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湖》:有點爛、沒有拍出中國軍人真正的偉大

首先申明一下,本文嚴重劇透,對此介意的建議退出。

一、劇情虎頭蛇尾,前戲太長

《長津湖》這部電影,聽名字就知道要講得是長津湖戰役,而且電影宣傳裡面也特意強調70%的劇情都是戰鬥場面。

可是,在不到3個小時的電影中,直到快2個小時了,才真正開始長津湖戰役。前面花了大量時間講述了遭遇美軍混戰,和美軍小股部隊的一場遭遇戰。

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如果能看正式劇情,誰喜歡看那麼長的前戲呢?

這道理我都懂,導演怎麼可能不懂呢?那麼為啥導演還是把前戲拉得這麼長呢?

因為真正的長津湖戰役,電影也只拍了一小個片段。這樣內容太薄弱,撐不起整部電影,所以只好在前面加了大量的前戲打鬥場面。

二、“上了戰場就是英雄”

電影《長津湖》裡面有句臺詞說得好:上了戰場就是英雄。只要士兵上了戰場,為取得勝利付出了一切,就是大英雄。而並不是只有取得勝利,才能被稱為英雄。

然而,電影實際上並沒有按照這句臺詞的精神去拍。長津湖戰役發生在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之間,打了將近一個月。

電影在整個長津湖戰役中,只拍攝了開戰第三天(11月30日)的一小段。在那一天志願軍取得了長津湖戰役的最大戰果:將美軍第7師第31團(所謂“北極熊”團大部殲滅。

而此後20多天的戰鬥,簡直是一筆帶過。。

電影只拍殲滅北極熊團這一段,說明在它眼裡:還是勝利最重要。在和美軍的戰鬥中,是我們贏了,這才是電影真正想表達的地方。

這麼拍,其實是國產片的通病:在和敵人的戰鬥中,都是我方贏。劇中我方無所不能,敵人不堪一擊。

電影《長津湖》中,此類鏡頭比比皆是:

1、易烊千璽飾演的新兵,沒有一絲對戰場的慌張,在子彈中穿梭自如。雙手扔手雷都能又遠又準打入碉堡。。

2、吳京和連指導員,繳獲了美軍坦克就立刻開上了,和美軍坦克對決。真實的歷史中,恐怕他們連坦克都沒摸過吧。

3、美國陸軍毫無戰術,全靠裝備好撐著。

4、還有經典場景火箭筒打飛機的再現。。

三、在絕境中血戰到底才是中華民族的本色

像這麼庸俗地拍戰爭片,會有兩個大問題:

1、讓人覺得戰爭是個遊戲,反正我們肯定輕鬆就贏了。殊不知,真正的戰場,是異常殘酷的。我在影片號中,講過一個長津湖戰役的老兵,看看他的樣子,就知道戰爭的殘酷,和平的寶貴了。

2、埋沒了我們真正的英雄。想想看志願軍在挨凍受餓的情況下,仍然不斷向美軍發動進攻,阻擊其撤退。其間一定發生了無數感人的戰鬥場面。

例如美軍撤退的咽喉要地:水門橋,三炸三修。背後有多少故事呢?甚至當美軍大部隊已經安然撤退到興南港了,還有一小隊不要命的志願軍戰士在向他們瘋狂追擊,進攻。美軍對志願軍的英勇頑強也是非常佩服的。

抗戰中,有個記者採訪一位中國軍人,他說:中國肯定能贏,只是那會我已經不再了。

這才是中國士兵的偉大,無論結果如何,他們都願意為祖國犧牲一切。就是靠著這種精神,中華民族才能始終屹立不倒,傳承至今。

在知識星球開了一個付費星球,亂扯居多,歡迎加入。

TAG: 長津湖美軍電影戰役前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