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如琉璃,靈飛點犀

心如琉璃,靈飛點犀

一夜入秋,秋風落在樹梢,木葉凌空搖曳。

倚窗而坐,涼風穿堂入戶,空中流逸著絲絲檀香;綿綿秋思,宛如墜落冷滴,雨後增添了不少秋意。

一番幽致,引人入勝。

心如琉璃,靈飛點犀

每到這個時候,我總想起一段優美的文字。“一天,我漫步路過一戶頗為不俗的人家。但見其庭院深深,樹木蒼然,地上鋪滿了落花……透過門簾的殘破處,看到屋裡有一位二十來歲、風神俊朗的男子,正氣定神閒、沉靜優雅地坐在桌前讀書。”

就是這個場景,時常徘徊在心。看到葉子邊緣,隨秋風染成焦色,望著雨後秋空,白雲如波瀾疊起,就彷彿進入這種清澄之境。

無關乎世俗,無關乎風景,一切來自心地。

心如琉璃,靈飛點犀

秋天適宜讀散文與詩。

特別是雨落之後,永珍清寧,松蟲唧唧。換上去歲的秋衣,煮一壺滾燙的花茶,掌心裡洋溢著溫暖。

偶爾,一聲清脆的鳥啼,劃破長空。抬望遠方,思緒沉落,惟恍惟兮,恍兮惚兮。

心如琉璃,靈飛點犀

昭昭似日月,離離若星辰。詩心豈可傳,琉璃映澄天。

心若清靜,靈犀點通,靈至而詩來。

“位高權重者,未必就是出類拔萃之人。一些愚鈍不肖之徒,只因生在豪門,時來運轉,便可身居高位,盡享奢華了”,這是一位國外法師的感想。與當下某類世風很相像呢。

心如琉璃,靈飛點犀

《大宗師》中有一段意猶未盡的說法,文字語言是從目見耳聞那裡得到的,耳聞目見是從修持詠歎那裡得到的,修持詠歎是從靜默空曠那裡得到的。而空曠,是從“疑識”那裡得到。

疑識,疑似原始,近於本源。也就是說,真正的詩,非但不能世襲,更是學不來的。

如果說,道是“淵兮似萬物之宗”,那麼,詩應是託根於心地之善物。因其真善美,而形成獨特的語感,感召人們進入更高的境界。

與君共勉。

圖片來源於網路

TAG: 疑識是從詠歎那裡修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