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來說,每一次相遇都是最後一次

對我來說,每一次相遇都是最後一次

對我來說,每一次相遇都是最後一次

一期一會|《臉龐,村莊》

有個諷刺笑話。

說的是,美術館的地上有一團

廢紙

,參觀者駐足觀察、解讀,試圖從孔中窺見真理之全貌。

後來被保潔人員撿起來扔掉了,是真的廢紙而已。他們說,

你看,這就是當代藝術。

很多人對當代藝術,帶有一種固執的偏見,今天想推薦一部探討藝術與個體的紀錄片——

《臉龐,村莊》

對我來說,每一次相遇都是最後一次

▍《臉龐,村莊》海報

觀看

《臉龐,村莊》

,就像翻閱一本質地老舊、卻充滿童趣的

繪本

,也如聆聽一曲節奏輕快、卻歌詞深邃的

民謠

手繪繪本式的開場、男女獨白式的對話,於疏朗愜意中,開啟了這段旅程。

對我來說,每一次相遇都是最後一次

▍某些段落使用的繪本化材質

當充滿童趣的繪本畫面,與法國鄉村綺麗的風光疊化為一體後,你會覺得《臉龐,村莊》

更像一首詩

對我來說,每一次相遇都是最後一次

在這部法國

視覺和街頭藝術家 JR

(讓·熱內,33歲)和

瓦爾達

(阿涅斯·瓦爾達,88歲)合作的紀錄片裡,

他們開著一臺改造成移動照相車的房車,遊弋在法國鄉村。

拍下許許多多陌生的面孔,就地列印成

超級巨大的黑白照片

,然後貼上回當地的牆壁、穀倉、碉堡殘骸、車廂、集裝箱……

對我來說,每一次相遇都是最後一次

▍JR, Agnès Varda

從年齡上講,兩位主創完全是

祖與孫的差距

,再就藝術造詣來說,瓦爾達也是當之無愧的祖師級別。

但在全片中,兩人的關係是平等的,沒有多餘的謙卑或說教。很多時候,瓦爾達都會請教JR 的看法, JR也經常拒絕瓦爾達的許多要求。

瓦爾達專門為這部紀錄片做了剪輯。後者透過奧斯卡名聲大噪。

對我來說,每一次相遇都是最後一次

▍72屆戛納電影節公佈官方海報,紀念前不久去世的阿涅斯·瓦爾達。當年26歲的她爬到高處,拍攝人生第一部電影《短岬村》,一個年輕的導演正在成長起來。

對我來說,每一次相遇都是最後一次

▍年輕時的瓦爾達

阿涅斯·瓦爾達是著名導演

,在拍攝這部電影之前她就已經收穫了眾多國際電影節的

終身成就獎

JR 是位匿名藝術家

,他的藝術作品遍佈世界各地,獲得過2011年度TED大獎。

▍JR的TED獲獎感言:用藝術顛覆世界。| TED Talk

正如這個獲獎藝術專案的名稱——

《顛覆世界》

一樣,JR帶著他的巨幅街頭攝影,顛覆了我們的諸多認知,帶來一種

反哺土地的視覺震撼

對我來說,每一次相遇都是最後一次

▍透過各自獨白和彼此作品認識對方和觀眾

對我來說,每一次相遇都是最後一次

塗鴉刷牆、黑白人像、巨幅洗印,作為裝置藝術手段,本來都已經不新鮮。

《臉龐,村莊》也無意討論攝影技術的工藝流程和原理,反而將鏡頭聚焦:

藝術,為何誕生,為何存在

,以及

即便可能消逝,它們是否有過意義

延續瓦爾達《拾穗者》《阿涅斯的海灘》等紀錄片前作,這部作品依然體現出

強烈的作者自反特徵

瓦爾達不斷與他人對話,對事件夾敘夾議,自我調侃,搜尋記憶,尋找拍攝物件,表述自己的看法,引起爭論。

對我來說,每一次相遇都是最後一次

▍拾穗者,2000

對我來說,每一次相遇都是最後一次

▍阿涅斯的海灘,2000

這些思維絮語,豐富了影片本身並不出奇的行為,講述出每一組作品背後的動機和意義。

兩位藝術家看似沒有邏輯的漫遊,其實有必要的原則:譬如

鏡頭對準村莊

,而不選擇城市,始終與勞作者一同工作,

關注女性,關注邊緣的故事,關注沒有角的山羊

巴贊、戈達爾、伯格曼等電影人,都曾致力於為工人階級拍攝及宣講電影。

如今的瓦爾達則親身走進這些人之中,成為他們中的一員,讓他們成為自覺的電影參與者。

對我來說,每一次相遇都是最後一次

瓦爾達和讓·熱內的作品

被拍攝者參與其中與“自己”合影

“我們未曾相遇於路上”

“我們未曾相遇於車站”

“我們未曾相遇於麵包房”

“我們未曾相遇於舞池中”

影片以這樣的對話以及對話中的場景開場。

對我來說,每一次相遇都是最後一次

“準備好了嗎?”

