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心學:知行合一的智慧》常持喜樂心,常思一二,不思八九

王陽明說:樂是心的本體,只有心才是快樂的根。快樂不是燈紅酒綠,幸福也不是一擲千金。珍愛生命,陶冶情操,珍惜生命的點點滴滴,才是幸福快樂;常持喜樂心,感恩心,感激生命,感激陽光雨露,付出得多,要求的少。忘卻曾經的苦痛,快樂幸福之情會油然而生。

《王陽明心學:知行合一的智慧》常持喜樂心,常思一二,不思八九

“內心”是幸福的根源

其實快樂很簡單,它與一個人的財富、地位、名氣無關,它不需要大量的金錢去支撐,也不需要以名氣為後盾,更不需要烏紗帽來提攜。相反,快樂只與一個人的內在有關,物質財富的獲得可能讓人獲得暫時的快樂,可是處理不當則會成為人生的負累。

從前有一個樵夫,他長年累月都以打柴為生,早出晚歸,拼命辛苦,可家裡仍然窮得揭不開鍋。他老婆天天祈求上天恩賜他早日過上好日子。

果然幸運降臨,有一天樵夫在大樹底下挖出了一包金子。一日之間,他就成了富翁。於是他買房置地,宴親待友,好不熱鬧。

可富足後的樵夫並不開心,反而愁眉苦臉,整天害怕別人來搶他的金子,愁得他沒地方安放金子。反而生活沒有一刻的寧靜了。

樵夫之所以不快樂是他把身外之物看得太重,反而那些身無長物者,更能獲取人生的快樂,孔子弟子顏回短暫的一生,周遊列國,雖有滿腹經綸,德才兼備,但是甘於貧苦生活而不改其樂,可以說是樂由心生、無須附麗的典型了。

追求快樂的人生不在於快樂二字,而在於快樂的過程。

王陽明來從早年的官場爭鬥到後來的南征北戰,從江西剿匪到平定寧王叛亂,再到後來的潛心治學教書,他的一生是短暫的,在這短暫的一生中他幹了一番大事業。他一直堅持著自己的志向與追求,無論是創立心學、提出“知行合一”,還是帶兵打仗,為的都是報效祖國。他一直堅持自己的追求,併為之付出了畢生心血,他的人生是成功的也是幸福的。

所以說有目標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追求幸福的過程才是最幸福和快樂的。

《王陽明心學:知行合一的智慧》常持喜樂心,常思一二,不思八九

“態度”是幸福的因素

俗話說得好:人生失意無南北,宮殿裡也會有悲慟,茅屋裡同樣會有笑聲。幸福快樂的生活就在於每個人對待生活的態度。

王陽明說:世間萬物都是相輔相成的,沒有絕對的,當然人生也沒有絕對的幸福與不幸,兩者相差的也許只是一個角度罷了。站在城裡,嚮往城外,而一旦走出了圍城,就會發現生活其實都是一樣的,有許多我們一直在意的東西,在別人看來也許根本就不算什麼。所以,與其不停地長吁短嘆,不如欣賞一下自己的生活,靜心體會生活的快意。

在一條河的一邊住著農夫,另一邊住著官員。日子久了都羨慕對方的生活。一天,農夫和官員達成了協議:互換生活。

過了一段時間成了官員的農夫發現,原來官員的日子並不好過,表面上悠閒自在其實是日理萬機,官場的各種規則更是讓他感到無所適從,便又懷念起以前當農夫時的生活來。

成了農夫的官員也體會到,他根本無法忍受農夫每日為生活而辛苦地勞作,於是也想起做官員的種種好處。

又過了一段日子,他們各自心中又開始渴望自己以前的生活了。

其實每個生命都有欠缺,不必與人做無謂的攀比,珍惜自己所擁有就好。生命也各有各的幸福。或許你的生活很簡單,但是你也會有自己的樂趣。

明朝金溪人胡九韶,他的家境貧寒,邊教書邊耕作也只能滿足溫飽問題,可他很知足,他每天都要焚香感謝上天賜於他的清福:慶幸生在太平盛世,沒有戰爭兵禍。又慶幸全家人都能有飯吃,有衣穿,不至於挨餓受凍。第三慶幸的是家裡床上沒有病人,監獄中沒有囚犯。這就是胡九韶心裡很知足的清福。

幸福沒有絕對的答案,關鍵在於你的生活態度。

王陽明認為,人之所以活得很累,就是因為太過於計較自己的得失。誰的人生,都不可能一帆風順,一路走過來,難免會有許多辛酸的淚水,難免會有許多歡樂的笑聲,當一切成為過去,誰還記得曾經有多痛,曾經有多快樂。一切都會過去的,那對於所有的不幸,都不必過於執著,世間萬事,來不可阻擋,去也不必挽留,一切的幸與不幸,都只是一個過程。

古話說得好:健康的人生其實就是去繁至簡的人生。其實,幸福與快樂源自於內心的簡約,簡單使人寧靜,寧靜使人快樂。

有位中年人覺得生活壓力大去請教禪師,禪師讓他背個簍子,每向前走一步就向簍裡放個石子,一路上他感覺越來越沉重。

禪師說:“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上時,都揹負著一個空簍子。我們每往前走一步就會從這個世界上撿一樣東西放進去,因此才會有越來越累的感慨。”

中年人又問:“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減輕人生的重負呢?”

