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文蔚翻唱的《初戀》,背後有一段香港民歌的歷史

莫文蔚翻唱的《初戀》,背後有一段香港民歌的歷史

兒童節那一天,莫文蔚又上線了她的一首新歌《初戀》。當然,用更嚴謹的話術來講,這是一首全新推出的經典翻唱,原作是一首整整三十七年的粵語老歌《初戀》,演唱者是林志美。

依然用更嚴謹的話術來描述,《初戀》真正意義上的原唱,是日本歌手村下孝藏,而他本人同時也是這首歌曲的作者。

現在回過頭再去聽聽《初戀》的原版,真是一首特別有年代感的作品。對於很多60後、70後來講,這種味道一定會讓他們想起了《排球女將》、《血疑》等八十年代早期的日本劇集,並瞬間激活了童年和少年的回憶。

不過,對80後來講,《初戀》這首歌曲的回憶,卻和村下孝藏無關,甚至和演唱者林志美的關係都不大。他們的記憶入口,全和一本電影有關,這部電影,就是《食神》。

莫文蔚翻唱的《初戀》,背後有一段香港民歌的歷史

《食神》也是周星馳巔峰時期的代表作,甚至也可以說是莫文蔚的電影代表作之一。在電影上映25年後,莫文蔚選擇這樣一首歌曲翻唱,說明她對這部電影,對那時候發生的事情,一定還是很有感懷的。

當然,這個事情不能說得太具體。畢竟,往事不要再提,往事只能回味。

只是,為什麼要在六一兒童節這一天,上線這首《初戀》?

不可避免的是,很多人又要開始對比了。結論當然是林志美的版本,更接近於初戀,而莫文蔚的版本,並不太像初戀。

不過,我還是挺喜歡Ariel Lai全新編曲的《初戀》的,畢竟初戀這種事情,各人有各人的解讀,各人有各人的記憶,並不是所有初戀都是清純懵懂、年少無知的,像莫文蔚這種帶點Sex的《初戀》,聽起來還是別有一番味道的。

當然,林志美版本的《初戀》雖然深入人耳,但對於林志美這個歌手,熟悉的人卻未必會多。而但凡是熟悉林志美的內地歌迷,那就一定是對廣東歌有很深入研究,並且是用追溯歷史的方式,才補全了對林志美過去經歷和作品的認知。

說到這個,還是要聊一聊那個特殊年代,關於流行音樂渠道傳播的問題。

香港地區的流行音樂,真正意義上傳播到中國內地,其實還要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後才開始。而當時最早、最重要的渠道,還是中國圖書進出口公司以進口音帶的方式,將一些香港歌手的專輯引進至內地。

到了1987年,隨著“中唱廣州”歷史性的引進了《愛在深秋——譚詠麟精選》,此後也開啟了粵語流行音樂的引進版腳步,大量的廣東歌,也因為引進版的出現,從此不斷北上並深入內地。

莫文蔚翻唱的《初戀》,背後有一段香港民歌的歷史

但提起當時的那段歷史,很多內地歌迷基本都會圍繞著兩個廠牌轉,一個是“寶麗金唱片”,另一個就是“華納唱片”,前者的譚詠麟、張學友、徐小鳳、陳慧嫻等等,後者的林憶蓮、陳百強、林子祥、“太極”樂隊等等,都是很多內地歌迷對於香港流行音樂最早的集體記憶。

但從現在來看,我們內地歌迷的這段記憶,是有相當程度缺失的。畢竟,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期,CBS/SONY和EMI這兩家國際巨頭,同樣已經進入了香港地區的音樂市場,再加上本土的Crown、“永恆唱片”等等廠牌,它們都推出過很多重要的新人,也出版了很多重量級的唱片,是早期香港流行音樂史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這裡主要說一下國際廠牌。

相比“寶麗金唱片”和“華納唱片”將音樂輸入內地的商業先機把握,CBS/SONY和EMI在行動上顯然有些遲緩,後者雖然也透過“中圖”渠道,向內地輸入過劉德華國語和粵語版本的《回到你身邊》等少量專輯,但整體上來講,這兩家唱片公司比起“寶麗金唱片”和“華納唱片”來講,早期都不算太重視內地音樂市場。

