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半生,終發現,人世間最難的,便是這“懂得”。(年度爆文)

蘇軾有句名言:“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識廬山如此,識人生更是如此。

人們往往以為,懂得許多道理,人生定會順遂。

可人非聖賢,撇不開七情六慾,一旦遇見風浪,難免手足無措。

走過半生,終發現,人世間最難的,便是這“懂得”。

走過半生,終發現,人世間最難的,便是這“懂得”。(年度爆文)

山喜高聳,人貴藏鋒

山,越是高聳入雲,越是令人嚮往,也越能千古留名;

人卻恰恰相反,越是鋒芒畢露,越是令人記恨,也越是沉寂得快。

孔子曾給弟子們講了一個故事:

齊國的宰相晏子,剛從魯國出使回來,就被百姓們團團圍住。

原來,齊景公趁晏子不在,下令新修一座宮殿,許多百姓被抓去做苦力,連日勞作,丟了性命。

齊景公對自己被“投訴”毫不知情,接風宴上,晏子抹著眼淚勸諫齊景公,放棄興修宮殿,齊景公答應了。

之後,晏子跑出宮外,舉起皮鞭抽打向他吐槽的百姓:“國君的地位如此尊貴,新修個宮殿怎麼了?

你們這群刁民再不老實幹活,小心我打死你們!”

就在百姓們對晏子深惡痛絕時,齊景公派人來宣佈,停止修建宮殿。

一時間,百姓們對齊景公感恩戴德。

曾國藩說:“為君藏鋒,可以及遠;為臣藏鋒,可以至大。”

晏子輔佐了三代君王,在齊景公時位至宰相,深受器重,正因為他懂得為臣藏鋒。

他深知百姓們擁戴他,齊景公仰仗他,所以他既不能負了百姓的寄託,又不能負了君王的信任,於是選擇收斂鋒芒,降低姿態,將功績讓給君王。

如今,人們往往以為,有才華不顯露,有能力不展現,容易不被賞識,遭人埋沒。

殊不知,“直木先伐,甘井先竭”,才華橫溢又鋒芒太露的人,雖然容易得到重用,但也容易受到排擠。

真正有雄才大略的人,越是閃耀,越懂得放低姿態,寂靜藏鋒。

走過半生,終發現,人世間最難的,便是這“懂得”。(年度爆文)

走過半生,終發現,人世間最難的,便是這“懂得”。(年度爆文)

山多疊嶂,人貴留白

《莊子》說:“瞻彼闋者,虛室生白,吉祥止止。”

空曠的房間,才能讓光透進來,無雜物的內心,才能迎接美好的事情。

若只是一味求全求滿,不知停歇,不懂留白,只會讓生命負累,失去生機。

有人曾問鋼琴家魯賓斯坦,為何能將每一個音符,都彈奏得如此美妙超脫?

他說:“我彈奏的技術並不比其他人好,只是‘停頓’不同而已。”

這停頓,便是精華所在,也正如人生的留白。

古人講:“善畫者留白,善樂者希聲。”

作品中的留白,是為了無聲處皆成妙境,而生命中的留白,是為了以清淨心觀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

有位姓唐的生意人,早年間在臺北開了家餐館,日日客流爆滿。

就在館子名氣越來越大時,他卻把生意轉交給兒子打理,自己跑到山郊建了座園子。

園子很是清淨,房間多是寬敞,閒來無事,他便坐在院子中的巨石上,捧著一本書,看藍天遠山。

他說:“追逐了大半輩子,突然發現,有些東西是可以捨棄的。這座院子,就是我給生命的留白。”

給生命留白,有所為,有所不為,人生才能有緩衝的餘地。

人生苦短,不要讓生命被功名利祿填滿,留下一段空白,放寬心態,卸下包袱,才能聆聽內心的聲音。

正所謂“虛寂生智慧,空曠生明朗”,真正的智者,都懂得留白:

不要太強,無需太忙,學會停歇,做好“減法”,人生有缺,才是圓滿。

走過半生,終發現,人世間最難的,便是這“懂得”。(年度爆文)

走過半生,終發現,人世間最難的,便是這“懂得”。(年度爆文)

山不過來,我便過去

哲學家胡適,之所以成為了哲學家,需得感謝蘋果。

那年,胡適考上了美國康奈爾大學的公費生,他的哥哥千叮嚀萬囑咐:“咱們家破產了,你得學點實用的技術,好回來復興家業。

千萬別學那沒用的文學、哲學。”胡適記下了哥哥的囑託,選擇了農學。

後來,胡適經歷了一次蘋果測驗,三十多種不同的蘋果,要按形狀、大小、顏色和口味進行區分。

胡適琢磨了兩個多小時,一個都沒弄出來,用他的話說,“冬天出大汗。”可他的同學們,分分鐘搞定。

實在沒轍的胡適,陷入了沉思,他要興家,他還想興國,但又沒有學農學的天賦,與其在異國他鄉浪費時間,不如學自己擅長的。

於是,他就轉到哥倫比亞大學,學起了哲學,最終成為一代著名哲學家。

古語說:“水隨行而方圓,人隨勢而變通。”

面對難以突破的困境,解決不了的迷局,與其死磕到底,撞破南牆,不如轉變思路,反而能積蓄力量,人生隨之豁然開朗。

《古蘭經》上曾講了一個故事:

一群徒弟想見識禪師的搬山之術,禪師欣然答應,開始打坐。

一個時辰之後,對面的山依舊歸然不動,徒弟們著急了。

而此時,禪師淡定地說:“山不過來,我便過去。”說罷,便站了起來,走到了對面的山上。

行走於世,有時就如這搬山,沒有條件,但又惦記著實現抱負,怎麼辦?

如若放棄,自然心有不甘;一味苦等,又恐坐以待斃。

不如像禪師般創造條件,主動接近,人生便多了一種可能。

正所謂“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變通的智慧,能使枯木逢春,能在絕地逢生。

走過半生,終發現,人世間最難的,便是這“懂得”。(年度爆文)

《格言聯璧》中說:“觀天地生物氣象,學聖賢克己工夫。”

人活一世,無人不希望求得智慧,獲得成功;無人不渴望習得工夫,被人認同。

可人無完人,而世事複雜難料。

倘若只顧一心冒尖,不知收斂;只顧貪多求全,不知沉澱;

只知固守原地,不知轉變,人生便難以順風順水。

其實,聖賢較之常人並無他法,只是懂得一些立世的智慧:藏鋒、留白、變通。

TAG: 留白齊景公晏子胡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