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書寫《道德經》,難道只是為了換鵝?

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非常喜歡鵝,喜歡到什麼程度呢?據《晉書》記載,他在會稽(現在的浙江紹興)居住的時候,有一位老太太養了一隻鵝,這隻鵝不僅長得漂亮,叫的聲音也非常好聽,王羲之很喜歡,就想把鵝買走,可惜人家沒同意。

雖然買賣沒做成,但是王羲之喜歡那隻鵝的心情卻一直沒變,為了和別人一起分享欣賞這隻心儀之鵝的快樂,他就在某一天特意召集了親友,一同駕車前往老太太家中去看鵝。

老太太聽說有人專程來拜訪自己,就非常熱心地準備了飯菜招待,很湊巧的,端上桌的菜餚之中就包括那隻已經被殺掉烹飪好的大鵝。

王羲之本來是想好好欣賞一下白鵝的英姿,然後再在鵝的步態和游水姿勢中好好領悟一下書法的奧妙,沒想到,卻被這樣一頓豐盛的鵝肉美餐打發了,雖然受到了熱情款待,可是王羲之仍然免不了幾分懊惱,為這件事惋惜了好長時間。

王羲之書寫《道德經》,難道只是為了換鵝?

王羲之畫像,網路圖

一、寫字換鵝

老太太不懂得王羲之對鵝的欣賞,但是自然會有人懂得。

這個人就是會稽山陰的一位道士,這位道士養了一群非常健壯漂亮的鵝,王羲之聽說之後又興沖沖地跑去欣賞。

這次他如願以償,終於看到了一群生機勃勃、嘎嘎亂叫的活鵝。

欣賞到美鵝英姿的王羲之仍然不滿足,他再次提出了買鵝的要求。這位道士沒有拒絕他,不過他並不想要錢,而是提出了一個要求:讓王羲之給他抄寫一篇《道德經》,《道德經》寫成,他就把這群鵝都送給王羲之。

王羲之的字寫得好,天下聞名,很多人想求他的字都不一定求得到,但是為了這群鵝,王羲之居然毫不猶豫,提起筆來就寫。

王羲之書寫《道德經》,難道只是為了換鵝?

王羲之書《道德經》拓本,網路圖

五千餘字的《道德經》,王羲之一氣呵成,很快就寫好了。

道士得到了自己心儀的書法作品,王羲之也得到了自己情有獨鍾的一群鵝,兩個人都非常滿意這筆交易。

二、書法大家

王羲之抄寫的《道德經》是他的小楷書法作品之一,他的楷書作品還有《樂毅論》、《黃庭經》和《曹娥碑》,其中《黃庭經》和《道德經》一樣,也是道家的重要經典。

除了楷書之外,王羲之還擅長隸書、行書和草書,他的行書代表作品《蘭亭集序》遒媚飄逸,長於變化,富有節奏感,被後世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和唐朝顏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宋代蘇軾的《黃州寒食帖》並稱於世。

王羲之書寫《道德經》,難道只是為了換鵝?

王羲之《蘭亭集序》,網路圖

三、琅琊王氏

王羲之是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琅琊王氏”是魏晉時期的名門望族,當時的權臣王導、王敦都是王羲之的堂伯,王羲之深受二人的器重。

王羲之的書法由父親王曠、叔父王廙(yì)啟蒙,他的父親王曠擅長寫隸書和行書,叔父王廙不僅工於書畫,還擅長音樂等,多才多藝。王廙的書畫當時被稱為“江左第一”,他的書法弟子除了王羲之外,還有晉明帝司馬紹,不過司馬紹的書法成就顯然沒有王羲之的大。

王羲之的書法受到父親和叔父的影響,長大後更轉益多師,早年曾向衛夫人學書,後來遍遊名山,見識了李斯、曹喜、蔡邕等人的碑刻,心儀手追,博採眾家妙法,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書法風格,自成一家,備受後人推崇。

四、東床佳婿

太尉郗(chī)鑑是東晉時的輔政重臣,他和王導一樣曾經接受晉明帝遺詔,輔佐年幼的晉成帝司馬衍,他曾經官拜安西將軍、車騎將軍,都督徐、兗、青三州的軍事,名副其實的官高位重。

郗鑑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當他的女兒郗璿(璇)長大到可以談婚論嫁的年紀時,郗鑑想在王導的子弟中選一個作女婿,王導欣然同意,讓他派門生去王家挑選。

王羲之書寫《道德經》,難道只是為了換鵝?

