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恢復部分有文化含義的繁體字才能挽救傳統文化,合理嗎?

在一個大肆提倡恢復傳統文化的時代裡,我們需要做到的就是擦亮雙眼,讓真正有價值的文化得到傳承,讓一些精神糟粕流散於歷史之中。

馮小剛:恢復部分有文化含義的繁體字才能挽救傳統文化,合理嗎?

此前,馮小剛、張國立聯合提了一份提案,建議中小學恢復部分繁體字。馮小剛舉例說,“親愛”二字,繁體字是“親愛”,“親要相見,愛要有心”。他認為當孩子學習這些字的時候,心中就埋下了美好的種子。

馮小剛:恢復部分有文化含義的繁體字才能挽救傳統文化,合理嗎?

關於馮小剛的介紹不必多說,他在熒幕之上也留下了不少的經典,尤其是《老炮兒》中的六爺讓很多人看到了他的演技,同時,作為知名導演,他拍攝的《甲方乙方》、《芳華》等等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儘管不時有各種各樣關於馮小剛的流言蜚語,但他始終還是在著名導演的位置上屹立不倒。至於張國立更不用多做介紹,他的《康熙微服私訪記》、《鐵齒銅牙紀曉嵐》等等,成為一代人記憶中經典的影視劇,也算是一位老藝術家。

馮小剛:恢復部分有文化含義的繁體字才能挽救傳統文化,合理嗎?

這兩位影視圈中的名人碰到一起,給出的意見則是提倡恢復繁體字。現在的生活之中,繁體字其實已經十分少見,除了書法等場合外,也有一些商店標新立異,喜歡用一些繁體字,大多數人的習慣還是以簡體字為主。現在突然要提倡恢復繁體字,到底合不合理?

漢字簡化的原因

漢字簡化的根本原因,還是一些人認為傳統繁體字則是代表著舊社會的思想。

1919年,五四運動揭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隨著白話文逐漸取代文言文,改革漢字的呼聲逐漸高漲。很多人覺著既然文學使用白話文,那傳統複雜的漢字也應該得到改善,甚至於當時還有一些激進的人提倡廢除漢字,確實十分荒唐。

1920年2月1日,錢玄同在《新青年》上發表《減省漢字筆畫的提議》一文。

馮小剛:恢復部分有文化含義的繁體字才能挽救傳統文化,合理嗎?

1922年,錢玄同等人提出一套具體的簡化方案,其中提出8種簡化策略,這是第一次系統提出漢字簡化方法。

此後,民國時期的漢字簡化運動就一直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

馮小剛:恢復部分有文化含義的繁體字才能挽救傳統文化,合理嗎?

在當時的主流思想中,還是認為漢字是傳統封建社會的產物,如果要徹底革新,就必須放棄漢字,這在今天看來是多麼瘋狂的行動,但在當時的主流思想下,反而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援。但是廢除漢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貿然變革反而會產生不利的後果,因此此時還是以簡化漢字為主。

再之後就是新中國成立之後的漢字簡化運動。

1949年10月10日,中國文字改革協會成立。

當時,在蘇聯的指導與指示下,新中國最初的方案也是放棄漢字,使用統一的區域語言,進而形成世界共同語言。

1956年1月31日,《漢字簡化方案》公佈,這個工程在幾年的時間裡。簡化、廢除了不少異體字,其中不少的成果便成了今天所看到的大多數簡體字。

1977年12月20日,《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公佈,稱為“二簡字”。關於二簡字很多人可能在一些老人的寫作習慣上應該可以看到,但是因為二簡字的簡化違反了漢字簡化規律,因為它往往是對漢字進行大改,使得許多字更加難以辨認,雖然簡單可寫,但常常很難理解,因而在試行9年之後,二簡字就被廢止了。

馮小剛:恢復部分有文化含義的繁體字才能挽救傳統文化,合理嗎?

新中國成立之後為何大刀闊斧地進行漢字改革運動呢?除了和蘇聯的聯絡密切外,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解決中國人的文盲問題。傳統社會中的人們,讀書還是少數人的事情,大多數的人可能連學堂都沒有進過,他們的童年可能就是在田間地頭渡過,所以就形成了眾多的文盲,但是這是傳統社會的需要,進入新中國之後,這一切都需要改變,要想讓人們的生活得到改善,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將文盲進行掃除。

因此,為了普及文化宣傳的需要,漢字簡化勢必要進行,傳統漢字書寫困難,尤其部分漢字書寫十分困難,即使一些讀書之人常常也會不認識,因此需要將這些漢字得到簡化,讓更多的普通人能夠學習和認識。

馮小剛:恢復漢字,才能挽救傳統文化

現在的主流就是要對傳統文化進行有效傳承,但如何傳承,始終是個嚴肅的問題。

而關於漢字繁簡之爭的問題一直有之,最早的漢字簡化運動應該起源於宋朝時期,當今使用的不少漢字其實就是宋元時期簡化的成果。而在近代時期的漢字簡化運動中,有支援簡化的,自然也有支援繁體字的,畢竟世界原本就是兩極對立的。

馮小剛:恢復部分有文化含義的繁體字才能挽救傳統文化,合理嗎?

