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居》:十年後才讀懂,小貝不借六萬塊的做法,究竟有多清醒

如果你有情感方面的問題,可以隨時來找我傾訴哦

讓我做你最好的傾聽者,聆聽你內心最真實的聲音

《蝸居》:十年後才讀懂,小貝不借六萬塊的做法,究竟有多清醒

作者:花語遲

原創不易,抄襲必究,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

注|原著與電視劇有出入

“你姐是你姐,你是你,你這樣把我們的生活全都壓在你姐姐身上,那我們還過不過了!”

這句話無疑傷到了海藻,卻也是最令人醒悟的痛徹心扉。

《蝸居》:十年後才讀懂,小貝不借六萬塊的做法,究竟有多清醒

然而,從海藻執意要將自己的一生都賭到自己的姐姐身上的時候,她與小貝之間的感情,便早已有了註定。

十年後才明白:

小貝不借六萬塊的選擇,到底有多清醒,又到底擊碎了多少人藏在暗處最不可言說的親情之痛。

《蝸居》:十年後才讀懂,小貝不借六萬塊的做法,究竟有多清醒

不願借六萬塊,是狠心更是清醒

生活永遠是自己的,將自己的生活押寶在旁人身上,無疑於火中取慄,自斷生路。

《蝸居》:十年後才讀懂,小貝不借六萬塊的做法,究竟有多清醒

海藻說小貝不能明白自己同海萍之間的感情,這沒錯,因為,作為獨生子,小貝是很難感受到那種相依為命的感覺的。

小貝試圖對海藻的選擇和付出感同身受,但不幸的是,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是感同卻無法身受的。

然而,海藻問小貝借錢,想要他來為自己姐姐的選擇買單,一次又一次,小貝是不允許的。

小貝說:

如果這是最後一次,這錢我快要掏,如果所有的事情能因此解決的話。

《蝸居》:十年後才讀懂,小貝不借六萬塊的做法,究竟有多清醒

海藻埋怨小貝冷血,但同樣的,小貝如此做也正是因為看透了海萍如此做自私的本質。

海萍要買房子,作為受過姐姐照顧的海藻自然要幫扶,但她的做法應當是量力而行,而非是一股腦兒像賭博一般,將自己的全部身家搭進去,來用自己的未來替旁人的願望買單。

後來的海萍對於海藻,已經不是一次明目張膽地利用了,而是光明正大的滋擾。

更何況,海藻已經借過一次了,而這是第二次。

而且,憑海萍的胃口,是斷然不會滿足的。

《蝸居》:十年後才讀懂,小貝不借六萬塊的做法,究竟有多清醒

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問題:

從決定要買房子開始,海萍便幾乎開始波及了身邊所有的人。

蘇淳,海藻,小貝,自己的父母……但凡能跟買房扯上點兒聯絡的人,海萍幾乎都找了個遍,也借了個遍,現在每個人看她都是唯恐避之不及。

事實上,小貝的不借六萬塊,是清醒,更是最為正確的選擇。

事實證明:

郭海萍的買房程序,幾乎間接在拖著每個人入地獄。

《蝸居》:十年後才讀懂,小貝不借六萬塊的做法,究竟有多清醒

即便她是為了自己的孩子,作為一個母親,來為自己的孩子為自己的家庭著想這固然無可厚非,但她所做的最錯誤的地方,莫過於是把自己的人生意願強加到他人的頭上,為自身的利益而觸犯他人的底線。

海萍在買房的時候,拖上了身邊能拖的所有人來為她的房子,為她的母愛買單。

海萍如果提前知道海藻為自己買房付出瞭如此大的代價,那她還會選擇如此嗎?

答案是肯定的。

《蝸居》:十年後才讀懂,小貝不借六萬塊的做法,究竟有多清醒

從她得知海藻同宋思明在一起給她帶來巨大好處,卻從未嚴肅制止的那一刻開始,海萍已在心中做出了取捨。

事實證明,無論她知不知道,她都會提前做出這個決定。

因為,那時候的海萍,心中的天平早已傾斜向了自己的孩子,而非自己的妹妹。

從海藻主動選擇為海萍的私慾開始付出的那一刻開始,海萍便註定會捨棄掉她。

而人心一旦偏了,便註定會有失公允,還有底線。

《蝸居》:十年後才讀懂,小貝不借六萬塊的做法,究竟有多清醒

孩子,成為了海萍的底線,而親情,則對於現在的她而言,有另一層含義。

野心比不上能力,慾壑難填

如今再看《蝸居》,只覺得小貝不願意借錢,是最為清醒的選擇。

《蝸居》:十年後才讀懂,小貝不借六萬塊的做法,究竟有多清醒

有人說:

如果當初小貝借那六萬塊,或許他就不會失去海藻了。

可事實上,無論他借不借這筆錢,郭海藻都會因此淪陷。

海萍的野心要遠高於自己的能力,而當一個人能力不住卻有忍不住去肖像那些原本自己夠不著的東西的時候,她必然會去做出一定的犧牲,而作為既得利益者,被犧牲者必然不是自己,而是旁人。

即便沒有宋思明的出現來誘惑海藻,帶領他走入深淵,也會有旁人。

《蝸居》:十年後才讀懂,小貝不借六萬塊的做法,究竟有多清醒

何況,海藻真的只是因為單純的親情而要幫助海萍嗎?

