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最稀缺的能力,是深耕自己(深度好文)

作者:

沫小童

(富書作者)

莊稼人耕作播種前,都有一項重要的農事活動——

“深耕”。

它意指:當一塊田地要播種、插秧之前,先須犁田,把田地深層的土壤翻上來。

這樣可以提高土壤肥力,還能防農作物倒伏,除雜草,有利於作物生長髮育,增加收成。

深耕細作,是農民的一種智慧,而我們最缺的就是這種智慧。

在這個浮躁的社會,

一個人最稀缺的能力,就是深耕自己。

而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像莊稼人一樣,踏實深耕細作,專注在一個領域專注提升自己,然後收穫碩果。

一個人最稀缺的能力,是深耕自己(深度好文)

一個人最稀缺的能力,是深耕自己(深度好文)

不深耕的人,常常碌碌無為

問問你自己,是不是也曾有過這樣的經歷?

看到別人在某一個領域賺了錢,取得成就,就立馬跟風,可一段時間後沒達到預期成果,就想放棄,見異思遷別的專案。

聽到別人說“做這件事肯定走不遠”,於是淺嘗輒止,或乾脆放棄,等到別人做成功了,就後悔說,這事如果當初我堅持下來,肯定能做的更好……。

這種情形是不是很真實。

這讓我想起李笑來總結的“三大坑”:

一、莫名其妙地湊熱鬧;二、心急火燎地隨大流;三、為別人操碎了心。

初看覺得可笑,但再看卻感嘆言之有理,我們99。99%的人都踩進了這三大坑內。

很多時候,你之所以碌碌無為,不是你沒能力,智商不高,而是你做事總是七分鐘初心,三分鐘熱度,沒有踏踏實實地深耕堅持下去。

結果,導致之前的努力,付諸東流。

就像那個挖井人,地下不是沒有水,但為什麼挖了好幾處都沒有見水?

原因在於,他總是在快要挖到水時,就選擇了放棄,然後到另一個地方再挖,又會出現同樣的情況。

人生就是這樣,越急功近利,太心浮氣躁,到頭來只會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傑克·特勞特在《定位》裡說:“如果什麼都做,將會一事無成。最好聚焦於一個東西,讓自己成為獨一無二的專家,而不是什麼都乾的通才。”

一個人最稀缺的能力,是深耕自己(深度好文)

前不久,出門吃飯,碰到大學同學,很震驚他在披薩店打工。

他學的是體育特長專業,擅長各種運動。

畢業後,應聘到某中學當編制內體育老師,工作一個學期就深受師生喜愛,被評為優秀老師,還參加各種比賽獲獎,應該前途光明才是。

可,因為聽別人說銷售賺錢,於是他辭職投身銷售,做了不到兩年,實在不喜歡看人臉色和參加各種應酬,就選擇了辭職。

之後他發現還是當老師適合自己,但因為不常訓練,之前的技能早就生疏了,回去學校只能當合同老師。

他不甘心,於是,選擇進入公司做行政,每天重複做著瑣碎事沒有大的進步,薪資比學校還低,待了一年多他又辭職了。

辭職後的他,迷茫消沉了,當同年畢業的同學基本都升職加薪,而他卻盲目在底層摸爬滾打,無所作為。

做事太不踏實,每件事都想做,可每件事都做不好,結果走到了這山,卻錯過了那山,落得一事無成。

滴水能穿石,不是因為水滴的力量大,而是源於聚焦的力量。

真正厲害的人,往往不是通才,而是專才,是有定力,能夠在一個領域深挖下去,這樣才能挖到甘甜的井水。

一個人最稀缺的能力,是深耕自己(深度好文)

一個人最稀缺的能力,是深耕自己(深度好文)

懂得深耕的人,常常出類拔萃

知乎上大熱過這樣一個問題:“優秀的人,因為什麼原因而優秀?”

