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知方舟子:鄧稼先同楊振寧根本就不是一個量級的,為什麼總有人拿他們兩人比較?

公知方舟子:“鄧稼先同楊振寧根本就不是一個量級的,為什麼總有人拿他們兩人比較?鄧稼先的貢獻是對於中國而言的,而楊振寧造福的卻是全人類。就算是在幾個世紀以後,人們還是會銘記楊振寧,但恐怕早就不知道鄧稼先這個人了。”

方舟子的這番話說得蹊蹺,他嘴上說不拿兩位科學家進行比較,但他後面的評價就是在將兩位作對比。事實上,楊振寧與鄧稼先都是在科學方面有卓越貢獻的偉人,雖然各自選擇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但並沒有什麼高下之分。

公知方舟子:鄧稼先同楊振寧根本就不是一個量級的,為什麼總有人拿他們兩人比較?

私下裡,楊振寧同鄧稼先還是至交好友,兩人先後赴美留學。在美國時,鄧稼先還接受過楊振寧的幫助。鄧稼先的夫人許鹿希還公開感謝過楊振寧:“楊振寧對稼先是有恩惠的。留學期間,楊振寧多次向他伸出了援手,稼先很是感激。他們倆是一生一世的至交好友。”

可以說,在人生地不熟的美國,楊振寧與鄧稼先惺惺相惜,彼此欣賞。

後來,因為科研方面的原因,楊振寧選擇留美,而鄧稼先則選擇了回國。回國後,鄧稼先帶著他一腦袋的核物理知識,毅然決然地奔赴了茫茫戈壁。在那裡,鄧稼先帶著當時全國最卓越的一批人才,歷經艱苦研製出了“兩彈”。至此,由於工作保密的需要,也因為鄧稼先對科研的專注投入,他與好友楊振寧已經二十一年未見。而楊振寧也因為各種原因,整整二十六年沒能回國。

公知方舟子:鄧稼先同楊振寧根本就不是一個量級的,為什麼總有人拿他們兩人比較?

1971年,楊振寧終於坐上了歸國的飛機,等到飛機降落的那一剎那,楊振寧激動地幾近落淚。他在回國前已經列下了一份名單,名單上都是他牽掛已久、必須要見的人,好友鄧稼先被排在了名單的第一位。

在組織的安排下,楊振寧終於與闊別二十多年的老友鄧稼先相見了。此前,楊振寧已經拿下了諾貝爾獎,鄧稼先也對我國核物理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可以說,兩人此時都已經成為了物理學界的重要人物,但他們見面後並沒有談論工作,而是簡簡單單地閒話家常。

鄧稼先時常向別人誇獎楊振寧,他說:“楊振寧對‘規範場’的研究非常的透徹深入,他對物理學的貢獻和影響要以世紀來計算。要不是有得獎次數限制,以他的成就,應該再拿一次諾貝爾獎的。”

公知方舟子:鄧稼先同楊振寧根本就不是一個量級的,為什麼總有人拿他們兩人比較?

楊振寧對鄧稼先的評價也非常得高:“稼先是我的最敬重摯友,他具有無私貢獻的精神,並且為祖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是我們每一箇中國人永遠的驕傲。”

在@紫禁公子 看來,當年,鄧稼先選擇了回國,他帶領團隊埋頭鑽研,度過了那些無人知曉的年月,終於為我國研製出了“兩彈”,大幅提升了我國的國防、軍事實力。而晚年的楊振寧也是迴歸了中國籍,他為中國拿下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也將造福後世幾百年的人們。

總而言之,這兩位都是中國歷史上最為重要的科學家之一,他們對中國作出的貢獻不可量計,值得我們所有人的尊敬。

1983年,楊振寧向中學生介紹鄧稼先的事蹟時,就專門提到了一個人。

公知方舟子:鄧稼先同楊振寧根本就不是一個量級的,為什麼總有人拿他們兩人比較?

他說:“有一位劉薰宇先生,他是位數學家,寫過許多通俗易懂和極其有趣的數學方面的文章。我記得,我讀了他寫的關於一個智力測驗的文章,才知道排列和奇偶排列這些極為重要的數學概念。”

劉薰宇是中國著名的數學家跟教育家,中國那個年代的科學大師基本上都受過他的影響。

我給孩子看的這套書一共有三本,一本是《馬先生講數學》

第一冊一百多道題,講解如何用圖解法求解一些算術四則問題。

第二本《數學趣味》,主要講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數學問題。

公知方舟子:鄧稼先同楊振寧根本就不是一個量級的,為什麼總有人拿他們兩人比較?

第三本是《數學的園地》,講了函式、連續、誘導函式、微分、積分和總集等概念及它們的運演算法的基本原理。雖然有點深,但講解的方法很妙,我家小孩六年級,還能看懂一部分的內容。

這個書合適小學生以及初中生,可以做為他們的自學教材。讓他們能夠自我學習。

因為是中國數學家寫的,所以裡面有很多中國的數學妙題。比如什麼是“八仙過海”和“韓信點兵”?

大家可以給自己的孩子看看這本激勵了世界最牛物理學家的數學啟蒙書,點選下面橫條入手。

TAG: 楊振寧鄧稼先數學貢獻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