莫文蔚翻唱的《初戀》,背後有一段香港民歌的歷史

然而,說起香港早期的流行音樂歷史,又怎麼能少了CBS/SONY和EMI呢?比如,你要知道林子祥和陳百強,就是從EMI出道的。至於CBS/SONY,除了招納過甄妮、徐小鳳這樣的本港天后之外,同樣也培養出了林憶蓮、蔡楓華、郭小霖等等歌手,當然也包括了林志美。

我沒有經過嚴謹的統計,但憑記憶模糊的概括,林志美在香港流行音樂歷史上,恐怕是創造了這麼一個紀錄。那就是在正式出版個人專輯之前,就已經拿到了一首“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這個成績,至少在以個人專輯作為出道標誌和年度考核的傳統音樂工業時代,是極其罕見的。

而讓林志美拿到“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的作品,就是《感情的段落》。

《感情的段落》這首歌,後來雖然收錄在林志美加盟CBS/SONY的首張同名專輯裡,不過這首歌最早的亮相,還是在一張名叫《香港城市民歌ENCORE》的合輯。而說到這張專輯,也不得不提到林志美一個很重要的音樂標籤——民歌手。

香港樂壇?民歌手?聽起來是不是有些奇怪!

因為說到華語流行音樂的民歌,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臺灣現代民歌運動,以楊弦、李泰祥、齊豫、李宗盛、蔡琴、李建復、黃大城等等音樂人和歌手作為代表,臺灣現代民歌運動不僅影響了臺灣地區當代流行音樂的發展,還對整個華語流行音樂,有著很深遠的影響。

莫文蔚翻唱的《初戀》,背後有一段香港民歌的歷史

而臺灣現代民歌運動最為人所知的區域外擴充套件,就是新加坡的“新謠”運動,陳佳明、梁文福、巫啟賢、邢增華、許環良、黎沸揮等等“新謠”的中堅分子,後來不僅創作出大量為華人喜愛的作品,還奠定了新加坡華語流行音樂的根基,其影響力甚至延伸至今。

但現在已經很少有人提及的,是當時的香港樂壇,同樣也受到了臺灣現代民歌運動的影響。至少在八十年代初期,以“香港城市民歌”作為指向標籤,民歌於香港樂壇同樣曾經泛起過一些漣漪。

這一切,臺灣地區和香港地區兩地廠牌同宗的家族淵源,還是起了不小的作用。

在“臺灣現代民歌運動”的歷史上,由“新格唱片”主辦的“金韻獎”,無疑是一個很重要的平臺,很多優秀的民歌手和創作人,都出道於“金韻獎”。

莫文蔚翻唱的《初戀》,背後有一段香港民歌的歷史

而投資舉辦“金韻獎”的“新格唱片”,背後的東家則是當時臺灣地區的“新力電器”,用現在的話來講,其實就是日本索尼電器的臺灣公司,在臺灣地區投資開設的音樂廠牌。至於“新格唱片”取名的寓意,破題之後就是“新的風格”。

正是有了這層關係,和SONY家族同宗的香港“新力唱片”,也即香港CBS/SONY,很順利的就將齊豫的《橄欖樹》、李建復的《龍的傳人》等專輯,引進到香港市場。這其中,《橄欖樹》這首歌曲,還拿到了第二屆“香港十大中文金曲”,成為“香港十大中文金曲”歷史上,第一首獲獎的國語歌曲。

而下一首國語歌曲拿到“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還是五年之後,那首歌就是蘇芮的《酒幹倘賣無》。

《橄欖樹》等臺灣現代民歌在香港地區的傳播,也讓香港電臺在1981年,主辦了第一屆“城市民歌公開創作比賽”,用來鼓勵並發現本地的民歌創作。

比賽分為“新曲新片語”和“舊曲新片語”,在最後的決賽上,區志華的《問》問鼎了“新曲新片語”的冠軍,亞軍和季軍,則分別是吳秉堅作曲、蘇穎睿填詞的《城市之歌》,以及石金華作曲、石金利填詞的《漁村風光》。

