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宮鬥劇,卻是史詩級神作!

30年前,一支日本電影頂級主創團隊用中國敦煌場景,用中國現役部隊拍攝了一部至今仍然被影迷網友們津津樂道的史詩經典——1988年版《敦煌》。

80年代的宮鬥劇,卻是史詩級神作!

基於今日中國影視產業的情況,本編覺得有必要舉出這一部歷史題材典範作品,並結合目前的創作環境與市場趨勢來拋一拋板磚,希望能獲得一些啟示。

先來梳理下近幾年的現狀,自所謂的IP元年2015年以來,高成本大製作的超級古裝IP頻現市場,有很受觀眾追捧的,也有遇冷不如預期的。

但無論是哪種情況,這些作品都沒有拓展創作視野格局,同樣題材作品往往難以企及十幾二十年前的經典,題材趨勢同質化扎堆嚴重。

80年代的宮鬥劇,卻是史詩級神作!

首先是歷史朝代過於集中,主要有這麼幾大熱門,最為氾濫的就是唐朝背景題材,其中高宗—武則天時代成了一直以來反覆消耗的一段歷史背景,並衍生出大量狄仁傑題材專案,相比之下,有一定作品數量的楊貴妃題材倒不顯得太多;

再就是反對聲音最多的清宮題材,大部分宮鬥劇都集中於此,仍然不絕,反倒是真正清朝歷史題材只有《雍正王朝》《康熙王朝》等,但這些主旋律正劇都側重於與官場,而不是從更廣闊的視野來表現歷史文明。

80年代的宮鬥劇,卻是史詩級神作!

其次是故事內容的雷同,不管哪個朝代,都可以開發大女主瑪麗蘇,宮鬥權謀以及推理探案,本該基於歷史精神的創作變成了一種套餐拼貼,而真正的歷史主流趨勢卻被忽視,往往都以一代君王或名臣作為切入點,造成了視野的侷限。

創作環境方面,除了市場趨勢的因素影響,不斷推出新政的廣電政策也是一大制約因素,這讓所有主創人員不得不再三估量自己的專案選題,是遊走政策邊界還是遠離敏感爭議區是他們必須面臨的兩難選擇。

1988年中日合拍劇情片《敦煌》,改編自日本歷史小說家井上靖的同名作品,相比今日高度重複的歷史選材作品,作者別出心裁地將歷史背景置於北宋年間的西域世界,作為影視作品第一次涉及了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80年代的宮鬥劇,卻是史詩級神作!

故事以北宋殿試失意的書生趙行德前往西夏的冒險經歷為主線,透過他被迫加入西夏漢人僱傭軍之後的遭遇,逐漸敘述出個人與歷史背景同步推進的雙線事件。

漢人僱傭軍大破回鶻,為西夏攻下甘州城後,趙行德私藏亡國的甘州公主,並與她相戀,這段戀情卻在兩年後以公主不願屈身於李元昊而自盡的悲劇結局告終。

80年代的宮鬥劇,卻是史詩級神作!

80年代的宮鬥劇,卻是史詩級神作!

劇情背景中出現了北宋、西夏,甘州回鶻與沙洲歸義軍(節度使藩鎮衍生出的漢人政權),主要對抗在於回鶻、歸義軍與西夏之間。

80年代的宮鬥劇,卻是史詩級神作!

試想如果這一歷史選材放在當前的政策背景下,按照規定算得上是規避了漢人與少數民族之間、國與國形式的戰爭。

劇情實質上是一個北宋人脫離了自己的背景,介入了西夏與回鶻之間的角力。

80年代的宮鬥劇,卻是史詩級神作!

片末西夏進攻沙洲歸義軍相比北宋與西夏的對抗,敏感程度降低不少,而且西夏入侵的不是中原本土,關鍵西夏民族已經不復存在,沒有時至今日的民族問題關聯。

實際上政策方面只要規避了最為敏感的突厥、女真,其他已經不存在的民族都沒有大問題。

除了西域歷史背景給觀眾帶來的驚喜,《敦煌》更是完美地還原了古代野戰場面,西夏與回鶻甘州大戰這一場的排程在世界範圍內都堪稱第一。

好萊塢也鮮有如此精妙的表現還原,唯一可相提並論的只有2005年《天國王朝》中,十字軍與薩拉丁大戰的場面,但後者幾乎是純騎兵之間的對抗。

80年代的宮鬥劇,卻是史詩級神作!

甘州對陣的精妙之處在於騎兵,步兵,弓弩兵與投石機構成了一個相互配合的作戰體系。

從馬上兵器的正確選取應用,到步、弓、騎三者之間的陣型配合變化,第一次在銀幕上體現出冷兵器時代東方戰爭場面的特點。

80年代的宮鬥劇,卻是史詩級神作!

相比如今種種號稱大場面的作品,這些講究之處都被忽略,連吳宇森這樣的大師級導演都拍出了莫名其妙的赤壁之戰場面,30年前《敦煌》的考證還原與場面排程依然很值得借鑑學習,給予歷史題材創作者全方位的啟示。

關於《敦煌》這部作品,值得探討的還有很多話題,敦煌遺書與藏經洞,當年的拍攝過程,以及男女一號的情感等,請移步評論區參與我們的互動。

TAG: 西夏題材敦煌歷史甘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