米。橋面石板長3。4米,寬 0。46米,厚 0。23米,橋墩系用扁平之塊石砌成,迎水 端(南面)呈三角形,以便分流。

【相關連結】

據民國《來賓縣誌·交通》記載:“三印塘之西距塘二里許有橋名三印橋, 昔年驛道所經,清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縣人朱子元、權傅通等建…… 上游悶村旁有一橋(即新橋)截溪砌石甚堅,亦若魚梁然,為東西兩岸鄉民 來往通途。塘圩在寺村前豐華寺旁,其西岸鄉民趁圩者,此橋尤當其衝。此橋系清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鄉人募捐所建。原有碑刻三石,現 已拿去架涵洞,其中一塊碑記已斷成兩截,落款有“光緒十六年”字樣。東 端橋面有一塊石板已斷,現用水泥板代替。其它儲存完好。

廣西來賓這些古老的橋樑,你還認識幾個?

新橋

王旦橋

位於興賓區寺山鎮 良頭村東面約400 米。橋為東西走向,河水由 南向北流。橋北端距 小河村約600 米,東面 500 米有地久村和來賓至石牙的公路,東端15米是一條大排洪溝,西端為水田區。良頭村石板橋, 當地人叫做王旦橋,系六墩五孔之平板石橋。全長17。3米,寬1。15米,高4 米。橋面全用人工加工成0。6至0。7米寬、1。7米長、0。2米厚的石板鋪成,共 有10塊。橋墩亦系石塊壘疊而成,不用沙漿粘合。迎水端呈三角形,便於分流。橋建自何時無考。據當地60多歲的老人說,他們的祖輩、父輩也不知道此橋 系何時、何人所建。橋無碑記。根據橋的構造、用料、工藝等方面綜合考察, 此橋應為清代修建。橋儲存完好。

廣西來賓這些古老的橋樑,你還認識幾個?

王旦橋

屯故村斷橋

位於興賓區蒙村 鎮屯故村西北約1 公里 處。橋為東西走向,屯 故河為南北流向。河水 由東南轉南流經拱橋 後,向北又轉東北流去。橋的南面有一小片樹 林,東端有一塊旱地, 其餘方向均是荒嶺。橋 為單拱石結構橋,長 21 米,橋面寬3。7 米,高 4 米,拱跨為5。5 米,橋面系石板鋪成。橋建自何 時無考,但從橋的結構和工藝來看,橋應為清代時期的建築。橋面有幾塊石 板被村民移走,現用碎 石填壓,其餘均完好。

廣西來賓這些古老的橋樑,你還認識幾個?

屯故村斷橋

汶水橋

位於蒙村鎮屯固村 屯固斷橋東北橫水村東 南面河敏河上,據當地 村裡老人講,此橋與屯固斷橋是同一時期建橋,建於何時不知,只知道流傳下來是一大地主為嫁女 方便來往而建的兩座石橋之一。

廣西來賓這些古老的橋樑,你還認識幾個?

汶水橋

東岸橋

位於興賓區良江鎮 東岸村西面約300 米, 原為古驛道之橋。橋西 面約200 米原有古鴉落 橋,鴉落橋於1974 年 被毀。東面是甘蔗地, 西、南為水田區,西南 約200米是中團村。

橋為單拱石橋,東 西走向,河為南北流向。橋面均用大塊料石鋪成,橋的四面均有石護坡。橋全長13。4米,橋面寬3。8米, 高4米,拱跨4。2米。

橋建自何時無考。據當地人回憶,此橋原有碑記6 方,其中一方為光緒 年間重修碑,另一方是光緒朝前的重修碑。後來,由於修水利和修建水庫, 所有碑刻都拿去派上用場。橋儲存完好,護坡石牆已有部分崩塌。

廣西來賓這些古老的橋樑,你還認識幾個?