在“舊曲新片語”中,何潔玲改編劉家昌《我家在哪裡》的《望鄉》,獲得了冠軍。拿到亞軍的,是馮德基改編劉藍溪代表作《微風細雨》的《昨夜渡輪上》,而季軍則是梁美薇填詞的《半日偷閒輕歌調》。

梁美薇填詞的這首《半日偷閒輕歌調》,改編自威爾士民謠歌手Mary Hopkin的作品《Those Were the Days》。這首歌曲雖然後來並沒怎麼傳播和擴散,但梁美薇本人,後來卻因為在MV導演、填詞人和經理人等角色上,經營的有聲有色,成為了香港流行音樂幕後的中堅力量,尤其是因為帶出了“四大天王”之一的郭富城,更成為業界的精英。

不過,那時候梁美薇更為人所知的名字,是小美。

這屆比賽的一些優勝者作品,後來也由香港CBS/SONY,整理並出版了《香港城市民歌》這張合輯。

莫文蔚翻唱的《初戀》,背後有一段香港民歌的歷史

雖然林志美本人,在兩個組別裡都沒有進入三甲,但因為歌手潛質被CBS/SONY看好,所以也在合輯裡,被安排演唱了三首歌曲。其中包括了“舊曲新片語”的冠軍曲目《望鄉》,以及陳真誠創作的《晨曦》,以及她自己包辦詞曲的《歸途》。

不得不說,林志美確實是早期香港樂壇,極為稀有的能夠同時擁有詞曲創作能力的女歌手。甚至可以這麼說,在後來的香港樂壇,雖然商業上越來越成功,但卻越來越少見兼具詞曲創作才華的歌手,尤其是在女歌手層面,更幾乎是荒蕪一片長達二十年。

不過,《香港城市民歌》推出市場後,真正出圈的作品,卻是區志華詞曲,並由區桂芳和葉源春合唱的《問》。

區桂芳即另一個香港民歌王子區瑞強的妹妹,而這首《問》也成了區桂芳唯一一首正式灌錄的作品。此後的她,除了幫哥哥做和聲及做幕後之外,就再也沒有走到前臺。

莫文蔚翻唱的《初戀》,背後有一段香港民歌的歷史

而關於《問》這首歌曲,現在很多歌迷熟悉的,恐怕就是張學友和關淑怡在九十年代的翻唱版本。

在《香港城市民歌》這張合輯裡,最後一首由李穎康作曲,楊國華演唱的《城市外的清晨》,也算是香港城市民歌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比較接近於Simon and Garfunkel那樣的民謠曲風,旋律悅耳、編曲清新、和聲優美,而音樂文字則更偏向於逃避都市的田園詩。

這其實也是香港城市民歌和臺灣現代民歌運動的重要區別,前者更侷限在一種音樂表達形式上,而後者則涵蓋了年輕一代的覺醒意識,包括了更多文化的內涵,甚至還有鄉愁、歷史、勞工等等的反思型延伸。

這種音樂屬性的不同,也決定了香港城市民歌,很難在音樂層面上,能夠透過不斷的疊代,形成一種有體系的音樂文化。最終在歐陸舞曲、日本流行,以及本港的武俠劇歌,和借鑑日本偶像造星文化的夾擊下,很快就全面潰敗,並退出了香港流行音樂的歷史舞臺。

而說回《城市外的清晨》這首作品,其實林志美和作曲李穎康、主唱楊國華,還有一個共同的民謠組合Delta。就在參加完第一屆“城市民歌公開創作大賽”之後不久,他們還參加了1981年的“工人歌唱比賽”,並以一首翻唱曲《A World of Our Own》奪冠。

雖然《香港城市民歌》這張合輯不算特別成功,但CBS/SONY還是很快又發行了另一張《香港城市民歌ENCORE》,算是把第一屆“城市民歌公開創作比賽”的資源用到了足。

莫文蔚翻唱的《初戀》,背後有一段香港民歌的歷史

在這張合輯裡,林志美同樣唱了三首歌:《風箏》、《孤想》和《感情的段落》,其中的《風箏》,依然是她包攬詞曲的作品。而後來拿到“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的《感情的段落》,除了詞壇名家鄭國江填詞之外,作曲人則是當年顧嘉輝的年輕弟子周啟生。

