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鈴木GSX-R1000兩週時間600公里深度體驗

一個難得的機會可以測試傳說中的鈴木GSX-R1000,而且還是目前最新的一代,2017剛剛改款、代號L7的鈴木GSX-R1000。公升級跑車的體驗非常難寫,也是要硬著頭皮儘量把我的體驗分享給大家,才不會愧對這長達兩週的超長期測試。

進入正題

1。外觀

先簡單介紹一下這次的主角,她是2017款的一般版GSX-R1000,鈴木GP廠隊的配色。全車非常原廠,最大的改裝是ZCOO的前剎車皮,車輛到手時里程只有1400km,甚至還沒有超過磨合期,總之就是很原廠又很新的狀態。

2017鈴木GSX-R1000兩週時間600公里深度體驗

外觀上鈴木GSX系列跟其他品牌相比,最特別的部位就是頭燈,跟常見的”動物系”大燈非常的不同,基本上鈴木GSX-R1000就是正中央一顆,我其實一直不爽什麼左邊近燈右邊遠燈這種鬼邏輯,看起來真的超像壞掉了,此外L7換成時下潮車必備的LED大燈,照明度超好的我很喜歡。不過也有問過一些車友,還是有不少人覺得左右對稱的動物大燈比較好看,總之我覺得鈴木GSX-R1000一直都很有個性,進化到這一代除了又更流線之外,其實又更精緻了一點,很帥。唯一比較畸形的應該是尾殼和後座,可能比小鈴木GSX還小,然後下面配一個超級巨大的原廠排氣管,不要笑,她應該是我騎過聲浪最好聽的原廠排氣了。至於她各式各樣的配置和規格,網上應該都很容易搜到就略過了。

2017鈴木GSX-R1000兩週時間600公里深度體驗

2。設定

每次試車都躲不過的就是調整,這次是公升級仿賽,調起來不能說繁瑣,我們應該要說很充實。對!你想得到的都可以調。油門間隙、左右手拉桿的俯仰、遠近、檔杆和後剎車踏板的高低,這些基本的操作介面L7鈴木GSX-R1000都可以很輕鬆的調整,特別要注意的就是調整檔杆和後剎車的時候要穿車靴,而且要模擬過彎側掛的時候,都還要能踩得到為準。仿賽就是要認真,其實這樣調完在平常輕鬆騎都會稍微偏高,但是逼格夠不夠就是看這種小地方。

2017鈴木GSX-R1000兩週時間600公里深度體驗

(本來是要拍腳踏的,但是看起來是拍到搖臂了,變速撥杆看到沒?記得穿車靴確認位置)

我覺得寫到這真的是連我自己都覺得沒耐心,到底L7鈴木GSX-R1000騎起來到底怎樣,我覺得騎完就是很想換車。

2017鈴木GSX-R1000兩週時間600公里深度體驗

(特寫一下後面的大炮筒,巨大的原廠排氣管)

3。騎乘三角

首先L7的騎士三角的設定在仿賽的宇宙算是很舒適的,整個身材很有RR的味道,但她的把手更窄油箱也更細,腳踏的高度有到但是偏前,油箱也偏短,所以會給人一種車子很小臺的感覺,坐墊很舒適、後面也很寬大,移動空間很充裕,這個部份我覺得很日系,也就是對於身材比較嬌小的人是很友善,但也相對的,空間大的結局就是你不容易找到一個適合的體位和她結合,不過我也不覺得這是什麼問題,在一起久了自然會找到適合的角度和位置。

2017鈴木GSX-R1000兩週時間600公里深度體驗

(油箱很瘦把手也不寬,車頭整流罩也很緊縮,跟我騎過的400CC差不多)

4。動力

再來比較精彩的部分就是她的動力,只能說大R真的就是大R,我相信鈴木是故意的,就是要她猛猛的,或者說”野野的”更精確。這一代據說有電子油門、有可變汽門VVT、排氣旁通閥SET-A,還有抄襲RR的76缸徑,重點是馬力高達188匹(歐規應該是202匹)

