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紅得發紫的餘秋雨,為何跌落“神壇”?梁宏達:此人虛偽至極

當年紅得發紫的餘秋雨,為何跌落“神壇”?梁宏達:此人虛偽至極

人紅是非多,其中的“是非”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曾經紅極一時的餘秋雨確實遭受到了很多非議。這其中不僅僅包括了他的作品,還有他作為一個文人卻踏足商圈開公司後的那些事。

餘秋雨的前半生是遭受過不少磨難的,他出生於1946年,是浙江省餘姚縣人。在那個年代,他能一直讀書讀到高中畢業,並且在1963年考入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不僅是當時罕見,也是一件說出來能光宗耀祖的事情了。

當年紅得發紫的餘秋雨,為何跌落“神壇”?梁宏達:此人虛偽至極

但是餘秋雨還沒把書唸完,就迎來了特殊時代,他的命運就這樣被改變了。當時幾乎所有人都條件艱苦,餘秋雨也一樣,只是他在年輕的時候受到的那些苦最後都成為了他筆下的文字,他也因此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餘秋雨一生中走過祖國很多地方,這些經歷都在他的《文化苦旅》中有所體現,這也是餘秋雨的成名作和巔峰作。就算是現在人們談起餘秋雨的書,聊得更多的還是《文化苦旅》。《文化苦旅》也的確開創了散文界的新時代,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

當年紅得發紫的餘秋雨,為何跌落“神壇”?梁宏達:此人虛偽至極

當時很多人都意識到原來散文還可以這麼寫,也有不計其數的文青爭相追捧和模仿。餘秋雨的書對學校裡的年輕人來說影響也是巨大的,就算是現在還有不少人學習餘秋雨的文章,以求在高考中打到高分。

但是,“寫文靠套路”也很多人詬病餘秋雨的地方。比如我國著名的文學研究者劉錫慶就認為餘秋雨的《文化苦旅》還是值得一看,但他後面寫的《山居筆記》、《行者無疆》等作品卻都是老套路,不僅有知識性的硬傷,還有“用學術研究的下腳料在寫散文”之嫌。

當年紅得發紫的餘秋雨,為何跌落“神壇”?梁宏達:此人虛偽至極

簡而言之就是第一份作品讓人感到新鮮,但後期沒有突破和創新,知識量都遠遠不足,讓人越讀越乏味。難道是餘秋雨在成名之後,沒有持續性“充電”嗎?或許如此,因為他在出名後,風波當真是一浪接著一浪,鬧出了不少所謂的“門”事件。

最令人爭議的便是曾經有人指出過他文章中的錯字和常識性錯誤,餘秋雨不但不承認,還對指出他的錯誤的人們惡語相向。不能虛心求教,改正錯誤,而是樹立權威,恐嚇他人,這並不是一個知識分子該有的修養和風度。

當年紅得發紫的餘秋雨,為何跌落“神壇”?梁宏達:此人虛偽至極

此外,餘秋雨在成名之後是否還在苦心做學問,這就只有他自己心裡才清楚了。總之,他是成為了巨星,各種電視臺、雜誌報刊、舞臺慶典、歌舞晚會都有他“指點江山”的影子,大家熟知的可能就是青歌賽了。

當年紅得發紫的餘秋雨,為何跌落“神壇”?梁宏達:此人虛偽至極

誰也不是全方面的專家,但行外人一旦說起了行內事,或許他自己會覺得講得精彩,感覺良好,但在行內人眼中,這些人只是在犯一個又一個常識性錯誤。尤其是像餘秋雨這樣本來大家都印象較好的文人跑去青歌賽中湊熱鬧的時候,不僅說行外話,還把自己的文化底子也暴露了出來。

當年紅得發紫的餘秋雨,為何跌落“神壇”?梁宏達:此人虛偽至極

比如他在點評歌手的時候將杯水車薪的“車(chē)”念成“jū”;或是將仁者樂山的“樂(yào)”讀成“lè”。當觀眾們指出他的錯誤的時候,他不僅不承認,反而還譏諷觀眾何必向孔乙己那樣較真,甚至還把魯迅搬出來當擋箭牌,“勸告”年輕人不要當“字典一族”。

估計曾經諷刺過孔乙己的魯迅都不會想到,百年後竟然還會有一個像餘秋雨這樣的人才。在這裡也只能說一句,魯迅諷刺的是“生硬呆板”,這與“治學嚴謹”是兩回事,這樣偷換概念,可有刻意誤讀魯迅之嫌?

當年紅得發紫的餘秋雨,為何跌落“神壇”?梁宏達:此人虛偽至極

的確,文化人的事情也不能較真,一旦較真,那便不是“人無完人”那麼簡單了。餘秋雨早在21世紀初就已經開了公司,從文人轉型向了商人。雖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文人“兼職”點投資大家也無可厚非 ,但這趟渾水有多深大家也應該心知肚明。

他在成名之後立即拋棄糟糠之妻李紅,與比自己小16歲的年輕貌美的演員馬蘭結婚的私事也讓不少人口誅筆伐,梁宏達也直接斥責:“此人極其虛偽!”除此之外,餘秋雨還曾被捲入過“詐捐門”、“首富門”、“大師門”、“深圳別墅門”等醜聞。本來,這每一個事件都足以讓他身敗名裂,但他如今也只是跌下“神壇”罷了,對他的生活並沒有什麼影響。

TAG: 餘秋雨苦旅魯迅較真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