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田芳60年內留下110部評書,擁有6億聽眾,他是如何做到的?

單田芳60年內留下110部評書,擁有6億聽眾,他是如何做到的?

一位大學講師,在出租車上聽到了單田芳講《亂世梟雄》。該下車時書還沒有講完,他和司機商量:“師傅,您在這兒停五分鐘,讓我聽完這段書,多加幾塊車錢行嗎?”

可巧,司機也是單田芳迷,大手一擺說:“不用加錢,咱倆一塊聽。”

單田芳的評書有什麼魅力?

據說,每天聽單田芳評書的有1。2億人。每七個中國人,就有一個人聽過他的評書。

評論家孫鬱說“單田芳的評書,通俗而不庸俗,廣博而不淺薄,有時蒼涼悲苦,但善意綿綿,如日光流瀉。”

“說書唱戲勸人方,三條大道走中央。善惡到頭終有報,人間正道是滄桑。”

一句開場,一聲鏗鏘。

一個人,恰似千軍萬馬。

三尺臺,演繹百味人生。

單田芳看似在說評書,其實也在說自己。

單田芳60年內留下110部評書,擁有6億聽眾,他是如何做到的?

單田芳60年內留下110部評書,擁有6億聽眾,他是如何做到的?

1934年11月的東北,一個小茶社裡,人們正在仰著頭,聚精會神地聽大鼓書。

臺上說書的是個孕婦。突然,她聲調微變,稍稍停頓了一下,眉頭一皺,然後又接著往下說了半個時辰,一邊說一邊身子慢慢傾斜,最後倒在臺上。

“不好,怕是要生了”。幾個人邁到臺上,七手八腳把她送回家。

半個小時之後,一聲響亮的嬰兒啼哭,從屋子裡傳了出來。

後來,坊間傳說,單田芳出生在書檯上。

這冥冥中註定了,他與評書的不解之緣。

單田芳,原名單傳忠,乳名小全子。

祖孫三代都以說書為生。

單田芳的母親,就是著名的西河大鼓演員——王香桂。

單田芳60年內留下110部評書,擁有6億聽眾,他是如何做到的?

單田芳60年內留下110部評書,擁有6億聽眾,他是如何做到的?

單田芳從小就對評書耳濡目染。

媽媽外出說書,他就坐在一旁,一邊替媽媽扇風,一邊聚精會神地聽她講故事。

一天,母親說到了呼延慶誤入開封府,包大人幫他躲過官兵追捕的故事。

呼延慶問包大人,你為什麼要救我?包大人跟他開玩笑說,因為你長得黑,“老黑救小黑”。

母親說到這兒,觀眾鬨堂大笑,單田芳也笑起來。

回家時,路過張大伯家,大伯逗單田芳,讓他說一段評書聽聽。

單田芳學著母親的樣子,張口就把剛才聽得那一小段書說了出來。

“因為你長得黑,我也長得黑,這是老黑救小黑呀”。

逗得大家哈哈大笑。這是單田芳第一次“說書”,這時,他才5歲。

單田芳60年內留下110部評書,擁有6億聽眾,他是如何做到的?

單田芳60年內留下110部評書,擁有6億聽眾,他是如何做到的?

在旁人看來,單田芳繼承家學,似乎順理成章。

但在父親的規劃裡,單田芳的人生應該是另一個版本。

畢竟,說書賣藝,四海為家,靠觀眾捧場混飯,始終低人一等。

遇見壞人砸場子,也只能忍氣吞聲,他絕不讓兒子再走說書的老路。於是,單田芳七歲那年,父親就把他送進了學堂。

但單田芳卻不是個好學生,他不認真聽課,又愛搞小動作,尤其喜歡畫刀槍棍棒。

還特別能講故事,惹得許多同學成了他的跟屁蟲。後來,單老回憶說“從那時起,我的命運就註定是個說書的材料”。

但那時的他,卻從未想過,長大後也會成為說書人,直到一場家庭變故發生。

單田芳60年內留下110部評書,擁有6億聽眾,他是如何做到的?