其實最霸氣的是她可以拉到14000轉,實際操作的感覺根本就是”聲光效果”十足啊,我一開始就直接用A模式在騎,她的油門反應馬上就讓人上癮,而且很容易就過嗨(熱血暴衝無法冷靜),拉轉非常的輕快,退檔補油的時候像抽鞭子一樣,很美妙。

然後整個動力的傳遞也一定要提她的變速箱,檔杆行程很短,而且需要的力度很小,還在磨合期就能有這種表現真的很變態,即便這臺是一般版沒有快排,但單純用無離合換檔去加速也會覺得很銷魂,搭配前面就提到聲音很好聽的原廠排氣管,那個轟鳴聲真的會讓我很捨不得收油,又或者會忍不住一直開開關關的,還沒完。我覺得最精彩的部分是除了排氣管的轟轟聲之外,還有一個很高頻的咻咻聲,疑似前面巨大的衝壓進氣口在吸氣的聲音。

2017鈴木GSX-R1000兩週時間600公里深度體驗

(大燈兩側的衝壓進氣口,除了帥之外,還有音效,很容易讓人一騎就開心!鈴木真的很懂!)

伴隨著這些我所謂的”聲光效果”,同時發生的是她的推力,底韻極深而且後勁超強,每次開啟她的油門都會讓我稍為屏息一下,第一階段是一種”即時感”,馬上就有推力而且源源不絕,第二階段是扭力感,就是那種即便轉速不對,她還是可以有一種怪力可以馬上”糾正”轉速,如果不小心給油太多,前輪常常瞬間離地。接下來的第三階段,也是我最驚訝的部分,她的一萬轉以上,感覺就是她”其實才開始!!”萬轉以上的鈴木GSX-R1000很難找到形容詞,因為她的加速可以很不線性的從原本我還算熟悉的公升級,突然變本加厲的再放大,很像開了NOS、開了後燃器、又或者忽然有人從後面踹,我能想到的形容詞大概就這樣,她就是可以很戲劇性的從原本已經很暴力的狀態,突然再暴怒起來,拉到你想叫出來、拉到你懷疑人生、拉到你覺得好想換車,然後認輸進檔回油喘氣。

5。轉向感受

以上只是直線亂衝的部分,接下來要說L7鈴木GSX-R1000怎麼轉彎,我們繼續催直線就好了,畢竟擰油門一時爽,一直擰油門一直爽。

2017鈴木GSX-R1000兩週時間600公里深度體驗

話說我傾角才下到一半,這車就覺得她自己幫我下可能比較快,所以她就瞬間往地上衝了,車身動態非常瘋狂,不愧是從變態的鈴木家出產。可是這樣根本不能騎啊,哈哈,只好求助已經跟鈴木周旋很久的朱院長,不大順利的生出原廠的懸掛建議值(原廠使用手冊竟然沒有說明),覺得好歹先確認一下目前的懸掛狀況,果然車上就是一個不知所以的狀態,所以這轉那轉了一陣,前前後後試了好幾天,天冷也來來回回的試,終於得到一個初步的結果,就是她很純,根本就是真的場地用車。

2017鈴木GSX-R1000兩週時間600公里深度體驗

(一般版本的前叉是Showa BPF,跟我的RR一樣,都不容易調到一個可以通吃的狀態,然後重點都是預載先放軟再說)

這個一般版的原廠懸掛,調到最後跑山可以接受的狀態,舒適性就那樣吧畢竟是跑車,路況差一點也會太顛,但是積極的攻彎、急加、急減速、左右換位,憑良心說是很足夠了。最後一趟天冷還故意找了滑胎車陪跑,勉勉強強激出這車的本性,因為調到後來,支撐性要夠她就會偏硬,所以你騎的夠快的時候,才會剛好,傾倒不線性的問題,即便懸掛設定好了,其實仍然有一點點瘋瘋的,鈴木不知道怎麼辦到的,我以前小試過RGV也是這樣,傾倒到一個程度她就會自己下去,除非!你想倒的”就是那麼快”的時候,你們終於合拍了,那就不再是個問題。趴一下就直接下到極限,如果是在賽道會非常爽,靈活敏捷!但如果是在街道,就得要分神一點Hold住她,不要躺這麼快,這麼主動。