“當然,

我願隨時去往村莊,去往那些單純的風景,去靠近各種臉龐。

JR 帶瓦爾達去往了村莊,開著他用來環遊世界拍攝的攝影車。這輛車5秒鐘就能洗出巨幅海報,他們經過那些沿途美景,很快就來到了一個村落。

在這裡,他們拍下的照片,拼接成了這樣的圖片。

對我來說,每一次相遇都是最後一次

瓦爾達說:“這就像個遊戲一樣,但 JR 正在做我想做的事。

遇見新的臉龐,拍下他們,這樣我才不會忘記他們

。”

對我來說,每一次相遇都是最後一次

對我來說,每一次相遇都是最後一次

他們只要有時間就上路,瓦爾達一路向北,看到了生機勃勃的北部,卻忘不了曾經堆成乳房狀的

礦渣堆

JR也很想見識一下,於是他們來到了這裡,用海報讚美

礦工

在這裡,他們遇到了

珍妮

,只有她

一個人

還住在即將要被拆除的舊房子裡

只有她明白,

這裡包含著她一生的記憶

,偉大的礦工父親,染上煤灰的“髒髒包”,所有的記憶都離不開這個小屋。

對我來說,每一次相遇都是最後一次

珍妮是小鎮裡唯一的抵抗者,為了致敬她,JR和瓦爾達為她做了

一幅巨大的,鋪滿整個牆面的海報

。珍妮走出門看到這一幕的時候,

感動到一瞬間就要落下淚來

緊接著,他們停下來,確定了未來的進展方向,便再度出發了。這次來到的是JR偶然遇到的

農場

巧合的是瓦爾達對這個農場也很熟悉,

她曾來這裡拜訪了一位她敬愛的作家

。作家的家,

距離農場只有100碼

照應了片頭的“

我們從未相遇於路上

”的場景。

對我來說,每一次相遇都是最後一次

農場主

一個人照看

800公頃

的土地,也就是12000畝地。從耕耘播種到收穫成果,全部都是由他一個人完成。

拍完照,瓦爾達和JR都背對著鏡頭,兩人並排著坐在那裡,

思考關於被拍者的經歷,以及他們對於世界的感受。

我們難以理解的行為,也許只有一個最為純粹的原因,

可能是一句話、一段記憶,甚至某種執念。

對我來說,每一次相遇都是最後一次

發現、觀察、體會

。帶著人類天生的好奇心,去端詳他人的生活,是一件

新鮮又有趣

的事情。

瓦爾達去世前,拍的最後一部記錄她自己的紀錄片裡,她分享了自己的創作思路:“

要把那些沉默的大多數拍下來

。”

