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自己的感受,是對自己最大的救贖

文|琪雪

【原創不易,且看且珍惜】

生活不如意十之八九,可最令人痛苦的不是生活本身,而是你一直否認自己因為不如意產生的情緒,進而不斷內耗。

正如董卿說的,真正打敗你的從來不是對手,而且你自己。

面對挑戰會害怕,面對未來會迷茫,面對失敗會沮喪,這都是人最本真最原始的感受。

可生活中卻總有人用超人標準要求自己,將害怕歸為懦弱,將迷茫歸為無能,將沮喪歸為失敗者。

隨後,日復一日地同這些負面情緒作鬥爭,以為戰勝這些負面情緒就能拯救自己。殊不知,對自己最大的救贖是尊重自己的感受。

韓國作家鄭惠信所著《你是對的》一書,就是在教我們學會尊重自身感受,並用案例告訴我們所有的感受都是對的。

尊重自己的感受,是對自己最大的救贖

《你是對的》一書在韓國九大城市被評選為年度書籍,銷量突破40萬冊,強勢佔領Yes24、教保文庫和阿拉丁這三大韓國書店的銷售榜。

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這本書,學習如何尊重自己感受,如何利用共情照顧好自己和別人的心。

尊重自己的感受,是對自己最大的救贖

不被理解才是痛苦的根源

還記得研一剛進實驗室的時候,對周圍環境不熟悉,學業壓力又大。

同級的同學,由於提前進入實驗室,已經開始做自己課題了,而我卻剛起步,每次組會彙報,都會形成鮮明的對比。

這無形中的壓力,讓我夜不能寐。我曾多次和我男朋友訴說這種壓力,想要得到他的寬慰。可事與願違,面對我的傾訴,他不但沒有安慰我,反而一直指責和教導我。

“你有什麼壓力,你又不用掙錢養家。”

“你就是之前過得太順利了,沒有經歷挫折,所以這點壓力都扛不住。”

“以後不要將這些負面情緒傳給我,你要學會自己調節。”

這一句句話,如同一塊塊石頭,一直壓在我的心頭。我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太脆弱,是不是不該有這樣的情緒。

以至於在後面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在擰巴自己,不斷進行精神內耗。

正如作者在書中說的,一個人在萬般絕望,痛苦不堪時,最需要的是他人對自我感受的接受。從絕對客觀的角度給予建議或幫助,卻忽略個人的感受,關懷這種行為不僅沒有必要,也沒有意義。

尊重自己的感受,是對自己最大的救贖

尊重每一種情緒才是自我救贖的核心

在過去數十年,韓國的自殺率已經達到了世界前幾名的程度。

在生活的重壓下,人們常常會想與其活得這麼累,不如忍受瞬間的痛苦,或許能得到永遠的解脫。

這些產生自殺衝動的人在社會上屢見不鮮,可無一例外,在真正做出無法挽回的事之前,他們都曾向他人求助過。

可是很遺憾,當我們面對那些想死的人的時候,經常無法分辨他是想表達自己累得要死,還是真的宣告自己即將離開。

在自己緊張的同時,也不敢進一步深究產生這種念頭的原因,害怕一個不小心觸控到了其禁區,對其帶來二次傷害。

其實不然,作者認為,如果有人關心我們當時的心境和處境,訊問我們的感受,安慰和療愈便已經開始了,問什麼其實並不重要,被關心被理解這種行為本身就是療愈的行為。

而在這一次又一次地詢問當中,我們也能發現這些真實感受背後的原因,進而對症下藥。

因此,尊重自身的感受才是自我救贖的核心。感受本身沒有好壞,透過感受了解背後的原因,進而採取行動,才能進行自我救贖。

尊重自己的感受,是對自己最大的救贖

共情是療愈自我的力量

一說到共情,大家總會有一些刻板印象。認為共情就是將自己和他人的情緒產生共鳴,是一種對他人的療愈行為。

也會認為,共情是在對方發言時不打斷對方無妄下評論。作為一個好的共情者,只要從頭到尾點頭同意對方即可。

可作者卻不這麼認為。作者說,共情是在理解對方情感的過程當中,同時刺激個人深層情感的行為。

也就是說,在共情對方的同時,我們也能從中找到療愈自己過往傷口的機會。

“任何時候都不忘自己任何時候都以自己為先,這才是共性最重要的秘訣。”

因為如果你將共情當成義務,一味地壓制自己的情感,而將所有精力都放在對方身上,結果只會給自己帶來莫大的壓力。

正如作者提到的:“

在共情對方時不忽略或者壓抑自己的感受,才能真正達到共情的效果,所謂共情他人就是彼此互相幫助,共同邁向更輕盈,更自由的生命過程。

—END—

【我是琪雪,一個愛閱讀,愛寫作的理工女,用情打動,用文字溫暖你。如果你喜歡我就點贊、關注我吧。】

TAG: 共情感受自己療愈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