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文中那些關於心理學的內容

人類的知識體系

是依其複雜的程度緩慢而逐漸地從

哲學

中分離出來的。

心理現象比生物現象更復雜,所以

心理學

分化出來得更晚。

在心理學獨立以前,已經有了不少關於心理現象的觀察和思考,它們大都散見於哲學家的著作中。因此

古代希臘思想

就不僅是

西方哲學史

的開始,同時也成了

西方心理學史

的源頭。

中國古文中那些關於心理學的內容

而古希臘最有名的哲學家

柏拉圖

公元前427年 ~ 公元前347年

中國古文中那些關於心理學的內容

如果說

心理學來源於哲學

的話,那我國最早的心理學來源於哪裡呢?

老子

,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諡伯陽,春秋末期人大約於

周靈王

元年出生(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是我國古代著名的

思想家,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

和主要代表人物。後被

道教

尊為始祖,稱“

太上老君

”。

中國古文中那些關於心理學的內容

老子曰:“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天下最大的禍患莫過於不知足,最大的罪過莫過於貪得無厭。不知道珍惜現有的,過分追逐名利,勢必招來災禍和不幸。知道滿足的富足平衡心理,是永遠的富足。)

這句話就是

知足常樂

的出處。

心理學中對人精神上的痛苦,

是不斷增長的慾望,和所求不得的現實。

知足常樂

這四個字,細細回味其實包含了太多的人生哲理在其中。

孔子

(孔夫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字仲尼是中國古代偉大的

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被後世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等,“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中國古文中那些關於心理學的內容

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聰明人不會迷惑,有仁義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不會畏懼

孔子在這是教自己的學生一種

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

的人生態度來面對人生。

而心理學的解釋就是,不斷地學習,充實自己。用理智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能力,用快樂寬容的心態面對周圍的人和事,充滿勇氣面對未知而不彷徨憂慮。這其實就是

健康心態

的終極奧義

莊子

(本名莊周,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一說公元前275年),字子休(亦說子沐),宋國蒙人,先祖是宋國君主宋戴公,戰國中期著名的

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

,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創立了哲學學派莊學,

中國古文中那些關於心理學的內容

呆若木雞

這個成語大家都聽過吧?就出自《莊子》。

話說紀渻子替周宣王養鬥雞,

十天後問:“雞可以鬥了嗎?”回說:“不行,還驕傲而恃氣。”

十天後又問,回說:“不行,聽到聲音見到影子就回應。”

十天後又問,回說:“不行,還怒視而盛氣。”

十天後又問,回說:“差不多了。別的雞雖然鳴叫,它已經不為所動了,看起來像只木雞,它精神凝寂,其它的雞不敢迎戰,見到它就跑了。”

現在我們經常用呆若木雞來形容一個人痴傻發愣的樣子。

但其實,在莊子本意中看來,機靈智巧是智商低階的狀態,而呆若木雞才是情商的最高境界!這是對萬物有自己的看法,

不因外界而受到影響時的表現

。沉穩,凝滯絕不是痴傻的意思。

中國古文中那些關於心理學的內容

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天地在人心中的方向來回變,物極必反,否極泰來。

所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中庸之道,以求天地平衡。

中國古典哲學不僅影響了我們傳統文化幾千年,而且很多西方的心理學家也很多的想法是從我們的古典文化中提取出的核心理念。

中國古文中那些關於心理學的內容

關於我們古典文化中對於心理學的表述還有很多。

如,

孟母三遷的小故事

就指出了周圍

環境對於孩子人格建立成長的影響

中國古文中那些關於心理學的內容

如,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則指出了

朋友對於孩子人格成長建立的引導作用

這兩個就是人格建立發展階段必須經歷的,朋友的引導和環境輿論的引導。

像這樣的一個小故事,一個成語就道破一個心理學常識的例子非常非常多。大家可以平時收集一下看看,讀起來短小精悍意義深遠

中國古文中那些關於心理學的內容

TAG: 心理學公元前回說十天呆若木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