2017鈴木GSX-R1000兩週時間600公里深度體驗

當然,公升級要能好好轉彎哪有這麼簡單,L7還有幾個問題要克服…第一就是剎車。原廠的上泵和油管可能有點太偷料,導致她拉桿的手感很粘膩不乾脆,軟軟的,行程又很長,如果短行程而且有清楚的咬合點,咬合之後就是穩定而且線性的轉換手指施力成制動力,會比較開心。這個部分很好解決,換個高階的上泵和幾條金屬油管應該就可以了,我相信原廠配的Brembo卡鉗和碟盤應該算是給力的,應該還不用換。第二個問題是我騎L7覺得最大的問題,就是油門反應。

前面不是說一直擰油一直爽,直線可以這樣加油但是轉彎不行,會起飛的。

6。電控系統

L7有三個動力模式ABC,A mode油門反應最直接,稍微開到一點就很嗨,但是在彎中會覺得這樣的反應稍微有點過激,覺得我的手腕沒有辦法配合她,我的動作不可能這麼細微,開油門如此、關油門也是,會覺得她的引擎剎車也偏大!有時候我覺得會被逼到必須稍微再開啟一點點油門,不能傻傻的全關就好,但偏偏開一點點她又很激動。

2017鈴木GSX-R1000兩週時間600公里深度體驗

(這一代的仿賽必備的Mode和選項按鈕)

好吧!來試試看B,結果,鈴木的工程師很有趣,B變的更不線性,前段稍微變呆呆的,可是後面轉速一下上來還是過激,騎到後來我覺得B唯一的用處是在市區,有比A舒服一點點,而且可以讓我稍微安分一點,用A在市區我覺得我會一直給油一直爆走,順便提一下L7有一個起步輔助功能,怕人家不知道她有電子油門之類的,在掛檔的情況下,稍微放離合器她會自動拉轉,所以如果紅燈沒有掛空檔,那你就要好好的抓著離合器,因為你手指稍微動一下,她就會自己拉轉到2千轉,拉桿拉好就又掉回怠速,旁邊的人應該會覺得你的車看起來新新的,停個紅燈怎麼怠速這麼不穩?這個功能我還是很喜歡的,哈哈,意外的實用,回到油門,某天要下班回家結果趕上下大雨。

朱院長提示我L7有C mode,來試試來試試,結果我大概只騎了3分鐘就放棄,因為C mode的油門反應大概直接慢1秒吧。比B更不線性,退檔補油的那一下瞬開油門,車子甚至不會理你,雖然有滑離其實沒補到油也不會怎樣,好好一臺公升級忽然變成150的,我覺得除非這個模式的油耗可以打對摺,不然,我真的不懂(可是我也只試騎了3分鐘,油耗無法判斷)總之我大概有八成的時間都是留在A mode,畢竟它已經是三段裡面,油門開度和引擎輸出最線性相關的模式了。

話說回來,我後來有認真思考這個問題,L7其實是有循跡防滑的,油門太激進會是個問題嗎?我騎第二趟天冷的時候覺得,這其實也是一種樂趣,也呼應了我在前面懸掛那邊說的,這車就是要用來下賽道,請騎乘速度和強度在一個程度以上的時候,這個油門反應其實一點問題都沒有,棒的很,循跡是會接住的,除非你把它關掉又或者直接帶L7跑賽道,她這樣的反應絕對是剛好夠用。不過現實情況就是誰跟你每次出門就是直接拼賽道?所以我還是上網研究了一下據說改中尾段的排氣管,電腦刷過,就可以得到比較線性的油門反應了,這年頭的車真的什麼都能調,太可怕了。

2017鈴木GSX-R1000兩週時間600公里深度體驗

關於動力模式ABC這件事,其實我的感想是,她做得很成功,差異大到基本上真的變成”三臺車”了。有時候的確是有它的實用性在,但問題是,如果我習慣了其中一種,我還需要換來換去嗎?而且如果不常換,一換過去根本無法立刻習慣,對這種馬力有到一個程度以上的車來說,真的會比較安全?嗯…可能我老了,學習和適應能力很差。