對我來說,每一次相遇都是最後一次

▍最後一部紀錄片作品《阿涅斯論瓦爾達 Varda par Agnès》,2019

第四站,他們選擇了一戶普通人家的

祖父母的照片

照片中的二人,是

一對為了愛情私奔的戀人

看到貼在牆壁的照片,後代感慨說,把先人的照片貼在主牆上,這是一種莫大的榮幸。

對我來說,每一次相遇都是最後一次

他們繼續向前,途中的創作打動了許多人,贏得了支援和感謝。

萬事萬物都具有兩面性

,這其中也不乏給一些人帶來困擾。

比如下圖這張照片的主人,從默默無聞到聲名鵲起。

看到這張照片的人無不稱讚其美麗,而天性害羞,使

她似乎難以接受這種“譁眾取寵”的感覺。

對我來說,每一次相遇都是最後一次

對我來說,每一次相遇都是最後一次

接下來,影片記錄了一位

敲鐘工人

的故事,工人繼承他父親的敲鐘工作,並且已經做了

10年

看得出來他很喜歡這份職業,在他看來這也是一種樂趣。

對我來說,每一次相遇都是最後一次

他們來到了一處

工廠拍了一張集體照

,採訪了工廠裡形形色色的人。

對我來說,每一次相遇都是最後一次

接著,他們利用在吃飯時間,拍攝了

各種魚類

。並把它們貼在了一處“水塔”上。

對我來說,每一次相遇都是最後一次

不斷地走走停停,遇到一些新面孔,告別一些有趣的人。前方總會產生不期而遇的驚喜。

對我來說,每一次相遇都是最後一次

對我來說,每一次相遇都是最後一次

影片中記錄的每一個人,都熱愛自己的生活。

無論貧賤還是富有,每個人都樂在其中。

面對生活的不確定性,豁達而坦然的接受。

處處彰顯著法蘭西獨有的浪漫主義。

對我來說,每一次相遇都是最後一次

在去往下一站的中途,瓦爾達做了個眼部治療,休息時,在廣場上有一段對話:

“你看見的都是模糊的,但你也沒有不滿。”

“你看見的都是暗的,但你過得也很開心。”

這取決於你怎麼看待這一切,保持一定距離,或從高處俯視。

對我來說,每一次相遇都是最後一次

‍‍‍‍‍‍‍‍‍‍‍‍‍‍‍‍‍‍‍‍‍‍‍‍‍‍‍‍‍‍‍‍‍‍‍‍‍‍‍‍‍‍‍‍‍‍‍‍‍‍‍‍‍‍‍‍‍‍‍‍‍‍‍‍‍‍‍‍‍‍‍‍‍‍‍‍‍‍‍‍‍‍‍‍‍‍‍‍‍‍‍‍‍‍‍‍‍‍‍面對一件降臨在你身上的事,

保持一定的距離感

,可以讓你不至於深陷其中。‍‍‍‍‍‍‍‍‍‍‍‍‍‍‍‍‍‍‍‍‍‍‍‍‍‍‍‍‍‍‍‍‍‍‍‍‍‍‍‍‍‍

‍‍‍‍‍‍‍‍‍‍‍‍‍‍‍‍‍‍‍‍‍‍‍‍‍‍‍‍‍‍‍‍‍‍‍‍‍‍‍‍‍‍‍‍‍‍‍‍‍‍‍‍‍‍‍‍‍‍

從高處俯視

‍‍‍‍‍‍‍‍‍‍‍‍‍‍‍‍‍‍‍‍‍‍‍‍‍‍‍‍‍‍‍‍‍‍‍‍‍‍‍‍‍‍‍‍‍‍‍‍‍‍‍‍‍‍‍‍‍,讓你的眼見開闊,不至於焦躁不安,這都是能讓人變得平和的方式。

對我來說,每一次相遇都是最後一次

波尼

是一個75歲的老人,他將自己的住所打扮的像是童話一樣,而這一切的裝飾物料都來源於他

在街上撿到的破爛

用他的話來說:”

什麼都可以做工藝品,只要你有創意。

對我來說,每一次相遇都是最後一次

波尼縱然過著拮据的生活,但他內心承載著溫柔的宇宙。

“我有一顆守護我的星星,我的母親是月亮,她帶給了我涼爽,我的父親是太陽,他帶給了我溫暖。還有

宇宙給了我居所

。”

對我來說,每一次相遇都是最後一次

在選擇飼養

沒有角的山羊

,還是有角的山羊這個問題上,兩家主人的回覆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選擇

方便盈利

或者選擇

尊重生物

,都沒有問題。重要的是看待事物的本質,而非追求是非對錯。

鋸掉或燒掉山羊的角,不一定是錯的,

但有角的山羊,才是自然生成的結果。

對我來說,每一次相遇都是最後一次

轉瞬即逝,這我已經習慣了,但海的行動可真快。

海總有它的道理。還有風,還有沙。

照片消失了,我們也將消失。”

對我來說,每一次相遇都是最後一次

▍“潮水洗刷掉了照片。”圖中是瓦爾達已去世的好友蓋。

藝術究竟有什麼用?