《風箏》和《感情的段落》,也是這張合輯裡最為出圈的作品。

與此同時,林志美在《香港城市民歌ENCORE》合輯裡,還為Delta組合的搭檔楊國華,填寫了後者作曲並演唱的《失落》。

莫文蔚翻唱的《初戀》,背後有一段香港民歌的歷史

一年半後,開始並無意進入商業歌壇發展的林志美,最終被CBS/SONY說服簽約,並趕在會考前,錄製完成了個人首張專輯《林志美》。這其中,《情人路》成為了香港電臺的冠軍單曲,而《你的眼神》則登上了商業電臺的榜首。

最終,林志美的這張同名專輯,以超過十萬的銷量,成為1983年香港樂壇的雙白金唱片,對於一個新人來講,這個起點可以說是相當的可以了,至少會讓現在的香港歌手羨慕不已。要知道如今的香港樂壇,所有歌手在一年裡發行的實體新專輯銷量,加起來都很難達到10萬張這個數字……

1982年,香港電臺還主辦了第二屆“城市民歌公開創作比賽”,當時總決賽的評審,包括了顧嘉輝、泰迪羅賓、羅永輝、盧國沾、鄭國江、葉漢良(卡龍)和周慕瑜等大佬,並邀請了張德蘭、區瑞強、蔡楓華、張明敏、王雅文、夏妙然、鄧惠欣和費玉清等歌手,作為表演嘉賓。

最終,李大安詞曲的《誰造》,獲得了“新曲新片語”的冠軍,亞軍和季軍,分別是古倩雯的《吾鄉吾土》,以及譚雲生作曲、區志華填詞的《桃園夢》。

而“舊曲新片語”的前三名,分別是林敏恆的《人》、潘源良的《望鄉》和羅卓為的《晚浪》。

第二屆“城市民歌公開創作比賽”裡的大部分作品,同樣被灌錄成了唱片,並以《香港電臺城市民歌創作比賽82優勝作品選》的名字推出,只不過這一次的發行商,不再是CBS/SONY,而換成了香港本土的廠牌“永恆唱片”。

莫文蔚翻唱的《初戀》,背後有一段香港民歌的歷史

和CBS/SONY借合輯力捧林志美一樣,“永恆唱片”同樣借這張合輯,力捧了在兩組都未入三甲的李麗蕊,她也成為合輯裡,唯一一位擁有兩首作品的歌手。

這兩首歌曲分別是《我願》和《快樂將煩惱盡忘記》,後者由黎明陽詞,而他也是李麗蕊的同校學長。

巧合的是,第二屆“城市民歌公開創作比賽”和第一屆一樣,也為日後的香港樂壇,挖掘了一個重要的幕後音樂人,她就是《吾鄉吾土》的作者古倩雯,即後來的古倩敏。張學友的《不老的傳說》、《紐約司機駕著北京的夢》,以及鄭中基的《你的眼睛背叛你的心》,就都出自古倩敏之手。

當然,古倩敏傳播最廣,甚至影響無數幼兒的作品,還得說是《別看我只是一隻羊》。

在《香港電臺城市民歌創作比賽82優勝作品選》之後,“永恆唱片”還發行了另一張民歌事輯《身在FOLK中》,後來成為“太極”樂隊中堅的雷有輝、雷有曜兄弟,以及鄧祖德,也在這個合輯裡亮相,而他們身上的民歌烙印,甚至是很多熟悉“太極”樂隊的歌迷,都不太瞭解的歷史。

莫文蔚翻唱的《初戀》,背後有一段香港民歌的歷史

除此之外,在1982年到1984年之間,還有一系列的民歌唱片在香港推出,比如《香港城市組曲》、《香港校園創作民歌專輯》、《靈芝草——香港青年創作專輯》、《嘉莉娜的憂鬱》、《青蔥小徑》和《我地嘅》等等等等。

