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贏家》談翻拍電影:從照搬到巧改差在哪?

現在聊《大贏家》可能有點晚了,很多人都看過了,自有定論。我今天主要是藉由它來講講國內改編國外電影的現狀。

由《大贏家》談翻拍電影:從照搬到巧改差在哪?

《大贏家》上線當晚剛看完,讀者群裡就有人驚歎:“這個編劇不錯呀,也不知道是誰。”大家就說,它是根據日本小說《遊戲永無完結時》改編的,2007年韓國就改編成了電影《率性而活》,再早日本1991年也拍過原著同名的電影。然後他就感慨,唉,又是國外改編的,本來想誇誇中國編劇呢,都根本就經不起誇呀!

這也是目前中國觀眾電影評價標準的尷尬。

我們的觀眾對國產電影的編導要求並不是那麼高。

如果《大贏家》是中國編劇原創的,口碑應該會比現在還要更好,豆瓣評分一定還會更高。但是一說是改編的,有珠玉在前,再去對比下國外的作品就有一種基本的高下之分。這種

落差就會導致大家對中國改編電影的評價上要求更高。

改編電影封神榜

我看了一下近些年中國改編國外影片的一些大致情況。改編的範疇還挺廣的,好萊塢電影以及印度、日本、韓國、義大利等很多國家的電影我們都改編過,但是改編後的效果總體一般,好在呈現出越來越好的趨勢,出了一些精品,比如像去年大熱的

《誤殺》

(2019),《大贏家》的導演於淼的上一部作品

《來電狂響》

(2018),蘇有朋執導的

《嫌疑人X的獻身》

(2017)等。

還有一本多拍的精品(也稱“共有劇本”,即多個製作班底在共有劇本設定與結構的基礎上各自進行本土化改編與拍攝),呂樂執導、姚晨馬伊琍主演的

《找到你》

(2018)以及我特別喜歡的

《重返20歲》

(2015)等等。

其他的就比較差強人意了,有些甚至出現了很極端的情況:同樣的一個劇本,人家拍出來既叫好又叫座,到中國拍出了一個大爛片。比如說

《龍蝦刑警》

(2018),它的韓版

《極限職業》

(2019)是韓國影史票房冠軍,相當於我們《戰狼2》的地位。

由《大贏家》談翻拍電影:從照搬到巧改差在哪?

當然我們也出現過更奇特的情況。開心麻花團隊2018年的

《西虹市首富》

翻拍自美國經典翻拍題材《布魯斯特的百萬橫財》,最早的版本能追溯到1914年。最終評分7分左右、不過不失的《西紅柿首富》拿下25億票房,賺得盆滿缽滿,躋身中國影史票房第12位。

近幾年有個很明顯的特點,

改編自韓國或與韓國一本兩拍的電影特別多。

除了前面提到的,還有去年的

《“大”人物》

改編自《老手》(2015),

《小小的願望》

改編自《偉大的願望》(2016),

《破·局》

(2017)改編自《走到盡頭》(2014),

《美好的意外》

(2017)與《妻子的小姐》(2015)是一本兩拍,

《外公芳齡38》

(2016)改編自《非常主播》(2008),

《我是證人》

(2015)改編自《盲證》(2011)等。當然也有

反向輸出

,比如韓國2018年

《毒戰》

翻拍自杜琪峰2012年的同名電影,2017年的《沉默》翻拍自中國2013年的《全民目擊》,2013年的《絕密跟蹤》翻拍自游乃海2007年的

《跟蹤》

究其原因,一是韓國電影市場成熟,工業發達,型別豐富,而且擅長以小博大;二是同為東亞國家片子改編起來更順手一些;三是限韓令的政策原因導致兩地影人採用這種模式進行聯動。不過因為各種原因,我們和韓版相比大多藝術效果弱了很多。

改編失敗的三昧缺失

今天我來簡單談下關於改編電影成敗的原因,歡迎大家留言區指教。

先說失敗的原因,我覺得有三點:

一、因為審查的原因刪改得有點兒過分;

二、我們的導演的水準不太行;

三、我們的演員的表演不過關。

關於刪減刪什麼?

刪減那些比較尖銳的話題,或者是弱化原主題。比如像《大贏家》,因為目前找不到日版,單從韓版來看,它其實是一個非常“黑”政府、反思人性的主題。到了中國,這些“黑”都不能黑了,只能玩一些所謂溫情的或者心靈雞湯的東西,把一部其實有點嚴肅的、極具諷刺性的作品拍成了兒戲鬧劇般的電影。

不過因為《大贏家》本身劇本比較好,導演於淼的功力也還在,做了很多商業化、本地化的改編,總體還是很順暢的。但如果仔細推敲影片裡的很多細節,還是會發現有不少明顯的bug以及刪改的痕跡。比如用行長“先上車後補票”的違規放貸來襯托嚴謹的認真,比如有點侮辱警察智商的假錄影,比如聲帶受損的妹妹的設定除了炸個包袱太過模糊。

