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借錢這件事,看一個人的行為邏輯與認知水平

從借錢這件事,看一個人的行為邏輯與認知水平

文章來源於公眾號:先覺者Pro

今天閒聊幾句。

群裡有個朋友問了一個問題,他說:

“普通生意朋友借錢,他曾經幫過我,我也想幫助他,但是需要很多很多錢!我現在的情況是,自己也不寬裕,能拿出的錢很少,不知道這種情況下借錢給他有沒有意義?”

可以看得出,這個群友還是非常懂得感恩的,別人幫過他,他會記著回報別人。

可見

咱們的群友素質還是非常高的。

只是目前自己還沒有那麼大的能量,而朋友缺口又比較大,自己能幫的也只是杯水車薪。

我想說,咱們普通人做事,還是要量力而行,如果幫不上忙,和對方解釋一下,以後有機會再補償,相信對方也能理解。

如果對方以曾經幫過你為理由,責怪你不懂感恩圖報,那這個人也就不值得交往了。

老百姓的思維是,不管幫多幫少,都是一個心意,正所謂“禮輕情意重”。

但是客觀來說,這種杯水車薪的幫助,確實沒什麼意義,不僅沒有意義,還很危險。

這就好比一個曾經幫過你的人掉進河裡,河水很深,他出於求生的本能向你呼救,而你正好不會游泳。

這時候你站在岸邊,猶豫著要不要下水救他。

不覺得這種想法很危險嗎?

對方曾經幫過你,現在反過來你幫他一把,這叫等價交換,當然沒問題。

不僅沒問題,而且非常好。

等價交換是一種值得稱讚的品質和人際交往模式。

但一定要注意

這個

前提必須是:

等價交換。

千萬不要做超額的交換,不要做超出自己承受能力之外的事情。

我們

首先

要保護好自己的能量

與資源

,不

因為

去幫助別人,而讓自己陷入了困境,否則就得不償失

到時候

需要幫助的人

反而

你自己。

其實關於借錢,我在之前的文章裡就寫過,從為什麼不要借錢,講了道德的本質、強者道德與弱者道德。(見文章《為什麼不要借錢?先來了解一下道德的本質》)

有興趣的話可以重新去看一下那篇文章,應該算講得比較深刻了。

類似這種情況,幫或不幫,其實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做事情背後的邏輯

我們是用道德、情感作為行事準則,還是用利益、規律作為行事的準則?

以道德、情感行事的人,他的思維模式是:

這個人幫助過我,所以我也要幫助他;

這個人對我很好,所以我也要對他好;

這個人很喜歡我,所以我也要喜歡他;

……

而用利益、規律行事之人的思維模式是:

這個人幫助過我,我會量力而行,找一個適當的時機還他一個人情,一碼歸一碼;

這個人對我很好,我會觀察他的行為,理解他的動機,以決定保持什麼樣的距離;

這個人很喜歡我,但我有自己的利益邊界和原則,我的態度取決於自己的利益和需求;

……

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的行為邏輯,做出的決定和行為是完全不一樣的。

以道德、情感行事的人,容易被主觀的情緒矇蔽,看不清事情的真相,本身的認知水平處於較低層次,容易被人操控、利用;

而以利益、規律行事的人,則不容易被表象迷惑,看事情能保持清醒、直擊本質。越是高層次的認知,就越關注利益關係與客觀規律。

所以大家可以想想,自己平時遵循的是哪一種行為邏輯?

回到借錢的話題。

我是不主張借錢給別人的,也不主張去找別人借錢,特別是當借錢行為是基於道德與情感的時候。

事實是大部分人借錢的行為,都是道德和情感主導的。

借錢本質上就是免費索取資源。什麼叫免費索取?說得嚴重點,就是掠奪。

別人找你借錢,就是在掠奪你的資源;你找別人借錢,也一定是在掠奪別人的資源。

普通人千辛萬苦積攢的一點兒資源,就因為幾句話,全部給了別人,能不心痛嗎?

而且,很多人借錢的時候是孫子,到了還錢的時候就跟大爺似的。

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借到錢之前,資源在對方手上,必須得放低姿態;借到錢之後,資源到了自己手上。資源在誰手上,誰就有話語權,誰就是大爺。

所以對於普通人來說,一定要捂緊自己的口袋,保護好自己的資源。

但如果,你借錢給別人,是基於利益和客觀規律的行事邏輯,那還是可以借的。

比如,大佬很賞識一個年輕人,借了一筆錢給年輕人創業。

如果要借錢給別人,那麼一定要用利益和客觀規律來考量。具體怎麼做?我建議大家可以用投資的思維來做判斷。

當有人找你借錢的時候,你先評估一下借出這筆錢的

風險與回報是否對等

銀行發放住房貸款,因為有房產作為抵押,它評估這筆錢借出去後,收不回來的機率很低,因此他期望的回報也比較低,大概每年在5%左右。

風投機構投資一個專案,由於這個專案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死掉的機率是非常大的,所以風險投資的回報期望非常高,可能期望估值有三倍、五倍,甚至十倍、百倍的增長。

但是呢,只要風險與回報是對等的,那就值得去投資。這就是

風險與收益的等價交換

當有人向你借錢的時候,你也可以做這樣一個風險與回報的評估。

陌生人找你借錢,這筆錢借出去收不回來的機率有多大?這完全看運氣了,風險可能超過了50%,除非回報能有50%以上,否則肯定是要虧本的。

普通朋友找你借錢,風險至少30%以上,沒有30%的回報,也是會虧本的。

親人摯友找你借錢,風險至少10%以上,沒有10%的回報,還是個虧本買賣。

有人說,借錢哪來的回報,就是沒有利息才找你借錢。

沒錯,大多數人找你借錢都是衝著沒有利息,來佔便宜的。所以你的回報是0%,算上通脹則是負回報,風險與回報非常不對等。

既然不對等,那當然就不要借了,借了肯定要吃虧的。

當然了,這裡的回報,也不只是金錢的回報。個人的情感滿足、未來的潛在機會,都可以折算在回報裡。這些都需要你自己評估,只要你覺得風險與回報對等,你就可以去“投資”。

至於風險怎麼評估?你可以看看這個人的信用(口碑怎麼樣)、能力(月收入多少)、擔保情況(有沒有共同的圈子)、抵押(有沒有資產)、潛力(未來會不會成功)等。

這樣評估下來,你會發現99%的借錢行為,都是虧本的。

所以說,借錢這事,能不借就不借。如果一定要借,就要做好把這筆錢丟掉的心理準備。

TAG: 借錢回報道德幫過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