但還是如之前所說的,由於香港城市民歌題材單一,所以無論是創作延續性,還是商業拓展性上,都很難形成一種持續效應。

更重要的是,香港民歌手相比臺灣民歌手,由於數量的不足,更無法形成衝擊主流審美的群體出現,從而樹立新的音樂話語權。所以即使有像林志美這樣的優秀民歌手,但在進入主流製作領域之後,同樣會被同化並模糊了民歌的印跡。

比如像《什麼是緣份》這張專輯,雖然在選曲上,肯定會和公司同期的歌手,如蔡楓華、甄妮等有所區別,但大體的製作走向、曲風分配,其實又是很接近的。專輯同名曲《什麼是緣份》,如果交給徐小鳳演繹,也不會有什麼違和感。

而說到徐小鳳,1978年從“永恆唱片”轉檔至CBS/SONY的她,也在香港的“新力唱片”,留下了四張經典的專輯。其中,1981年發行的《新曲與精選》中的《風的季節》,和1978年《風雨同路》裡的《人生滿希望》,更是小鳳姐音樂生涯裡,非常重要的代表作。

《風雨同路》,也是香港CBS/SONY成立後的首張原創專輯,當時封底的顯示的公司全稱,是CBS新力香港有限公司,而地址為:香港幹諾道中122-124號海港商業大廈22樓。

莫文蔚翻唱的《初戀》,背後有一段香港民歌的歷史

《風的季節》由湯正川填詞、李雅桑作曲,這個創作組合,在《什麼是緣分》裡,還給林志美創作了《著了魔》。與此同時,湯正川還為顧嘉輝的曲,填寫了《年青的感覺》的這首歌詞。

湯正川最重要的身份,其實還是唱片騎師,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DJ。

在七十年代的香港,香港商業電臺有13位非常受歡迎的唱片騎師,這就是傳說中的“六啤半”。啤是Pair的音譯,六女七男的“六啤半”恰好正是六對半——13位整。

讓我們記住這“六啤半”的名字,關西蒙、曾路得、鍾保羅、盧業瑂、俞琤、楊振耀、湯正川、陳少寶、樂仕、錢錢、朱明銳、蘇施黃及梁安琪。

莫文蔚翻唱的《初戀》,背後有一段香港民歌的歷史

這些名字中,有些發過唱片,有些演過電影,有些後來成為了香港樂壇重要的幕後人。比如陳少寶就是“新藝寶”的創始人,鍾保羅就是那個在《失業生》裡除張國榮、陳百強之外的另一個“三劍俠”,俞琤後來成了商臺的高層,而曾路得、盧業瑂等還曾經跨界發了唱片,曾路得的歌手身份,對不知道“六啤半”的內地歌迷來講,甚至還更為出名一點。

湯正川同樣以歌手的身份亮相過,他和黃綺加在“娛樂唱片”發行的專輯《尋知己》,也是1982年香港樂壇很重要的唱片之一。

莫文蔚翻唱的《初戀》,背後有一段香港民歌的歷史

最後回到《什麼是緣份》這張專輯,除了《什麼是緣份》、《初戀》之外,我還要特別推薦改編桑田佳佑《夏をあきらめて》的《營火》,雖然林志美的演唱,在音域上壓得有些低,但那種輕熟味,聽起來真的非常美。

而翻唱Mike Oldfield名作《Moonlight Shadow》的《月影》,被很多人評論為遠遠不及原唱,但在我聽來,林志美這個粵語版本,雖然用了原版的編曲,甚至還延用了那種延時的和聲設計,但因為《月影》的延時效果用得更足,聽起來甚至更有效果上更夢幻。

專輯也收錄了林志美的兩首作品,《進我生命裡》和《蝴蝶夢》,而聽《蝴蝶夢》時,總是覺得後來王傑和葉歡的那首《你是我胸口永遠的痛》,和這首歌曲的旋律很像。

莫文蔚翻唱的《初戀》,背後有一段香港民歌的歷史

沒別的意思,只是想證明愛老師見多識廣而已,你也可以當我胡說八道的。

關於林志美的《什麼是緣份》專輯,就是這樣的。

TAG: 香港民歌唱片林志美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