單田芳20歲那年,父母離婚,家庭飄搖。

身為長子的單田芳,為了照顧年邁的奶奶和四個妹妹,決定放棄上大學的機會,拜李慶海為師,學說評書。

1955年,單田芳和師傅進入鞍山市曲藝團。到曲藝團不久,單田芳就提出要登臺說書。

一般評書弟子,從拜師學藝到登臺,最快也要三年。單田芳拜師不久,又初進曲藝團,就要登臺說書談何容易?

為此,曲藝團專門舉行了一次登臺測評考。

為了應對這次測評考,單田芳攢足力氣在家裡備課。他在家裡擺上一張桌子,前面豎面大鏡子,對著鏡子說書。

他又請來同學和師父,讓他們一邊聽,一邊挑毛病。從手眼身步,到情節設計,都反覆推敲、逐一演練。

就這樣,單田芳一舉拿下第一名,順利地透過測試。

單田芳60年內留下110部評書,擁有6億聽眾,他是如何做到的?

當時鞍山有七個茶社,分早、中、晚三場,都已有人說書,曲藝團就讓單田芳說“板凳頭”。

何為“板凳頭”?就是在晚場沒開始之前,和中場結束之後的那段時間。

人家說正場,時間好,觀眾多。

“板凳頭”卻是休息、吃飯的時間,要想在這會兒,讓人家留下來聽書,實屬不易。

對說書人來說登臺不說“板凳頭”,因為這個時段,既沒觀眾,更沒有收入。

但單田芳卻攢著一股勁兒,“就是這個點,我也要把觀眾留住”。

初次登臺,單田芳看著臺下密密麻麻的觀眾,心跳加速,兩眼發花,用他的話來說,彷彿每個人都長著兩顆腦袋……

但隨著醒木“啪”地一拍,他馬上進入情境,滔滔不絕說起書來。

由於沒有舞臺經驗,也控制不住情緒,語速相當快,第一句沒說完,第二句就冒出來了。

說了十幾分鍾之後,他才漸漸地平靜下來。

按規定,板凳頭是四段書,每段三十分鐘,每說完三十分鐘,演員就要休息一會,觀眾也活動話動。

但單田芳太激動了,就忘了這些,一口氣說了兩個多小時。

茶社經理不得不來到書檯前“緊急叫停”,“單先生,你跑到這兒過書癮來了,你看看都幾點了?”。一句話惹得聽眾鬨堂大笑。

但不論如何,“登臺”這關總算過了。

兩年之後,單田芳成了“板凳頭大王”。他說“板凳頭”的收入,比別人正場掙得還多。

後來,隨著單田芳說了《草原風火》《林海雪原》等30多部小說。他的評書,脫穎而出。

單田芳60年內留下110部評書,擁有6億聽眾,他是如何做到的?

可是造化弄人,1966年,單田芳不得不離開了評書舞臺,並且此後12年,他都沒有再接觸過評書。

單田芳60年內留下110部評書,擁有6億聽眾,他是如何做到的?

直到1979年,單田芳才重操舊業。

那天,大雨中的鞍山迎春茶社,裡裡外外都擠滿了人。

“單田芳來了”。單田芳一腳跨進茶社大門,就有人喊了一聲。二百多個人的目光,刷地一下集中在他身上。

單田芳登上書檯,一言未發,已是淚流滿面!

十二年過去了,再次登臺,恍若隔世。

八年非人的折磨,四年逃亡生涯,單田芳一度想放棄生命,一了百了。是評書給了他活下去的信念。

他白天下地幹活時背評書,晚上挑燈夜讀。

凡是說過的書,他全背誦了一遍。並且邊背邊改,有不妥的地方,就重新杜撰。

“如果有一天,能夠重返舞臺……”

這一天,終於來了。

單田芳60年內留下110部評書,擁有6億聽眾,他是如何做到的?