書中甚至提到,海藻對於海萍如此瘋狂且沒有底線的幫助,甚至帶有一種虛榮感。

小貝不借六萬塊,只是因為他看穿了海萍就是一個“無底洞,”並不是因為他不愛海藻。

海萍慾壑難填,從一開始,她如果真的定下來不去如此苛求,也未必造就今日的困境。

相反,小貝的這種方式才是真的在幫助海藻學著“斷舍離。”

海藻其實一直都依附在海萍的身上,沒有進行真正的斷奶。

《蝸居》:十年後才讀懂,小貝不借六萬塊的做法,究竟有多清醒

即便是生理上她離開了海萍的幫助,尚且正常,可心理上卻是完全沒有成熟的。

有時候,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便是如此,海藻如果真的想要和小貝在一起共同生活,共同構成一個家庭的話,那她便必須學會自私,才能迎來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

海萍婚前和婚後,對待海藻的態度其實完全是兩個樣子的。

我們可以發現:

結婚前,海萍視海藻這個妹妹為第二生命,結婚有了孩子後,海萍則將海藻當成了隨時都可以利用的棋子,當成了一枚輔助工具。

《蝸居》:十年後才讀懂,小貝不借六萬塊的做法,究竟有多清醒

或許,早在一開始,小貝便發現了一個問題。

男人在利益上的警覺性和能力,要遠高於女人。

而海藻在宋思明與小貝之間選擇了前者,自始至終,她都一直是那個想做小女人的海藻,而非是那個想要同小貝並肩前行的海藻。

很明顯,小貝顯然是駕馭不了海藻的,而海藻也註定不會為自己的愛情做出犧牲,來放棄自己多年來的親情,兩邊的分歧其實早在很久之前便已初見端倪:

早在海藻與小貝戀愛的時候,一切的問題便早已暗暗隱藏,暗藏爆發危機。

《蝸居》:十年後才讀懂,小貝不借六萬塊的做法,究竟有多清醒

無論是否是真正的愛,如今再多說也是無意的。

海藻心中的天平傾斜向了小貝,而小貝心中的天平傾斜給了理性,兩個人同道而不同心,分道揚鑣這件事,註定是註定的。

潘多拉魔盒的秘密

人有時候是不得不向現實低頭的。

《蝸居》:十年後才讀懂,小貝不借六萬塊的做法,究竟有多清醒

但海藻的這種低頭,則無異於是在在向底線低頭。

人有我無的自尊心,乃至她一直都在自我感動的扶助,一直都在促使著海藻走向一個可怕的深淵。

宋思明的出現,其實更像是一個吸引海藻走入深淵的潘多拉魔盒。

慾望一旦被開啟,便幾乎難以合上,直至進入一個無盡的深淵才肯罷休。

生活與生活之間,其實從來都有著不同的邊界。

《蝸居》:十年後才讀懂,小貝不借六萬塊的做法,究竟有多清醒

小貝不願借六萬塊,最終也失去了海藻,但同樣的,他一直都很清醒。

潘多拉魔盒的秘密,成為了所有人閉口不言的選擇。

海藻雖然為金錢和唾手可得的舒適生活選擇成為宋思明的二奶,卻也失去了自由,失去了靈魂,徹底成為了對方的禁臠。

而臣服於慾望,最終也會將自己終結於慾望。

《蝸居》:十年後才讀懂,小貝不借六萬塊的做法,究竟有多清醒

人做出什麼選擇的時候,便註定會付出什麼樣的代價,一切事物都是有代價的,任何事情都在潛在的時間裡標好了價碼,最終看到結局,不過是時間早晚問題。

故事的結局裡,只有及早抽身的小貝獲得了救贖,海藻最終為自己的慾望付出了代價,失去了一個女人一生最為寶貴的東西,而宋思明也為自己的貪念與瘋狂付出了生命。

結局至此,只覺令人唏噓,卻也令人無比清醒。

《蝸居》:十年後才讀懂,小貝不借六萬塊的做法,究竟有多清醒

因為:

“他們不知道,得到權利的同時意味著承擔同等的義務,如果得不到相應的回報,再熱忱的愛戴也會消退。”

作者:花語遲,自由撰稿人,兼具浪漫主義與理性主義,專注女性成長與情感方面的寫作,勵志做一個努力寫作,熱愛閱讀的女漢子。

熱愛文字之美,賣字為生,相信有一天會成就更好的自己。

目前文筆淺薄,尚在磨礪中……

TAG: 海藻小貝海萍自己六萬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