東岸橋

黃安橋

位於興賓區鳳凰鎮 黃安村西南1 公里處, 橫跨鳳凰河兩岸。為七 墩六孔平板石橋。橋長 38米,寬 2。5米,高 2。5 米。橋面石板規格為長2。5米、寬0。6米。橋為東西走向,四周均是水田。

橋建自何時無考,今橋應為清代之橋。橋原有碑記4 塊,今黃安村農民 拿來鋪路,無從考證。

橋基中間兩座已損毀,橋兩端引橋有少許崩塌,有幾處石板條都是新近 用混凝土代替。

據民國《來賓縣誌·交通》記載:“迎恩橋在迎恩圩旁,為昔年驛傳孔 道所經……上游龍頭、王安兩村之間有一橋跨溪(淪溪,即鳳凰河),上架石板, 其下支石柱七,通溪流若魚梁然,為南北兩岸鄉民往來通途。橋面廣四尺餘, 長十丈有奇。龍頭村葉文新親往履勘報告。”

廣西來賓這些古老的橋樑,你還認識幾個?

黃安橋

高橋

高橋,當地人舊時 又稱為仙人橋。位於興 賓區遷江鎮高橋村東面 約 1。5 公里處的紅水河 南岸,臨紅水河濱。橋 系單拱橋小石橋,長10 米,寬 2米,高 15米, 因橋面窄小,橋的兩邊 裝置有石欄杆。現石欄 杆已毀。橋為東西走向, 小河溝由南向北流經此橋,後瀉入紅水河。西北面約50米有遷江航標站。

據清光緒十七年(公元1891年)《遷江縣誌·山川略·津樑》記載:“高 橋一名弦江橋,在縣西十五里,其橋高十餘丈,長約三丈。”沒有載明建橋時間。

橋原有建橋碑記一方,今無,已無從考證建橋時間。由於下游電站蓄水, 水位已經距橋面很近,現橋儲存完好。

【相關連結】

據民間盛傳,高橋與文輝塔於明萬曆明間(公元1573 ~ 1620 年)由師 徒二人分頭同時建造,師傅建文輝塔,徒弟建高橋,比一比看誰建得又好又快。後來,徒弟造的高橋完工鳴炮時,師傅造的文輝塔剛剛封頂,尚未鑄好塔蓋, 情急中將煮飯鍋蓋在塔頂上,還未來得及安裝葫蘆尖,結果師傅輸給了徒弟。時至今日,文輝塔仍然沒有塔剎。如果此傳說是可信的話,那麼高橋應為明 代建築。是真是假,僅存此說,留與後人探索。

廣西來賓這些古老的橋樑,你還認識幾個?

高橋

文字橋

位於興賓區城廂鎮 中團村北面2 公里。為 單拱石橋,石板鋪面, 東北—西南走向,長 15米,寬 3。8米,高 1。8 米,拱跨1。4 米。四周 皆是荒嶺。

據民國《來賓縣 志·交通》載:“文字橋, 舊志稱橫四橋,蓋譯音 訛轉。距城東十里許,在中團、平安兩村間石馬泉匯流處,形如文字。此橋久圯, 民國十六年(1927年)秋縣人陳必連、林東山等倡募重修。”橋面石板殘缺 並出現下陷。

廣西來賓這些古老的橋樑,你還認識幾個?

文字橋

寺山盤龍橋

位於寺山盤龍村 東北面約250 米的小 河上,新舊三橋並立, 無碑記留存,單栱, 橋長8 米,高 2。5 米拱 跨 3。5米,東西走向,修造年不祥,橋面略有損毀缺石。

廣西來賓這些古老的橋樑,你還認識幾個?

盤龍橋

【更多連線】

來賓市這幾處炮樓,已被列為來賓古建築,你認識幾個?

來賓市範圍內的160處古建築,你瞭解幾個?

來賓市公佈第一批歷史建築名單,這些歷史建築你認得幾個?

TAG: 興賓區此橋橋為橋面來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