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越是討厭富人,你越會成為窮人

前天,我寫了一篇文章,名為:

人間清醒:不要做一個有道德的窮人

有位粉絲朋友看完文章後,給我留言:

雖然不要做有道德的窮人,但是君子生財要取之有道。

真的好無語,這位朋友該是受到儒家糟粕文化的影響有多麼深啊,張口閉口都是君子。難不成君子的頭銜可以當飯吃,可以給你家人帶來美好物質生活嗎?

不得不說,儒家糟粕文化洗腦的那一套太厲害了,它讓許多底層的老百姓個個出口成章,而且從不懷疑。

反正,從儒家所謂聖賢口中所說的話,那都是真理,毋庸置疑。

誰要是質疑,誰就是不合大眾,誰就是卑鄙小人。

殊不知,底層大眾被這種糟粕文化洗腦得如此嚴重,這也是他們一輩子只能身處底層,一直窮得很穩定的根本性原因。

都說“思想決定命運”,當我們的大腦被他人接管,我們的價值觀只能被他人灌輸的時候,我們又談何改變命運呢?

應該說是這樣的:我們的命運早就別人設計好了,因為我們的思想和大腦已經被人控制了。

最可憐的是,許多人對糟粕文化津津樂道,還很滿足現狀。

真是有點“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的諷刺。

但現實就是如此,許多人前仆後繼地做著愚蠢的事情,接受愚民教育,心甘情願做被人收割的韭菜。

因為糟粕文化一直在被傳播!

難怪魯迅先生當初對年輕人大聲疾呼說:

年輕人要少看或者完全不看中國書,而要多看外國書!

再說回開頭那位作者所說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句話。

意思就是說:

君子只要正道得到的財物,不要不義之財。

這句話雖然出自於《增廣賢文》,但是出處是孔子。

孔子教育弟子說:

有錢有地位,這是人人都向往的,但如果不是用“正道”的方式得來,君子是不接受的;貧窮低賤,這是人人都厭惡的, 但如果不是用“道”的方式擺脫,是擺脫不了的。君子離開仁義,難道還能以惡立名?所以,君子任何時候—一哪怕是在吃完一頓飯的短暫時間裡也不離開“道”,倉促匆忙的時候是這樣,顛沛流離的時候也是這樣。”

孔子總是滿口仁義道德,那麼他自己得“道”了沒?他自己

又得到

了“富貴”沒?

他都沒有,他不僅親口向老子承認說“自己

求了二十七年的道,最後仍然沒有得道”,而且他一輩子經濟上窮困,還不受諸侯賞識與重用,因此一輩子與富貴無緣。

孔子整天鬱郁不得志,只能

呆在家裡

看書,於是他又說:“

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快樂也在其中。如果不行道義,即使富貴,對我來說就像浮雲一樣

”。

這不就是典型的“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嗎?

試問一下:

連孔子都沒有得道,求得富貴,難道我們要向這種沒有結果,最後耍嘴皮子的人學習如何獲得名利嗎?

估計他是看見別人好吃好喝,錦衣玉食,自己心裡嫉妒,於是說出“

君子生財要取之有道

”的話,

藉此證明自己雖然沒有錢財,但是一個有道德的窮人!

真正心窮的人,沒有其他什麼好顯擺的了,唯獨只有可憐的自尊,還可以拿看不見摸不著的道德來說事了。

忘了提醒大家,道德就是那幫儒生搞出來忽悠大眾的,因為他們往往滿口仁義道德,但是眼睛裡全是利益。

難怪魯迅會在《狂人日記》中反思道:

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網上有句話總結得很好:

你永遠賺不到,超出你認知範圍外的錢。你賺到的每一分錢,都是你對這個世界認知的變現。

很多人一直身處底層,窮得很穩定,不是因為他們不夠勤奮努力,而是因為他們的思想和認知被束縛住了,因此很難賺到錢,很難改變命運。

就拿“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來說,很多人不知道富人的原始資金積累是充滿血與淚的,甚至還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骯髒和卑鄙。

這些東西都是不能拿到檯面上說的,只能暗地裡操作即可。

為什麼20%的富人能夠掌握社會上80%的財富?

就是因為富人能夠認知突圍,解放思想,甚至是心狠手辣。

正所謂是:

慈不掌兵、義不經商、仁不從政、善不為官、情不立事。

你越是討厭富人,你越會成為窮人

醒醒吧!

這個世界有兩套規則

,也可以說是由

兩套秩序組成:

第一套規則

公平、正義、道德、禮節

第二套規則

隱藏在背後的利益鬥爭

第一套規則的道德是表象

第二套規則的利益是是實象。

真正的

高手,都是以第一套規則作為手段

,滿口仁義道德,

為的是達成第二套規則的利益目的。

只可惜,普通大眾只能看到第一套規則,而嫌棄第二套規則,甚至是看不到第二套規則。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窮人都很痛恨富人了,因為他們從電視劇電影裡面看到的富人形象總是貪婪、醜陋、骯髒的,因此他們骨子裡不願意成為那樣的人。

世間萬物遵循吸引力法則:一個人越是討厭富人,那麼他一輩子都不可能變得富有;一個人越是欣賞富人、多向富人學習,那麼他這輩子很有可能也成為富人。

所以說,

你越是討厭富人,你越是成為窮人!

人這一輩子,是貪圖虛無的道德、虛偽的名聲,還是追求實實在在的利益,做一個有錢的富人,然後惠及親朋好友,誰是誰非,這都是我們自己選擇的!

正所謂是:

求仁得仁,求利得利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情感諮詢師琢磨君

關注我,學習情感與財富領域的乾貨內容

TAG: 富人規則君子道德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