早幾年的改編電影基本都是對原作的“臨摹”。不僅是一些場景一樣,甚至很多鏡頭都是照搬,甚至完全複製貼上。不過這種“臨摹”大部分都是一些細枝末節,一旦涉及主題比較敏感,刪改就會非常地厲害。 比如《小小的願望》的原作講男孩得了肌肉萎縮症,馬上就不能動了,他想找個女孩子做愛,但在中國就沒辦法把這個詞在大銀幕上講出來,只能說“我要談戀愛”。改了這麼一處臺詞,整個電影的主題就完全弱化下來了。

但是,我始終認為,

一味甩鍋給審查是創作者懶惰無能的表現,在及格線以上、紅線以內有著廣闊的空間,這也是創作者的能動性和才華揮灑的區間。

在《成奧斯卡最大贏家,不只因為分級制》一文中我也提過這個觀點:

電影藝術從始至終都是“帶著鐐銬跳舞”,無法絕對自由。鐐銬既來自制度,更來自商業、忌諱、審美偏好、認知水平、自身能力等等。

所以

再說一下導演的水準

。我們常講“劇本劇本 一劇之本”,但是真正到了實操的過程中,導演的決定性作用還是非常非常大的。導演的水準差,再好的本子他也拍不出來那份精彩。這裡的差距也就是“作者性”,導演可以說是電影的第一作者,也是電影好壞的最為重要且唯一的負責人。

這裡還是拿共同劇本的《龍蝦刑警》和韓國的《極限職業》舉例,同樣的原始劇本,在場景、生活細節、人物的心理狀態等各方面的處理上,韓國影人要比我們高明很多。《龍蝦刑警》的導演是出生於1983年、演員轉編劇導演的

李昕芸

,執導過短片、網劇,目前作品最高分是參演張元的《看上去很美》。《極限職業》的導演是出生於1980年、編劇轉導演的李炳憲,最開始參與編劇的作品就是《非常主播》《陽光姐妹淘》,自己做導演後作品也是從6分水準一點點爬上來的,拍過網劇《積極的體質》,目前作品最高分是電視劇《浪漫的體質》。導演的從業履歷、行業歷練、業務能力都是作品產生分野的原因。

由《大贏家》談翻拍電影:從照搬到巧改差在哪?

導演李炳憲在《極限職業》片場

由《大贏家》談翻拍電影:從照搬到巧改差在哪?

導演李昕芸在《龍蝦刑警》片場

最後聊下演員。

前面講到的幾部不錯的翻拍作品的演員都非常棒,甚至發揮得可能比原版的演員還要好。比如《誤殺》裡的肖央、陳沖,飾演小女孩安安的張熙然,甚至反派素察的飾演者邊天揚都很棒,《來電狂響》的演員也是非常優秀。改編作品不能因為原作本子硬,忽略演員的功力沉澱和對本土化角色的充分理解,迎合市場的粉絲向配置、老演員們的“行活”肯定是不行的。這裡就不點名了。

成功還得加點料

下面我再聊下改編電影成功的原因。改編成功的作品,往往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增加”。

增加什麼?加一些中國的國情,加一些中國化的生活細節,加一些原作裡可能沒有的情緒和主題。

《誤殺》增加了一個新的視角。原作中的男主是逃出昇天的,但是中國版就讓男主去自首了。這就引發出一個大眾的反思:這個人你會如何來評判他?我們平常覺得了如指掌的人,是不是也存在著一個我們不熟知角落。因為我們覺得對他太瞭解,進而完全地信任,最後產生的類似被背叛的一種觸動和情緒。這種改編就是對原作的一種反轉和思考。

我還特別喜歡《來電狂響》的結尾加了一些主演外人物的生活背景和故事。比如外賣小哥微信裡的家庭生活,還有網紅少女的姐弟情深等,這看似廉價的“閒筆”把我們一些特有的家庭觀念、行業群像、生存狀態、在地特色加進去以後,就特別地接地氣,容易打動觀眾,讓觀影體驗的終值達到了一種溫情脈脈、意味深長的狀態。

由《大贏家》談翻拍電影:從照搬到巧改差在哪?

《來電狂響》劇照

《大贏家》裡其實也有一些類似的處理,就是前文提到的強行雞湯的段落,但是處理的不是特別好。 綜上,

無論是拿已經被市場驗證過成功的高質量內容做翻拍,還是拿定同一個不錯的劇本設定一本兩拍,都需要充分地本土化改編、充滿巧思的再創作、新角度的提煉甚至大刀闊斧的改造

,並不能抱定捷徑做簡單地複製貼上。尤其是有珠玉在前,反而更考驗導演編劇的水平。希望中國改編翻拍片越來越成熟,不只停留在抄作業和小調整的階段。

「董小姐聊電影」出品

董文欣

,濟南百麗宮影城經理,15年影院從業,策展人,影評人,好電影的自來水。「董小姐聊電影」記錄一個影院經理眼中的心水佳作和時代蒸騰。

TAG: 改編電影導演翻拍大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