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一個通達的人,不再辯解,不再執念,不再哀愁,不再留戀

德的最高境界是“和”,也就是你內心充盈,在外的一切全部忘卻的狀態。

這是一種理想狀態,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達到這樣的狀態,所以,人在這個世界上,會呈現出各種各樣的形態。

《莊子·德充符》裡面講了各種各樣的人,莊老用了非常誇張的手法描繪了這個世間外貌奇形怪狀的人,以及正常人。

當然,莊子的重點不在講人的外貌,而在講人的心。

人雖然都是人,兩隻眼睛,一個鼻子,有的人漂亮,有的人醜陋,但是每個人的心態不一樣,所以他們走的路也絕對不同。

莊子:一個通達的人,不再辯解,不再執念,不再哀愁,不再留戀

1。

魯國有個腿殘疾的人叫做王駘,這個王駘很厲害,居然能夠跟孔子先生分庭抗禮。

有一個叫做常季的人就很不服氣,跑去問孔子,先生你看這個人有什麼了不起的。他又不講課,又不教學,也不說話,怎麼那麼多人都追隨於他。他的弟子們還很高興,很有收穫的樣子,憑什麼啊!

孔子說,這你就不懂了,他是個高人啊,我都比不過他,我也想向他學習呢?連我這樣的人都想跟著他學習,何況是其他人呢?

常季又說了,先生,你是開玩笑吧,就王駘這樣的人,連正常人都比不上。難道是他這個人的思想跟其他人有不同嗎?

孔子說,他這個人啊,是不會因為外在事物的變化而變化的,他的思想早就超脫了。如今他斷了一條腿,那不過是命而已,但不會影響到他個人的修行。

在常人看來,這樣的人,或許低人一等,但是對王駘而言,他並不在乎這些。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像他這樣的境界呢?

莊子:一個通達的人,不再辯解,不再執念,不再哀愁,不再留戀

世人往往會因為外在的環境、條件而限制住了自己。

痛苦無非是一個人的慾望太深,執念太重,你想要的東西,你達不到,所以陷入執念。只是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從這種執念中擺脫出來。

但是王駘做到了,他在不斷地修煉自己,定性自己的心,他看起來連普通人都不如,但是修養極深,像他這樣的人,即使不宣揚什麼,也會有追隨者來跟著他學習的。

真正厲害的人,是不需要招攬什麼的,人們自然會主動追尋他而來,簇擁在他身旁。

“幸能正生,以正眾生”

想一想你身邊那些真正厲害的人,是不是這樣,他自己可能很低調看起來很普通,但是在世人眼裡他或許就是個傳說。

王駘代表了現實中那些得道的高人。

其實王駘是個什麼樣的人並不重要,莊子只不過是用誇張的手法來表現這個人而已,他想要說明的無非是王駘德行之深,但卻深藏不露。

這是第一種人。

莊子:一個通達的人,不再辯解,不再執念,不再哀愁,不再留戀

2。

申徒嘉和鄭國的子產同時在王駘這裡學習。

子產是大官,申徒嘉是個身體有疾病的普通人,子產看不起他,老是欺負他。

老師應該給兩個人都派有任務,於是子產對申徒嘉說,等我出去了你就留下,你留下的時候,我就出去。

第二天,子產回來了,看見申徒嘉在裡面,就對他說,我來了,你怎麼還不出去,難道你要跟我這個執政大夫同起同坐嗎?

申徒嘉就問他,你是執政大夫你就看不起別人嗎?你這樣的人也能做執政大夫?我們現在都在老師這裡學習,那都是老師的學生,大家不該平等嗎?你是不是太過分了?

子產又笑話他,你都少了一條腿,你還想跟堯舜比,異想天開吧?

申徒嘉就告訴他,你這樣當眾侮辱我,難道德行就高了?你不想想你自己的問題。我承認我的腿確實有問題,但是這是命,沒有辦法,我認了。以前很多人笑話我,我很難受,但是現在我在老師這裡學習,我已經聽不到這樣的聲音了,我也不在乎。

子產聽了申徒嘉的話,很慚愧,再也不說了。

莊子:一個通達的人,不再辯解,不再執念,不再哀愁,不再留戀

攝於黃山

申徒嘉和子產也代表了社會中的兩種人。

子產是尚未得道,而開始進入學習的人,而申徒嘉已經進入了修行,他自身有一定的修養,只不過比起他們的老師王駘,申徒嘉的修行可能差一點。

但是,莊子寫申徒嘉這個人還有別的作用,就是像王駘這樣的人早已經得道了,弟子們跟隨他,但是他是不會教的,只能讓他們自己去感悟。所以,很多教化的過程是需要像申徒嘉這樣的人物來完成的,他們也有他們的使命。

3。

魯國有一個沒有腳指頭的人,叫做叔山,他踮著腳後跟跑去見仲尼。

他說夫子啊,我之前犯了錯,我現在想通了,我想來見你啊。

孔子很惋惜地說,你這是怎麼了,這麼不小心呀,既然已經犯了錯了,現在來找我,還有什麼用呢?