在每年的兩會期間,常常也會有一些代表提倡恢復繁體字的提議,因為他們認為繁體字可能會有更多的文化含義。

正如前文所說,馮小剛提倡在學生學習中加入繁體的學習,因為繁體字代表的文化含義更多,不像漢字簡化之後,人們只是單純地認識它,並不知道它的來源以及它的意義,因為從傳統漢字之中,常常能夠看到傳統文化的精髓,甚至於不少繁體字透過它的字形就可以明白它所要表達的含義。但是,馮小剛還提到恢復漢字,才能挽救、弘揚傳統文化。

近些年,國學之潮流不斷興起,很多人認為傳統文化之中有更多的內容與知識,因此需要對他們進行發揚,所以不少學校開始學習《三字經》、《弟子規》等等,這些東西確實有它的價值所在,但如果這樣大張旗鼓地學習,到底是傳承還是作秀,還是有待考量。

馮小剛:恢復部分有文化含義的繁體字才能挽救傳統文化,合理嗎?

現在的孩子品德確實發生了問題,問題少年不斷頻出,很多時候他們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尊敬,這也可能是不少學校提倡恢復傳統文化的根源,但是要解決這個問題,真的是需要靠傳統文化的嗎?先不說孩子能不能得到改變,就是根據大多數學校的要求,他們需要將那些經典背誦下來,但是沒有人給他們講其中的含義,他們只是當作一件任務去完成,這樣做的意義就失去了。

馮小剛:恢復部分有文化含義的繁體字才能挽救傳統文化,合理嗎?

至於在學校恢復繁體字的提議,則是想讓更多孩子知道傳統文化的魅力以及漢字的價值,出發點雖然是好的,但是在現代教育體系中是否需要加強繁體字的需要還是需要商榷的,畢竟在簡體字的時代裡,恢復繁體字,好像又有點格格不入。

易中天:簡體字不會干擾中國文化的傳承

對於馮小剛的提議,著名作家馮驥才曾表示,在追求文字傳播速度的同時也不能丟掉文化的意義,選取部分繁體字放入教材中是必要的。但是,相聲演員姜昆則表示:我們使用的90%的簡體字在古代早就有了,也是需要傳承的。

關於繁簡之爭的辯論一直沒有停歇,有人支援,有人反對,當然還有人作壁上觀。

對於這樣的亂想,易中天也站了出來,他表示,簡體字不會干擾中國文化的傳承。接著他表示:那些整么蛾子的人,你把亂灶龜鬱寫出來看看。

馮小剛:恢復部分有文化含義的繁體字才能挽救傳統文化,合理嗎?

確實,一些繁體字在字形之上很是複雜,如果要讓今天的孩子學習,本身就十分困難,況且簡體字到今天的發展以及使用已經十分普遍,如果再將繁簡互換,反而會給學生們的學習造成一定的壓力,畢竟他們本身的學習任務就已經夠重了。

馮小剛:恢復部分有文化含義的繁體字才能挽救傳統文化,合理嗎?

如果將繁體字與傳統文化掛鉤,並不是十分合理。傳統文化需要傳承,漢字也需要繼續發展,或許繁體字有它本身的價值與意義,但它也不能當作一種文化的直接標誌。我們認可繁體字的價值,但是既然繁體字簡化,必然有其原因,而且繁體字在使用之上也有諸多麻煩,不僅僅難認,而且難寫,要讓那些老藝術家們來認認繁體字,可能也會有諸多困難。

結語

對於恢復繁體字的建議,很多專家也表示了反對意見,因為這種潮流下,可能是將簡化漢字的意義淡化,忽視了它在傳承文化方面的積極意義。而且從簡化漢字的數量來看,只是將人們經常使用的一些文字得到簡化,更多的漢字還是保持了它的原貌,如果要去恢復這些繁體字,只能說是瞎操心。

馮小剛:恢復部分有文化含義的繁體字才能挽救傳統文化,合理嗎?

關於繁體字與簡體字的意義與價值,他們都是中華歷史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並沒有什麼高下之分,如果刻意強調,反而有些荒唐成分。至於孩子們的學習,不必當作一個硬性的規定,倒不如當作一門選修課,讓喜歡的孩子去學習,或許可以是一則合理的方案。

TAG: 繁體字漢字簡化文化簡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