郗璿的影視形象,網路圖

郗鑑官任要職,郗家家學淵源,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書法世家,郗鑑的書法在當時就很有名,他的子女也都擅長書法:長子郗愔擅長草、隸、楷,次子郗曇長於草書和楷書,兄弟兩個人都有書法作品傳世,可是即便如此,兄弟二人卻一致推崇姐姐郗璿,稱她是“女中仙筆”,可見郗璿的書法水平非同一般,其聰明穎悟亦可見一斑。

郗鑑要為這樣的女子選女婿,即使是貴為琅琊王家的子弟,也不能不表現出十足的重視與熱忱。

王導有六個兒子,當時琅琊王家還有不少適齡男子,此時的王羲之剛剛16歲,他的父親已經去世,他經常會去堂伯王導家拜訪,所以當郗鑑派去的門生到王家擇婿時,王羲之恰好也在。

王家子弟基本上都嚴陣以待,他們按照王導的囑咐,整齊地集中在東廂房裡,穿上了自己莊重豪華的衣服,擺出得體的姿勢,希望能夠以最好的狀態贏得來人的青睞。

只有一個人看起來漫不經心,當來人在東廂房遍觀王家子弟的時候,他正坦然地坐在床上,十分愜意地敞開懷來隨意吃喝,看上去自由自在,不以俗事掛懷。

正是這樣具有典型的“魏晉風度”的姿態入了郗鑑的法眼。當郗鑑聽了門生的情況彙報之後,他當即拍板:此人正是佳婿!

這個被選中的幸運兒就是王羲之,郗家的才女郗璿自此陪伴了他一生的時光。兩個人生了七個兒子一個女兒,其中最小的兒子王獻之的書法最佳,與王羲之齊名,並稱“二王”。

五、王右軍

王羲之出身名門,他又從小深得王導、王敦的器重,朝廷公卿都欣賞他的才幹,所以很容易就走上了仕途。他剛開始擔任秘書郎的官職,後來又歷任寧遠將軍、江州刺史。

雖然出自官宦之家,又擔任過不少官職,但是王羲之對做官並沒有多大興趣,做了江州刺史之後,他曾經辭官不做,回鄉隱居了一段時間,後來在揚州刺史殷浩的一再敦請之下,他才再次出仕。

再次出仕,王羲之相繼擔任護軍、右軍將軍、會稽內史等職,後人稱他為“王右軍”,就是因為他曾經擔任過右軍將軍的職位。

王羲之書寫《道德經》,難道只是為了換鵝?

王羲之故居,網路圖

王羲之擔任會稽內史職位的時候,遇到刺史王述前來檢查會稽郡政務,因為很多問題都回答不上來,王羲之深以為恥,於是稱病辭職。

六、道教淵源

王羲之抄寫《道德經》,除了想和道士換鵝之外,和他的道教情緣也有很大的關係。當時東晉計程車族知識分子大多信奉黃老學說,琅琊王氏更是其中的代表,《晉書》中記載,王氏家族“世事張氏五斗米道,又精通書道。”

五斗米道,即是天師道,是我國民間宗教發展史上最早的教派之一。

王羲之的另一部小楷書法作品《黃庭經》,是道教修持內丹的重要經典之一,西晉時上清派第一代祖師魏華存夫人所傳,整部經包括《黃庭外景經》和《黃庭內景經》,王羲之抄寫的是外景經部分,於永和十二年(公元356年)抄寫完成。

王羲之書寫《道德經》,難道只是為了換鵝?

王羲之書法《黃庭經》,網路圖

王羲之抄寫的《黃庭經》又被稱為“換鵝帖”,據說他抄寫這部經是為了換道士的鵝,不過根據《晉書》的記載,為了換鵝抄寫的是《道德經》,而不是《黃庭經》。

不過是哪部經又有什麼關係呢,長達幾千字的經文,沒有發自內心的熱愛,是不可能沉下心來認真抄寫的,由這兩部字帖也可以看出王羲之與道教的淵源之深。

透過一千多年的歷史,我們已經無從知道道教思想到底對王羲之產生了多麼深刻的影響,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辭官之後,王羲之除了在會稽一帶遊山玩水、和友人歡宴之外,還和道士許邁交往極多,兩個人曾經為了採集藥石遊遍東部的各個郡縣,遍訪名山大川,泛舟湖泊滄海。

在這段時間裡,王羲之曾經感嘆道:“我最後會因為極樂而死!”

極樂之樂,源於山水之美,又何嘗不是源自內心的知足之樂呢!

TAG: 王羲之書法郗鑑抄寫王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