叔山就說,我之前確實有不夠謹慎的地方,所以導致了現在這個樣子。但是我今天來,是專門來見你的,我知道這個世間還有像夫子這樣的人,心胸寬廣,容納百川。我很想跟你交流。

莊子:一個通達的人,不再辯解,不再執念,不再哀愁,不再留戀

接著兩個人進了屋裡,談了很長時間。

後來孔子送他走的時候,嘆了一口氣道,像叔山這樣的人,尚且德行那麼高,何況我們普通人呢?更應該好好修行啊。

叔山代表的又是另外一種人,有一些人他一開始可能走了很多彎路,但是因為某些事,某些特殊的原因,他忽然就想通了,悟道了。

孔子代表的又是一類人,他在現實生活中可能本身就是很厲害的人,但是很厲害的人也不是完美的,比如這個故事中的孔子,他就一開始是很惋惜的,他覺得叔山這樣的人還有什麼意義呢?可是後來,他明白了,叔山的修行要比他高得多,一個人學問厲害,不是真正的厲害,德行更重要。

大概兩個人一起交談的時候,並不是孔子在教育他,而是叔山講了很多自己的故事,孔子很受啟發。

莊子:一個通達的人,不再辯解,不再執念,不再哀愁,不再留戀

4。

魯哀公有個疑惑,就去問孔子,他說哀駘它這種人,長得這麼難看,為什麼還有人要嫁給他,還有人要跟他做朋友,他到底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呢?我也去看了,這個人真的長得很醜啊。但是人家都覺得他厲害,於是我把他召進來看看,這個人到底怎麼樣?

確實我跟他相處了一段時間,我也覺得有所收穫,而且我也相信他的才能。我想把我的國家交給他,可是他為什麼啥都不說就離開了我,他怎麼這麼不知好歹,什麼意思啊?

孔子告訴他,你見過死去的母豬嗎?母豬死的時候,小豬還不知道,但是過了一會,他們也會發現母豬已經沒有了生命,他們最終還是會離開的。一個人,沒有靈魂,最終人們還是會離開他。

孔子的意思是說,魯哀公和哀駘他們不是一路人,哀駘它是得道高人,他沒有想過進入皇宮,治理國家,這一切全部是魯哀公召他去的。魯哀公是君王,他叫他去,他肯定不能不去,但是在兩個人相處的這段時間,哀駘它一定發現了,魯哀公跟他不是一路人,所以他們最終走不到一起。

莊子:一個通達的人,不再辯解,不再執念,不再哀愁,不再留戀

這才是哀駘它離開魯哀公的真正原因,道不同不相為謀。

可是魯哀公他不會明白的,即便他有國家,有權力,有地位又如何?他還是不明白的。

這個世界上有千千萬萬的人,每個人都會有每個人的路,每個人的想法不同,道路也不會一樣。如果兩個沒法交流的人碰撞在一起,那真的很痛苦。

5。

惠子那個笨蛋老是找莊子理論。

他問莊子,你說怎麼回事,人是“無情”的?

莊子說,是啊,怎麼了?

惠子跳起來,人連情感都沒有,怎麼叫人呢?

莊子:一個通達的人,不再辯解,不再執念,不再哀愁,不再留戀

莊子說,我們的命本來就是老天給的,自然給予了我們身形和相貌,怎麼不叫人呢?

惠子刨根問底,那既然你說人,為什麼會無情呢?

莊子說,對我來說,沒有什麼情,也沒有什麼無情。我不想因為是非好惡之事傷害我自己,我覺得沒有意思。我說的無情就是這個意思。

“吾無所謂無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惡內傷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

你以為全世界的人都跟你一樣,嘰嘰喳喳,以堅白鳴,自由一點,快樂一點,難道不好嗎?它不香嗎?

惠子啞口無言。

TAG: 申徒孔子子產叔山魯哀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