彷彿是這部紀錄片的設問。

但發問或許不是它的初衷,因此也更沒有所謂答案。

當被拍攝者們看到照片貼在自己門口,每個人的回答都不相同。

有人想起回憶,有人感到自豪,有人覺得奇特。

但——

對我來說,每一次相遇都是最後一次

在盧浮宮, JR推著輪椅開始奔跑,復現戈達爾1964年名作

《法外之徒》

的段落。

瓦爾達坐在輪椅上徜徉殿堂,呼喚牆上作品藝術家的名字。

她的深情,幽默和隨性

,不經意帶出新浪潮回憶的隻言片語,讓《臉龐,村莊》擁有歲月沉澱後的從容。

對我來說,每一次相遇都是最後一次

對我來說,每一次相遇都是最後一次

對我來說,每一次相遇都是最後一次

▍《法外之徒》劇照

影片快要結束的時候,JR 送給了瓦爾達一個禮物,送給這個已經88歲高齡的老藝術家:在一輛火車上,載著

瓦爾達的腳和眼睛的巨幅照片

,駛向了遠方…

“你的腳和眼睛在講述著一個故事,

這列火車將替你,去許多你已經無法到達的地方!

對我來說,每一次相遇都是最後一次

總是戴著墨鏡的 JR,他們一起走過了很多的地方,

過程中 JR 始終不肯摘下墨鏡

,這讓瓦爾達想起了年輕的戈達爾(讓-呂克·戈達爾)。

對我來說,每一次相遇都是最後一次

▍瓦爾達拍。瓦爾達說他有一雙很美的眼睛。

戈達爾總是喜歡戴著墨鏡,可以說是他的個人標籤

,影片開頭處瓦爾達也講到曾經見過他,某天突然摘下墨鏡的樣子。

在此, JR的墨鏡,成了連線記憶和歲月的符號道具。

對我來說,每一次相遇都是最後一次

▍安娜·卡里娜,戈達爾的前妻,《法外之徒》的女主

1961年,瓦爾達曾經給戈達爾和他的第一任妻子安娜·卡里娜,拍攝過短片《麥當勞橋上的未婚妻》。

她未來的伴侶雅克·德米也在場,那是短暫的新浪潮歲月。

對我來說,每一次相遇都是最後一次

▍Agnès Varda and Jacques Demy photographed by Pierre Boulat, 1960s阿涅斯·瓦爾達與雅克·德米

對我來說,每一次相遇都是最後一次

▍戈達爾,雅克德米,瓦爾達。短片出自《五點到七點的克萊奧》。

直到影片臨近尾聲,

瓦爾達決定帶著 JR拜訪隱居的戈達爾

儘管已有幾年未見,戈達爾竟避而未現,只留下兩句謎語般的臺詞“

在杜阿爾納納鎮,走近藍色海岸

”。

瓦爾達能夠明白其中的意思

,她一邊解釋一邊開始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一旁的 JR 安慰說,“他可能是想改變你電影的結構”。

對我來說,每一次相遇都是最後一次

以這種意想不到的方式“登場”,

藝術家之間用他們自己的語言建立衝突,自我和解。

而後, JR在安慰瓦爾達時,為她做了一件事:

只為她一個人摘下了自己的墨鏡

。瓦爾達的主觀視線裡,卻一片模糊。

瓦爾達沒說她看見了 JR怎樣的雙眼,倒是

摘下墨鏡的 JR 說,瓦爾達擁有清澈的眼睛。

對我來說,每一次相遇都是最後一次

“其實我看得不清楚,但是我看見你了。”

這一波三折、餘韻綿長的結局,使得 JR和戈達爾、圖片或影像、歷史與當代種種之間的區別,都不再重要:真實和虛構的邊界在此消失,

眼前的今天和昨日再度重疊

對我來說,每一次相遇都是最後一次

儘管影片許多內容中有著歷史記憶沉澱,但卻實實在在地立足當下深入田野。

我們看到藝術沒有囿於從前,而是朝未來延伸,或說向永恆凝結。

對我來說,每一次相遇都是最後一次

很多人熱衷談論藝術的深刻,卻忘了

藝術源於生活

看完興許你會和我一樣,

感謝這些平凡的面孔,給我們帶來的、享受生活的勇氣

對我來說,每一次相遇都是最後一次

————————————我是萌萌噠分界線——————————-

對我來說,每一次相遇都是最後一次

點按封面

即可進入購買

《我住》電子書

現也已在

G

o

o

g

l

e

Play

上線

公司宣告

本內容為原創 如有盜用將訴諸法律途徑

對我來說,每一次相遇都是最後一次

編輯 | 張可愛

圖片 | 網路

音樂 | Bistro Fade - Stephane Wrembnel

TAG: 瓦爾達JR戈達爾阿涅斯臉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