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那些我們對市井的誤解

散文:那些我們對市井的誤解

人無論走到什麼地位,終歸是離不開市井的。市井是嚼在嘴裡的味道,是籠罩在身上的塵煙,是走過的尋常巷陌,是住著棲身之所。銅牆鐵壁的城市,如沒有市井的滲透,便沒有了柔軟的格調。剛柔相濟,方為生活。

我們是生活在市井裡的客,匆忙之下稍有留意,遊走在市井之間。有些人是守在市井裡的主人,一家小店,一個小攤,以此謀生,養家餬口。客人和主人隨時隨地可以轉換身份,無非是進入或遠離。人生的歡喜、愁腸,多由此而來。

市井自帶江湖屬性,江湖不是“打打殺殺”,是人情世故。人情世故亦是“打打殺殺”,更容易使人走上絕路。好在,市井陋巷多縫隙,絕處逢生東山再起或有偶然,踏實下心來求個生存,當真不難。晨起清涼暮夜寒,中間的日出金黃,照人暖。

我們對市井的誤解,實則是對江湖的誤讀。江湖,乃是生活的寬度和廣度,不是偏狹。常有人認為江湖就是流裡流氣,是橫行霸道,是目中無人,大謬矣。那是沒有規則的江湖,沒有規矩的市井,不容於世間。

前不久看一個美食紀錄片,恰好錄到了我在過的某個城市,熟悉某個飯店。飯店老闆喜好喝酒,經常有客人來,他不招待的事情發生,產生口角更是家常便飯。可在片子裡,好酒不講理的老闆成了市井“豪客”,酒蒙子成了性格豪爽的表現。

散文:那些我們對市井的誤解

我驚訝的,不是拍攝者的不明就裡胡說八道,畢竟在利益面前,少有人能保住一分底線,我驚訝的,是這家店竟然還能開下去。八卦心起,打電話給

那個

城市的朋友,朋友聽後大笑:“旅遊城市嘛,只要地段好,只要有點特別,總不至於那麼快關門。”

憶起幾年前,老闆剛開店時還是不錯的。飯菜有特色有口味,人也和善。一兩年時間,著實留了不少老顧客賺了不少錢。可惜,他不知從哪裡學來一套經營思路,開始了一系列莫名其妙的操作:點菜沒有時,不再抱歉,而是粗聲告訴你,今天這菜不做,想吃別的就點,不吃走人。老客人以為他在玩笑,說一句:“哎呦,這氣勢真是不一樣了。”他立馬接話,想吃吃,不吃滾蛋。

有好酒之人與友小酌,超過八點半,不管你吃完沒吃完,老闆開始趕人,熄一半燈、嘮叨,然後自己喝酒,想要加菜,對不起,沒有,我歇了。

這麼神奇的老闆,老顧客漸漸不來,更神奇的竟然有人慕名前來感受豪橫,讓人難以理解。

直到後來,我看了很多人拍攝的個性小店,方知曉,哦,原來這也是一種經營方式,新奇,我不喜歡。

散文:那些我們對市井的誤解

當有人想利用市井之時,可以把它生生從日常中剝離,以吸引不知市井真意之人的窺探。

人們對市井的另一個誤解是苦難。人生是苦瓜,哪怕你擠乾淨了苦水拌上白糖,也苦。問題是,沒這點苦,你不下火,沒這點苦,你嘗不出甜。不知從何時開始,市井成了“底層”人民的生活,需要掀開展示。

揭了蓋兒的市井,一切人變得可疑。這位掃地的大爺怎麼在馬路上吃饅頭,苦;那位撿垃圾的大媽為了礦泉水瓶不顧臭氣熏天,苦;工地幹活的工人,頂著偌大的太陽,苦……

然後呢?然後,該賺錢的賺,該流淚的流,彼此滿意,拍拍屁股走人。懶得回家做飯的大爺繼續掃地,天性節儉的大媽領著退休金,幹活的工人琢磨著,這麼點活,幹完了回家。少有人真的在意他們漫長人生的喜怒哀樂,同情或鄙視弱小,仇視或羨慕強者,實是市井常態,人之常情。心中市井的人看市井,總是多了類似買賣的對比,當某一方面超過了“價效比”,便會有精明的人來買賣一場。

無端的誤解,有意的“誤讀”,市井文化漸漸轉換了模樣,有了煙火以外的縹緲:街市上難現人頭攢動,路兩邊不再鱗次櫛比。我們把生活圍起了牆,上面裝點著“禮貌”的燈。人與人之間不再信任,花言巧語的表演反而贏得人情。市井江湖由現實走向虛擬,隔著的薄薄的螢幕遮住了人性。我想相信,無論市井變成了什麼樣子,終會回到本真。沒有煙火氣的市井,久了,也就厭了。畢竟,人與人的相處,日久方能見人心。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風舞鷹翎

TAG: 市井江湖老闆誤解打打殺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