一個高贊答案:“過人的專注力。”

比爾。蓋茨曾經被問到成功的秘訣,他只給出了一個詞:“Focus”

(專注)

專注,是這個時代最稀缺的能力。

實際上,

真正厲害的人,都是極度專注,懂得深耕自己的。

日本著名動漫大師宮崎駿,堅持了16年,才做出了自己的第一部動畫,默默耕耘了21年,才做到從籍籍無名到享譽全球。

數學家安德魯·懷爾斯,十幾年默默無聞只做一件事情,40歲才描繪出一個完美的指數圖形,破解了350多年的費馬猜想,摘得了數學界的桂冠。菲爾茲獎。

作家劉震雲說過:“大師都是很笨的人。”

誰能沉得住氣,懂得水滴石穿的毅力,誰就能熬過寒冬,看到春暖花開。

日本有個詞語叫

“工匠精神”

,其核心是:

不僅僅是把工作當作賺錢的工具,而是樹立一種對工作執著、對所做的事情和生產的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

一個人最稀缺的能力,是深耕自己(深度好文)

今年3月1日,海底撈釋出了一則管理層任命公告:創始人張勇卸任CEO,其接任者是楊利娟。

從“最牛服務員”到海底撈CEO,從月薪百元到身家超百億,她憑的就是這樣的精神。

僅有小學文憑的她,為了還債,十幾歲就在餐館當服務員,意外成為了海底撈的員工,為了拓開市場,她把能用的辦法都試了個遍。

工作之餘,張勇要求員工多看書,會寫總結,會打字和基礎使用電腦,最好還要學會開車。

除了楊麗娟,其他人都在背後抱怨要求多。

她下班的早就會去書店看書,去網咖學打字練技能,她努力達得到要求。

所以當海底撈實現電子資訊化管理後,她直接就跟上了公司的節奏。

即使有人高薪挖她,她直接拒絕繼續深耕海底撈,跟隨張勇南征北戰。

她一口氣在海底撈做了27年,她吃過了別人咽不下的苦和累,經歷過別人無法承受的困難和壓力。

從最普通的服務員起步,一步步升級,最後登上財富榜單,成就了今天的楊利娟,

她曾在接受採訪時,雲淡風輕地說:

“無論你處於什麼行業,確定好自己喜歡的領域之後,紮根深耕……

這10年時間如果在某一領域沉澱下去,把每一件看似簡單的事情都做好,一定會幹出一些成績的。”

沒有誰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前面的日子可能是艱難險阻,會受到很多質疑。

但只有堅持一步一腳印往前走,積累經驗,然後不斷精進自我,豐滿羽翼,才能振翅高飛,收穫更廣的天地。

有句話叫:“躬身深耕者,是任何時代的王者。”

成功最大的捷徑就是沉下心來學習,不斷打磨提升自己,把事情做到極致,才能得到命運的饋贈,才能逆襲人生。

一個人最稀缺的能力,是深耕自己(深度好文)

一個人最稀缺的能力,是深耕自己(深度好文)

一個人最稀缺的能力,是深耕自己

成年人的世界,有一個扎心的真相:要麼出眾,要麼出局。

哈佛大學曾對畢業生做過長達25年的跟蹤調查,調查發現:

只有13%有清晰目標的人,會堅持不懈地朝著既定的目標努力,並最終收穫成功;

剩餘87%的人由於缺乏目標或目的。

頻繁換行業,縱使每日匆匆忙忙,卻也只是隨波逐流,毫無收穫。

事實證明,

一個人有方向、有定力深耕一個點,定能行穩致遠,獲得最為豐厚的回報。

不管是哪一個領域,以微小優勢持續迭代,就能產生多麼巨大的力量。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說:“如果你把精力,完全放在一件事情上,那你一定能取得成功。”

前不久,36屆大眾電影百花獎上,張譯再次憑藉《懸崖之上》榮獲百花影帝,再次證明了他的演技。

一個人最稀缺的能力,是深耕自己(深度好文)