禪師反問他:“你是否願意將名聲、財富、家庭、事業、朋友拿出來捨棄呢?”那人答不出來。

禪師告訴中年人,人活在世上常為各種外物所累,如同一路撿負石子行走,所以生活得越來越累。

禪師告誡道:“丟下身外之物,留下心靈之物。”一路上拾起很多不想要的東西。當他遇到真正想要的東西之時,袋子已經裝滿了。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功名利祿就像揹簍裡的石子,得到的越多步履越沉,反倒是心靈之物,裝得越多,人就會越有智慧,越是通達,越容易感受到幸福。

人生重來就不會一帆風順,不如意事常十有八九,人之所以不快樂,就是不能處理好對待人生的態度:不與人攀比;放下執念;內心簡約;其實簡單本身就是一種幸福。

《王陽明心學:知行合一的智慧》常持喜樂心,常思一二,不思八九

“心情”是幸福的指數

王陽明的一生經歷了大起大落但依然堅守內心的生活哲學。幾次被貶他也沉默過、失望過,但他終究沒有被困難、失意所俘虜,依然微笑著面對人生。

決定一個人心情好壞的,不是環境,還是心境。當一個人的心情陰雲密佈的時候,看什麼都不順眼,當一個人欣逢喜事之時,連花兒都笑得燦爛。有個哲人曾說:“當你一個人哭的時候,只有你一個人在哭;當你微笑的時候,世界在跟著你笑。”

很多人都知道境由心造的道理,所以在面對人生煩惱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面帶微笑面對身邊的一切。

有一個人成天煩惱不止,他決定去深山裡請教道高人。

憂鬱者問:“我究竟應該怎麼做,才能夠擺脫這悲觀痛苦的深淵,得到充實而輕盈的快樂呢?”

高人回答:“微笑,對自己微笑,也對他人微笑。”

憂鬱者很是困惑,又問:“可是我沒有微笑的理由啊!生活如此艱辛,我為什麼要微笑呢?”

高人說:“第一次微笑是不需要理由的,你只要盡情地綻放自己的笑容就可以了。”

“那麼第二次、第三次呢?一直都不需要理由嗎?”

“不要擔心,到第二次、第三次的時候,微笑的理由就自己來找你了。”

憂鬱者踏上了返鄉的歸程,高人微笑著目送他離去的背影。

與人相處,面帶微笑,心存善意真誠,這是最友好的訊號。

其實,人生的痛苦和悲哀皆由心造,人的心能大能小,痛苦和悲哀也源自於人心的不同。一個擁有快樂心情的人,就會遠離痛苦、悲哀,內心簡單才容易得到快樂。

隋朝大臣牛弘,他不但學術精湛,位高權重,而且性格溫和,寬厚恭儉。牛弘有個弟弟牛弼,一次牛弼喝醉了酒,竟把牛弘駕車的一頭牛用箭射死了。牛弘回家時,其妻就迎上去給他說:“小叔子把牛射殺死了!”牛弘聽了,不以為意,輕描淡寫地說:“那就製成牛肉乾好了。”待牛弘坐定後,其妻又提此事說:“小叔子把牛射殺死了!”顯得非常著急,認為是件大事,不料牛弘隨口又說:“已經知道了。”他若無其事,繼續讀自己的書。其妻只好不再說什麼。

想要擺脫瑣事帶來的煩惱,最好的辦法就是放寬心胸,如牛弘一樣,不問“閨”中瑣碎之事。

人生的煩惱多半是自己尋來的,而且大多數人習慣把小事放大,自尋煩惱,其實,魔鬼不在心外,魔鬼就在自己的心中。就像王陽明說的:“擒山中之賊易,捉心中之賊難。”這樣看來,自己的敵人就在自己心裡,自己的煩惱痛苦也都是自己心裡的心魔,能將其降伏者,也只有我們自己。

所以說,一個人要想過得幸福快樂,首先要持喜樂心,內心才是根本;其次要端正人生的態度,放下比較,放下執念,簡單生活;最後保持良好的心情,微笑灑脫地面對人生百態,做個簡約的幸福人。

《王陽明心學:知行合一的智慧》常持喜樂心,常思一二,不思八九

TAG: 快樂人生幸福牛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