2017鈴木GSX-R1000兩週時間600公里深度體驗

(我沒有太多介紹的儀表,它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油量顯示,超級先進的高科技配置,我RR古董車就沒有,只會在荒郊野外忽然亮一顆油燈嚇死人)

7。總結

整體來說,L7鈴木GSX-R1000的優點是單眼特別帥、動力很棒、騎姿很舒適,缺點是油門不夠細緻、引擎運轉的震動較大、懸掛的調性偏硬、剎車手感不佳,看起來缺點比優點還多,但其實這些缺點除了引擎運轉的震動比較大可能沒救之外,其它都是花點錢就可以解決的小問題,所以我覺得這邊要講瑕不掩瑜裝文青一下。

我真正想說的其實是,四大廠的公升級我除了川崎還沒試騎過之外,截至目前為止,我覺得L7鈴木GSX-R1000的樂趣算最高,雅馬哈的R1我真的五短身材,即便我知道R1的騎姿設定才是最標準的賽車,但我就是覺得平常RV騎太太太辛苦了,如果我住在賽道隔壁,那買R1沒錯,上車就是劈彎,我們R1。

RR之於我,就是第一臺公升級,聽說是最線性最好上手最聽話也最耐用跟最無聊,我那時什麼都不懂,就只能先買來騎看看,很慶幸當初一切的聽說,目前還真的一項一項的驗證無誤了,因為跟L7比起來,RR的油門線性很多,開多少是多少,不像L7的ABC三段一度不知到要用哪一段,轉速錶還自己標記5000和10000轉,怕人家不知道你5000以下不順不大能用,10000以上又準備起飛是嗎?然後轉彎下傾角,RR完全沒有自己的想法,你要多一點就一點,真的非常聽話。

騎姿跟L7相比,不相上下的舒服,而且懸掛也還稍微舒適一點(也許L7有變舒服一點的調法,但我目前就只能這樣) 所以會說L7的樂趣算最高,其實是基於RR的基礎之上,我好歹有了一點經驗之後有個能比較的物件,簡單說就是我覺得L7是一個相對更進階的車款,她的競賽訴求更明確一點,整個設計上唯一比較妥協的應該只有騎姿,看來是為了適應更多不同身高的人,保留了日後個人化的空間,其它的部分例如車架懸掛特性、重心分佈、動力輸出和油門反應,都比較偏向賽道需求而不是道路,所以她對於車手不論技巧或心理素質或經驗的要求也都再更高了一些。只能說鈴木做的車本來就很有個性,更何況是當家的鈴木GSX-R1000,那個Logo R的”魂”即便時至今日有各式各樣的電子輔助系統,但我認為鈴木GSX-R1000的本質仍然沒變,熱血的鬥魂。

2017鈴木GSX-R1000兩週時間600公里深度體驗

這次的試駕分享真的是滿滿的胡言亂語,誰叫公升級跑車就是這麼的難以言喻。回想這兩個禮拜和L7的相處,有上下班通勤也有山道,實在是太多感官衝擊了,覺得我幼小的心靈實在很難承受和消化。而且這次試車長達兩個禮拜,中間我甚至還有機會騎回去自己的RR來確認一下到底有什麼差異,是說RR也沒有比較慢,只是排氣管小聲了很多,加速線性了很多,拉扯其實不會比較小,扭力也不差,但就是比較冷靜、比較理性、比較貼心和受控之類的。總之,我最後的感想是,公升級仿賽其實是各廠的招牌,現實表現其實都在伯仲之間,這也是我覺得這次測試難寫的原因。

加速都爆炸快,懸掛都很難調,對胎壓都很敏感,油門擰到嗨,它們的馬力都太多、車重都太重等等,我其實很想給一個結論就是“挑你覺得最帥最美最想騎的那臺”就好了,但長達兩個禮拜大約600km的相處,終究還是能慢慢體會到她們的魂、精神、甚至態度,那些對於”高效能仿賽”的詮釋和呈獻,是有很大的不同的,絕對沒有優勝劣敗,只能說旗鼓相當但又各有千秋,各位有機會一定要多多嘗試。

TAG: L7鈴木油門GSXR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