記得去年,他在獲得金雞影帝后,他講了一句話:“老天眷顧可憐人。”

一句話道盡了,他這二十多年背後無數辛酸和苦楚。

當年他決定走演戲這條路時,很多人都勸他放棄:“在這個圈,不夠好看,也不夠醜,這是你致命的缺點。”

胡玫在拍《喬家大院》時曾意味深長地跟他講:“男演員要是在28歲之前還沒有出頭,就回家洗洗睡吧。”

那年,他27歲,離胡玫說的28歲,只差一歲。

不是沒想過改行,但真的不甘心,他沉下心來,決定和自己死磕到底。

於是,他不停地跑劇組,到處推銷自己。別人當主角,他做場記、跑龍套,這一跑就是5年。

為了一個替補角色,他一得空就偷偷練習,把臺詞背得滾瓜爛熟;

為了能說更地道的方言,他融入當地去生活,還自制了一本“方言手冊”;

拍攝《攀登者》時,為了準確表達情緒,他赤著雙腳踩在大雪裡,凍壞了半個腳掌。

他知道接廣告、上綜藝賺錢,但他從不接,只深耕自己的演技,他明白,腳踏實地演好每一個角色才是最靠譜。

正是無數次與自己的死磕,他被看到了,好的資源都找上了他,才有了現在的雙影帝榮譽。

一個人最稀缺的能力,是深耕自己(深度好文)

後來,他在《追兇者也》一段街頭吃麵的戲,直接被收進北影教材。

所以,他在頒獎臺上講的那句話:“老天眷顧可憐人。”

事實是“老天眷顧努力的人。”。

《易經》裡有卜辭:“初九:潛龍,勿用。”

一鳴驚人的前提是厚積薄發,一步登天的基礎是韜光養晦,這是張譯深耕自己的真實寫照。

知名知識管理專家田志剛提過,真正的有所成就,主要是兩個因素:靠譜的目標和持續地努力。

我們需要持續深耕,但不是盲目沒意義的堅持,推薦三個方法論:

1、

明確可行、靠譜目標

:在目標明確的情況下,做好清晰的戰略規劃,方向對了,才能事半功倍。

2、

持續專注努力

:淺嘗輒止是專注最大的敵人,只有下大功夫去學習、實踐、才會有積累收穫。

3、

分析問題,定期覆盤

:遇到瓶頸期和倦怠期是很正常的,持續地分析和覆盤找到原因,及時修正調整,才能得到正向反饋。

欲當大事,必須篤實。如果心急火燎地隨大流,終究一事無成;踏踏實實地深耕細作,才能結出碩果。

成大事者,可能一生只做一件事,雖慢,但就像流水般綿綿不絕,只要足夠有毅力不斷向前,當能力積累到了一定高度,終將有機會掀起波潮來。

一個人最稀缺的能力,是深耕自己(深度好文)

一個人最稀缺的能力,是深耕自己(深度好文)

曾看過一個調查資料:

任何一個行業,普通人才都差不多,但優秀的上限很高,優秀人才是普通人才能力的20倍。

一個人最稀缺的能力,是深耕自己(深度好文)

每個行業都有優秀頂尖人才,而堅持深耕,把所該做的事情做到熟稔極致,就是跨越平凡抵達成功最簡單的方式。

就像,我們不知道風什麼時候來時,不能只站在那兒等,而是要利用等待的時間,深耕積累,升級自己,等風來了,才能送你上青雲。

所以,在你的領域裡深耕下去,努力做一個擁有“20倍能力”的人吧。

你會發現,這其中的疊加效應會讓你收穫意想不到的驚喜。

點個贊,最後,願你成為一個“孤持的莊稼人”,踏實深耕細作,然後等待被命運賞識。

一個人最稀缺的能力,是深耕自己(深度好文)

作者簡介

沫小童,富書專欄作者,不傾國、不傾城,做一個自律、溫暖、有愛的90後寫手

TAG: 深耕專注一個自己深耕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