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禪讓製為什麼在堯舜禹之後就終結了?原來問題出在大禹這!

提起古代的“禪讓制”,大家第一個想到的肯定就是堯,舜,禹。那為什麼禪讓制到了大禹這就終結了呢?傳位的方式就發生改變了呢?那就讓我們一起深入的瞭解一下古代的禪讓制和他背後的故事吧。

禪讓制,是指在位君主自願將王位傳給賢能,公正的人來繼承,繼續統治治理國家,而不是傳給自己的兒子和後代。一般是指上古時期堯舜禹三位帝王禪讓帝位的故事。

,姬姓,伊祁氏,名放勳,號為陶唐氏,黃帝的五世孫,上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五帝”之一,帝嚳之子,母為慶都。

堯十五歲時,封為唐侯,二十歲,正式即位,定都平陽。他團結親族,聯合友邦,征討四夷,統一中原。堯主政期間,派鯀治水,制定曆法,在位70年時,遍訪天下賢士,他早就認為自己的兒子丹朱頑劣不堪,不能擔當大任。因此與大家商議,請他們推薦合適的人選繼位。這時有人推薦了舜,說這個人品行端正而且很孝順,堯決定先考察一番,然後再做決定。於是

堯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舜,讓九名男子侍奉於舜的左右,以觀其德。堯派舜負責推行德教,統領百官,處理政務,接待朝見的諸侯,所有的事舜都做得井井有條,百事振興,無一荒廢,大家都很敬重他。最後,經過重重考驗,堯決定將帝位禪讓於舜。堯於正月在太廟舉行禪位典禮,正式讓舜接替自己,登上天子之位。堯讓位二十八年後,崩於成陽,葬於谷林,諡號為堯,史稱唐堯、帝堯、大堯。

,軒轅黃帝八世孫。姚姓,媯氏,名重華,字都君,又稱虞舜,“三皇五帝”之一。父系氏族社會後期東夷部落首領。舜幼年母親去世,父親雙目失明。後來父親又找了一個繼母,同父異母的弟弟象好吃懶做,兇悍頑劣,極能搬弄是非,一心想要害死舜獨得家產,一次,象讓舜修補倉房的屋頂,自己卻在下面縱火焚燒倉房。舜只得靠兩隻斗笠作翼,從房上跳下,倖免於難。後來象又讓舜挖井,井挖到很深的時候象就在上面填土,要把井堵上,將舜活埋在裡面。幸虧舜事先有所警覺,在井筒旁邊挖了一條通道,從通道逃出。象以為陰謀得逞,就來舜家分東西,還要堯的兩個女兒給他做妻子,把牛羊和倉房分給父母后,象就住進了舜的房子,彈奏舜的琴,舜去見他時,象大吃一驚,舜也不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孝順父母,愛護兄弟;而且比以前更加誠懇謹慎。

舜孝順友愛,善於製陶。他在歷山耕田時,當地人就不再爭田界,互相很謙讓。人們都願意靠近他居住,兩三年即聚整合一個村落。經過重重考驗堯禪位於舜,舜建立有虞國,定都於蒲阪。即位之後,舜各地巡守,祭祀名山,召見諸侯,考察民情,賞罰分明,虛懷納諫,懲罰奸佞,任賢使能,百業興旺,成為中原地區最強大的部落聯盟首領。舜攝政28年,堯才去世。舜於三年的喪事完畢之後,便讓位給堯的兒子丹朱,自己退避到南河之南。但是,天下諸侯都去朝見舜,卻不理會丹朱。舜覺得人心所向,天意所歸,無法推卸,遂回到都城登上天子之位。晚年,舜因為自己的兒子商均不肖,因此決定禪位於威望很高,治水有功的大禹來當繼任者。禪位大禹後,舜乘車巡行天下,十七年後卒於蒼梧郡,葬於九嶷山,諡號為舜,史稱帝舜、虞舜、舜帝。

,姓姒,名文命,史稱大禹、帝禹。因國號為夏,又稱夏禹。黃帝的玄孫、顓頊的孫子。其父名鯀,被帝堯封於崇,為伯爵,世稱“崇伯鯀”或“崇伯”,其母為有莘氏之女脩己。

帝堯時,中原洪水氾濫造成水患災禍,百姓愁苦不堪。帝堯命令鯀治水,鯀受命治理洪水水患,只懂得加高堤防,不懂得疏導河道,結果越堵越遭,歷時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災禍,最終被流放而亡。接著禹被任命為司空,繼任治水之事。禹總結了父親治水失敗的教訓,視察河道,改革治水和疏通河道的方法,疏通了九河。治水期間,禹跑九州測地形,逢山開山,遇窪築堤,疏通河道,引洪水入海。傳說禹與塗山氏女新婚不久,就離開妻子,踏上治水的道路。後來,他路過家門口,聽到妻子生產,兒子呱呱墜地的聲音,但一想到治水刻不容緩,便顧不上回家直接去治水現場,曾經為了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經過十多年的治理,終於消除了中原洪水氾濫的災禍。

因禹治水有功,帝舜在位三十三年時,正式把天子位禪讓給禹。十七年以後,舜在南巡中逝世。三年治喪結束,禹為了讓舜的兒子商均繼承帝位,也學舜當時避讓堯的兒子丹朱的辦法,避居在一個小邑陽城,可是和舜逝世後的情況一樣,當時天下的諸侯都不去國都朝拜商均,而是去陽城朝拜禹。於是在諸侯的擁戴下,禹正式即王位,以陽城為都城,國號夏。改定歷日稱為夏曆,並分封堯的兒子丹朱於唐,分封舜的兒子商均於虞。

禹是中國古代與堯、舜齊名的聖聖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績,就是歷來被傳頌的治理洪水,又劃定中國版圖為九州。後人稱他為大禹。禹死後安葬於會稽山上。

禹統治時期私有財產出現,社會上出現了貴族和平民的分化,原始公社制度開始瓦解,部落戰爭抓到的俘虜統一作為奴隸看管起來負責生產,貴族享受奴隸生產出來的大量的剩餘產品,於是原始公社社會開始向奴隸社會邁進。與社會體制變化相適應,部落首領和王位的繼承方式也發生了變化,禹統治的末年他的權利和統治在中原地區相當穩固和集中,為表示敬意,各方諸侯常來陽城獻銅,大禹想起從前黃帝軒轅氏功成鑄鼎,於是他下令用各個部落進獻上來的銅集中鑄成九個大鼎,九鼎象徵著九州,九鼎集中到夏王朝都城陽城,藉以顯示夏王大禹成了九州之主,天下從此一統。九鼎繼而成為“天命”之所在,是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徵。禹有了這些特權後,就一心想著在自己百年後把王位交給自己的兒子啟,而不是按例把自己的王位禪讓給賢能的伯益,於是他便私下加緊培植啟的勢力,禹在位的第十年東行,到了會稽後去世,禹去世後,伯益按照慣例先行避讓禹的兒子啟,不料啟便趁機奪取了王位。於是我國曆史上的王位禪讓制就此被廢除了,從此開啟了古代王位家族世襲制的傳統。

古代的禪讓製為什麼在堯舜禹之後就終結了?原來問題出在大禹這!

TAG: 治水王位禪讓制兒子大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