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西施最後的結局究竟是怎樣的

公元前473年冬,吳國首都姑蘇城被奔襲而來的越國大軍攻破,吳國滅亡。

春秋時期的大美女、吳王夫差的寵妃西施的人生軌跡戛然而止,似乎隨著滅亡的吳國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吳國滅亡了,西施到什麼地方去了呢?她的後半生又是怎麼度過的?在正史上沒有任何記載,這似乎已經成為了歷史上的一個謎團。

身為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西施最後的結局究竟是怎樣的

對西施的結局,我們所知的兩種廣泛流傳的結局主要有兩種,一是浪跡江湖之說,一是沉身江底之說。

其中流傳最廣的是前者。最早的記載來自於東漢袁康的《越絕書》,說吳亡後“西施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明代的胡應麟在《少室山房筆叢》中對這個說法進行了“豐富加工”,演繹出西施原是范蠡的戀人,吳亡後范蠡帶著西施隱居的情節。現在流傳下來最完整的此事版本是明朝梁辰魚寫的劇本《浣紗記》。

身為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西施最後的結局究竟是怎樣的

《浣紗記》開頭是講述范蠡遊春在溪邊遇浣紗女西施,一見鍾情的故事,結尾則說兩人躲禍遠遁。

有關西施與范蠡雙宿雙棲的說法在文學作品中出現最多。李白就說西施“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

蘇東坡則寫得更明白:“五湖問道,扁舟歸去,仍攜西子。”兩位大文豪都認為范蠡、西施這對愛侶駕一葉扁舟,優遊五湖而逝。但是記敘范蠡退隱一事的《國語。越語》和《史記。越王勾踐世家》都隻字未提西施。所以西施和范蠡的愛情故事雖然浪漫,卻是沒有絲毫歷史依據的。

比西施稍晚的墨子記載的西施命運則沒有和范蠡恩愛終老那麼幸運,而是魂歸西天。墨子約生於公元前468年,死於公元前376年。他對西施的記載可能是關於西施最早的記錄。《墨子。親士》篇記有:“西施之沈,其美也。”“沈”和“沉”在先秦古文中是互通的。

有人據此認為,這裡的“沈”字說的是西施的死因。後人引後漢趙曄的《吳越春秋》的逸篇對應,有“吳亡後,越浮西施於江,令隨鴟夷以終”。“鴟夷”是裝屍體的皮囊。

這些歷史資料證明,西施極有可能在吳亡後被沉入了水底,死了。

那麼,是誰溺死了西施呢?

身為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西施最後的結局究竟是怎樣的

《東周列國志》說西施是被越王勾踐的夫人殺死的。因為勾踐從姑蘇凱旋,把西施帶回了越國。越王夫人害怕西施西施威脅自己的地位,就讓手下把西施誘出,綁上大石沉入江中。

在這裡,西施被認為紅顏禍水,是政權的不祥之物,只能得到沉江被殺的命運。還有民間傳說認為西施是被憤怒的吳國百姓殺死的。吳國滅亡後,百姓們遷怒於西施,認為是這個越國來的狐狸精勾引吳王,導致吳國滅亡的。於是,吳國百姓們用錦緞將她層層裹住,沉在揚子江心(一說太湖)。這其實是“紅顏禍國”說的另一個翻版。

身為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西施最後的結局究竟是怎樣的

《東坡異物志》記載:“揚子江有美人魚,又稱西施魚,一日數易其色,肉細味美,婦人食之,可增媚態,據云系西施沉江後幻化而成。”可見西施沉江一說傳播之廣,也從反面證明後人對西施美貌的肯定。西施沉江一說在文學作品中也出現很多。比如李商隱曾作《景陽井》絕句一首,雲: 景陽宮井剩堪悲,不盡龍鸞誓死期。 腸斷吳王宮外水,濁泥猶得葬西施。 稍晚的詩人皮日休也有《館娃宮懷古》五首。其中第五首是: 響屟廊中金玉步,採蘋山上綺羅身。 不知水葬今何處,溪月彎彎欲效顰。

身為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西施最後的結局究竟是怎樣的

除了這兩大類說法外,有關西施下落的版本還有許多。

一說越王勾踐喪盡天良,竟在西施歸國當晚就要她“伴寢”,也就是要把西施佔為己有。西施自然不願意陪勾踐睡覺,最後以“不能伴寢”的“抗君之罪”被勾踐處死。

一說西施在夫差自殺後返回諸暨故里,重過平民百姓生活。

可好事的傳說者又根據初唐詩人宋之問的《浣紗》詩“一朝還舊都,靚妝尋若耶;鳥驚人松夢,魚沉畏荷花”的內容,說回到故鄉的西施在一次浣紗時,不慎落水而死。 不管西施命運如何,有關她的下落的種種說法都寄託了後人對她無盡的思念和深深的敬意。西施身上籠罩的謎團已經超越了個體的身世之謎,而成為一種現象。

一個弱女子能夠留下謎團,成為一個歷史現象,著實不易,也著實令人感慨。

TAG: 西施范蠡吳國浣紗吳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