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後一次大敗,明軍被困月餘,卻折兵損將數萬人,北元不堪一擊

明朝對此不能熟視無睹。1372年(北元宣光二年,明洪武五年)正月,明太祖兵分三路,共15萬騎兵分進出徵漠北、河西,意圖殲滅王保保,“永清沙漠”,徹底肅清殘元勢力。

明朝最後一次大敗,明軍被困月餘,卻折兵損將數萬人,北元不堪一擊

面對明軍空前規模的攻勢,王保保拯救了岌岌可危的北元。他派遣遊騎誘敵深入,成功包圍並重創了明軍主力名將徐達率領的中路軍。明軍被困月餘,直到五月上旬才得以突圍,卻已折兵損將數萬人。此役是為明軍與北元軍作戰數年來首遭慘敗,也意味著節節敗退的北元終於穩住了陣腳。

可惜,較之如旭日東昇的大明王朝,北元終究已是夕陽西斜。愛猷識理答臘1378年去世,廟號昭宗,能夠平安度過餘生已屬不易。其子(一說為其弟)脫古思帖木兒(年號“天元”)即位後,形勢再度急轉直下。1381年,明軍攻佔雲南,北元梁王自盡。1387年,明軍兵發遼東,北元太尉納哈出率眾20萬出降。納哈出是成吉思汗麾下名將木華黎後裔,遼東方面的地方實力派。他的投降等於斬斷了北元朝廷的左臂,使東北地區北元與明朝的力量對比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納哈出剛剛降伏,朱元璋便決定立即乘勝出擊,一鼓作氣翦滅北元——“肅清沙漠在此一舉!”

明朝最後一次大敗,明軍被困月餘,卻折兵損將數萬人,北元不堪一擊

洪武二十一年(1388),大將軍藍玉率15萬之眾,出大寧(今內蒙古寧城一帶),到達慶州(今內蒙古巴林左旗西),偵察得知脫古思帖木兒就在捕魚兒海(今貝爾湖)、克魯倫河一帶遊牧。四月,藍玉指揮明軍從間道馳進,穿越沙漠,直搗脫古思帖木兒老營。當時捕魚兒海一帶大風揚沙,遮天蔽日,當藍玉指揮明軍發起突襲的時候,北元軍隊倉促應戰,被明軍打得落花流水。脫古思帖木兒僅率數十騎狼狽逃跑。明軍招降部眾7萬餘人,並獲馬駝牛羊15萬匹。

眼看北元大勢已去,明軍班師回朝途中,軍行所至,生活在今天東北的一些蒙古部眾相繼歸降。明廷在當地設泰寧(起初在今洮兒河畔洮南地方)、福餘(起初在今瑚裕兒河、綽爾河之間的齊齊哈爾方面)、朵顏(起初在今綽爾河與嫩江交匯地區)三個羈縻衛所,稱為“兀良哈三衛”。他們在形式上內附明朝。明人則稱三衛是“不能絕,亦不可絕”的耳目和藩籬。

明朝最後一次大敗,明軍被困月餘,卻折兵損將數萬人,北元不堪一擊

本文為大魚號獨家稿件,未經大魚號許可禁止轉載

TAG: 北元明軍古思帖木兒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