單田芳為了把失去的光陰找回來,一直手刨腳蹬,不停地工作。

他在電臺錄製評書,到全國各地巡迴演出……

這一忙,把他給累壞了。

去巢湖演出時,單田芳上牙齦腫,長了好幾個膿包,不敢吃飯喝水,演出日期又不能更改。

他只好在臨上場前,找根大針,把牙齦上的膿包全挑開,用藥棉和紗布往外擠膿。血水淌淨之後,再戴上牙套,堅持去演出。

憑著這種精神,單田芳的評書,從基層走向北京,從小小書檯走向萬人劇場。

他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百年風雲》選段“天京血淚”,聽眾多達六億。

單田芳60年內留下110部評書,擁有6億聽眾,他是如何做到的?

然而隨著文化娛樂業的繁榮,傳統曲藝遭冷,評書聽眾廖廖。

為了讓評書“活下去”,單田芳決定開公司。

1995年,“單田芳文化藝術公司”成立。公司一成立,就鉚足勁兒銷售錄影帶。

結果哪怕銷售員每天出去推銷,跑了十幾天,依舊一無所獲。這時單田芳提出,不如改個路子,將說過的評書拍成電視劇。

經過籌備,歷時四個多月,電視劇《風塵豪客》正式殺青。然而,經過多渠道宣傳,投資三百多萬的電視劇,仍然賣不出去。

幾個月的努力,付諸東流,一百多位人員,等米下鍋。公司運營,舉步維艱,單田芳只好拿錄評書的收入,應付公司開支。

後來單田芳說“我們這些組織者,就是一幫大外行,怎麼可能把電視劇銷售出去呢?”他決定,專做評書業務。

經過幾年努力,公司與全國五百多家電臺建立了合作關係,形成一個龐大的評書廣播書場,每年可錄製評書三百集以上。

公司漸漸走出低谷,但一場大病又向單田芳襲來。

2005年,單田芳錄製《白眉大俠》續集時,突然開始嘔吐,吃什麼吐什麼,儘管如此,他仍然堅持錄了三十六講。

回來後,單田芳就做了手術。北京電視臺的同志來探望他。相見之後,大吃一驚。

單田芳體重只剩下48公斤,頭髮也脫光了。

單田芳60年內留下110部評書,擁有6億聽眾,他是如何做到的?

但單田芳就在這樣的身體條件下,還是答應了他們錄製評書《欒蒲包與豐澤園》的請求。

電視臺的同事不知道,那時單田芳已患了胃癌,胃已切除了三分之一。一個月後,單田芳給電視臺打電話,讓他們來商量錄書的事。

對方問,“你能支援得住嗎?”

單田芳答,“沒問題,就差一個問題,就是沒有頭髮”。

又過了一個月,單田芳戴上髮套,再次站在錄影廳裡。

“人哪,活著就為一口氣,對任何事情都不能低頭”。

直至2018年9月11日,單田芳因病離世,享年84歲,他去世的前五天,還發了一條微博。內容是通知大家,他的線上評書,即將開講。

單田芳60年內留下110部評書,擁有6億聽眾,他是如何做到的?

單田芳60年內留下110部評書,擁有6億聽眾,他是如何做到的?

單田芳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

他這一生,都在“熬”。

熬過了家庭變故,熬過了登臺說書,熬過了公司浮沉,熬過了市場轉化,熬過了病痛折磨……

酸甜苦辣鹹,可以說,單田芳都一一嚐盡了。

人們常說,評書就是一個人的藝術,有多少功力全在臺上一個人、一張嘴。

而單田芳本人,就是一部全本的評書。細細翻閱,獨具韻味。

這也是我們今天為什麼還在談論單田芳的原因。他熬過了那麼多的苦,卻為世人帶去了那麼多的歡樂時光。

他用蒼桑獨特的嗓音,詮釋了歷史煙波裡的無數經典。凡有井水處,皆聽單田芳。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 END

.

【文| 知行合一 】

【編輯| 丹尼爾李】

【排版 | 毛毛雨】

TAG: 單田芳評書說書登臺曲藝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