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縱覽】王陽明的友朋觀

【王學縱覽】王陽明的友朋觀

友朋相處之道

在古代典籍中,“朋”和“友”各有所指。清人段玉裁所作《說文解字注》引《周禮注》言“同師曰朋,同志曰友”,大體可明“朋”與“友”之別,而當“友”“朋”連用時即可泛指同學與友人。王陽明少負聖人之志,成聖是陽明的第一等事,故而陽明所稱之友主要是包括同學與友人在內的共倡聖學之友。

王陽明認為友朋相交與年齡和地位無關,重在德行與識見。在寫給儲柴墟的書信中認為“夫友也者,以道也,以德也。天下莫大於道,莫貴於德。道德之所在,齒與位不得而幹焉”。好友難得,所以必須放下身段去尋找。只有把自己的姿態放低、主動去追求,才有可能尋找到理想之友。

門人薛侃曾請教陽明“子夏門人問交”章句。《論語》記載,子夏的門人向子張請教如何與人交往,子夏認為必須對相交的物件有足夠的瞭解,可以相交的朋友就與之相交,不可以相交的則須拒絕;而子張認為如果自己足夠優秀,那麼別人的一切就都可以包容。如果自己不夠優秀,那麼別人就會拒絕與自己交往,也就談不上去拒絕別人了。在王陽明看來,這兩種看法都有道理,友朋相交應當清楚誰人可交、誰人應當遠離,同時與友朋交往之時也應該時時反省自己是否有不足之處。

友朋之間相處應當彼此謙遜,遇事須從自己身上找問題。《傳習錄》中言:“處朋友,務相下,則得益,相上則損。”對待友朋也應該多一些勸導鼓勵而少一些批評指摘,所謂“大凡朋友,須箴規指摘處少,誘掖獎勸意多,方是”,友朋之間討論學問當以寬相待,保持謙和的態度,“須委曲謙下,寬以居之。常快活,便是功夫”,只有保持彼此的寬和與謙下,才能進行有效的學問討論。

由此不難發現,陽明主張的友朋相處之道是謙虛內斂的,應該彼此放低姿態以寬和的態度相處。陽明認為:“朋友群居,惟彼此謙虛向下,乃為有益。”友朋間彼此低姿態、彼此謙遜才能夠形成和諧的人際關係,為學也才能有所長進。只有這樣才能夠達成《詩經》中所言“謙謙恭人,懷德之基”的境界。

友朋論學若是偏執一邊、固執己見,甚至憑藉自己的長處去攻擊別人之短處,“粗心浮氣,矯以沽名,訐以為道,挾勝心而行憤嫉,以圮族敗群為志”,那麼友朋之間的講習便毫無益處。友朋論學之時即使遇到不同意見,也應當“從容涵育,相感以成”,而不能動氣求勝,“務在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友朋之間的衝突需要彼此理解、彼此忍讓、彼此配合。

友朋之間有柔和謙虛的一面,亦有果斷剛毅的一面,作為朋友需要盡到自己的責任,發現朋友的不足時要果斷指正。王陽明認為,朋友之道在於“責善”,也就是批評、勸勉朋友從善。父子兄弟之間太過親密,常常無法直接指摘過錯,或是指摘效果不佳,所以勸勉從善“其任乃在師友之間”,王陽明賦予師友批評指正的重要職責。

作為朋友,有責任指正友人的錯誤與偏頗,但王陽明同時認為對朋友的勸告應當講究技巧,當以委婉的方式指出。比較理想的方式是“悉其忠愛,致其婉曲,使彼聞之而可從,繹之而可改,有所感而無所怒”。由此言之,作為朋友,一方面要善於採用合理的方式避免矛盾,另一方面要盡到朋友的責任,幫助朋友發現並改正缺點,以加強其道德修養。

【王學縱覽】王陽明的友朋觀

友朋相處之益

王陽明認為,在與友朋相處的過程中可以時時發現自己的不足。“見人好高,吾自省亦好高否?此便是相觀而善,處處得益。”此與孔子“見賢思齊”之句略同,認為應當在友朋交往中體察自己的不足。陽明曾勉勵龍泉寺中天閣諸生,希望他們定期聚會,使友朋之間的相觀之善發揮最大的作用,相會之時“務在誘掖獎勸,砥礪切磋,使道德仁義之習日親日近,則勢利紛華之染亦日遠日疏:所謂相觀而善,百工居肆以成其事”。

《論語》中,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子夏以工匠完成自己的工作來比擬君子透過學習以成道,顯然陽明此處即認為友朋間的相觀之善是修身成聖的一種日常課業,長期堅持友朋間的聚會論學即可日益親近道德之境。雖然“為仁由己,固非他人所能與”,但若要論及友朋間相觀砥礪之益的發揮,“則友誠不可一日無者”。

陽明之學極重立志,在王陽明看來立志是為學的首要任務。“夫學,莫先於立志。志之不立,猶不種其根而徒事培擁灌溉,勞苦無成矣。”然而,無論是確立志向的過程還是立志之後保持志向的長期堅定,都離不開友朋的幫助。在寫給戴子良的書信中,王陽明細數京師中友朋共志於聖人之學者,並感慨自古以來有志之士,沒有不向師友求助的,可見陽明認為立志實有賴於友朋的幫助。

王陽明進一步認為若是人在仕途之中,則面臨的誘惑更多,常常容易受到俗務的困擾,比在山林之中保持志向還要難十倍,這時友朋之助力就顯得更為重要。“非得良友時時警發砥礪,則其平日之所志向,鮮有不潛移默奪,馳然日就於頹靡者。”由此觀之,友朋不僅可以幫助確立志向,亦是維持志向的重要助力,良友的警發可以時時提醒自己不忘志向。

志向既定,尚需時時去向著志向努力用功,而在修習聖學、精進學問的過程中也離不開友朋的幫助。陽明曰:“學問之益,莫大於朋友切磋,聚會不厭頻數也。”也就是說,友朋間應當時常聚會以切磋學問。王陽明在給弟弟守文的書信中曾詳細描述友朋對於學問的重要作用。立志是為學的第一步,但志向雖立,若是獨自鑽研學問,恐怕志向難以維持,不多久即會縱情肆志。所以,“趨向既端,又須日有朋友砥礪切磋,乃能薰陶漸染,以底於成。”

可見王陽明認為在立志之後需要有友朋的監督、需要友朋間相互切磋砥礪以精進學問。在王陽明這裡,友朋間的砥礪切磋是一種不可或缺的為學功夫。在與黃宗賢的書信中,陽明急切地表達與諸友相聚切磋的願望:“京師諸友,邇來略無訊息。每因己私難克,輒為諸友憂慮一番。誠得相聚一堂,早晚當有多少砥礪切磋之益!”與葉子蒼的信中也問道:“彼中朋友亦有可相砥礪者否?”可見陽明認為在體察聖學之道的過程中友朋間的砥礪不可或缺,這已成為陽明心學修習過程中的一種基本方式。

閱讀提示:本文涉及觀點,不作為投資推薦,據此操作風險自負,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TAG: 友朋王陽明陽明志向砥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