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做自己,看見自己的價值,就不需要刻意討好別人

文|緣來醬子

勇敢做自己,看見自己的價值,就不需要刻意討好別人

當你被親近的朋友踩到底線時,是否只能生悶氣?朋友經過你面前的時候臉上沒有笑容,你開始猜想自己是否得罪了他?經常說錯話,對方沒回你電話,你是否開始懷疑他在生你的氣?

又或者你是習慣被稱讚的好好先生、好好小姐,是一個會把“不好意思”、 “沒關係”掛嘴邊的人,面對無止境的不合理要求,也不會拒絕,永遠將別人的需要擺在第一順位,然後讓自己精神長期緊張抑鬱,甚至遇到競爭場合,總是選擇退讓和妥協。

因為要回避衝突,所以不得不微笑著委曲求全,一忍再忍,但是一味地“忍”,卻讓你飽受人際關係的折磨,事實上,退讓只是假裝解決問題的姿態。

那麼。在衝突面前,除了忍,我們還能做什麼?

勇敢做自己,看見自己的價值,就不需要刻意討好別人

曾經是《奇葩大會》嘉賓的丁銳認為:“與沒有原則,沒有活力的“忍”相比,正確地“撕”,會讓你在職場中獲得更多機會。”

什麼是“撕”?

在丁銳寫的《活出必要的鋒芒》這本書裡提到:“撕”的底線是獨善其身。只有深刻“撕”出自己與他人的邊界,才能以原子式的“嵌入”方式,在社會結構中進退自如。

而且只有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攻擊性,才是真實的自己。因為真實,你才更有可能建立牢固穩定的人際關係。

就好比從羅馬鬥獸場到奧林匹克,都是關於力量的展示,

在丁銳的“觀念武學”中,“撕”就是現代社會的武術,與其“忍”到內傷,不如“撕”出機會。

勇敢做自己,看見自己的價值,就不需要刻意討好別人

忍讓,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

邱吉爾曾說:“你有敵人嗎?那很好,表示你曾為了生命中的某些東西而堅持著。”

雖然忍讓是一種素質、一種美德、一種胸懷,遇到衝突固然可以“退一步,海闊天空”,但是可否想過:怎麼退?退多久?退多遠?

衝突是指由於某種牴觸或對立狀況而感知到的不一致的差異,然後不順心的事情,總是會出現。

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從事著不同的行業,也有多重的角色,遇到討厭的人或事,絕大多數的人也會選擇忍讓,但是一味的忍讓與退讓,並不會換來別人對你的好,只會讓別人變本加厲。

馬德說過:“你可以不去扎人,但身上一定要有刺。”

一味地忍讓,縱容了惡,傷害了善,因此每個人都需要有“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的禮節,但也要有“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氣魄。

愛默生曾經說過一句話:“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否則等於零。”

作者指出:“乖”,已經成為差的生存策略之一;而“撕”這個看似違逆“不友善”的行為模式,可能會成為的生存策略之一。

“撕”並不是指對利益的爭奪,而是時刻劃清人我界限的“自我意識”。

勇敢做自己,看見自己的價值,就不需要刻意討好別人

撕:正確地釋放自己的攻擊性

在多數情況下,規則都是由強者來制定,對於弱者來說,抓住有限的規則優勢為自己謀取利益無可厚非,這是弱者的求勝之道,也是將弱勢轉化為競爭優勢的策略。

如果當你畏首畏尾不敢“撕”時,不妨仔細想想,你是因為已經習慣了在大人的指令下扮演“乖孩子”,還是忌憚熟人社會的毀損代價,抑或是留戀著“打成一片”的人情味?

首先,要抓住自己的利益點,這是最關鍵也是最基本的原則。

其次,要改變當“濫好人”觀念。

不要總是認定只有當個任人宰割的“好人”,別人才會尊重自己,才會給予自己更多的好處,有時候要聰明一些,學會主動利用遊戲規則為自己謀取利益。

就如作者所言:利益關係的樂高式結構——合則聚,不合則分。

然後要適當保持平衡。這裡的“平衡”是指對利用規則的限度,對於任何人來說,找到對自己有利的規則,然後把握好分寸,按照規則做事,才是保障自身利益的最佳方法。

勇敢做自己,看見自己的價值,就不需要刻意討好別人

釋放你的鋒芒,看見自己的價值

面對生活中諸多的衝突,都會讓自己的內心“百感交集”,可能痛恨、沮喪,也可能充滿無力感和恐懼感。

你可以替別人想,但也要為自己而活,自尊取決於我們是否能夠接納和喜歡自己。

作者提到的“撕”不是目的,而是為了讓自己更清晰地面對這個世界,面對衝突。

雖然翻臉不能解決問題,但不翻臉沒人會聽你的問題。很多時候,“撕”代表著你的底線,保護著你的自尊,代表了在人際交往之中一個人最基本的權利:被尊重。

所以首先,不論是身體或心理,都要確保自己不被傷害;畢竟這世界從來就不美好,要保持基本防備心。

勇敢做自己,看見自己的價值,就不需要刻意討好別人

再則,你可以“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以牙還牙”的人看似氣量小,但事實上這樣的人才懂得生存,這可以化為強悍的戰鬥力,保護自己並掌控主導權。

還有建立個人的邊界,作者提出防禦性的邊界和交易型的邊界。

前者就是“井水不犯河水” ,賈伯斯說:有時候,得到你想要的東西的最好方式就是發脾氣。

表明自己的態度,堅持主張,是一種威懾的手段,也是捍衛自己權益的措施。

後者則是真正的人和人之間建立關係的開始,這也是我們日常中最需要設立的邊界。

確立起自己的原則,敢於說出自己的真實意見,也是開始愛自己、在乎自己的開始。

勇敢做自己,看見自己的價值,就不需要刻意討好別人

不迎合、不妥協,才能拿回自己的人生主導權。

弗洛伊德說:“如果一個人不能象徵性地、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攻擊性,就會出現心理問題。”

沒有應對沖突的智慧和口才,談什麼豁達人生,如果你也變得不能做自己,那麼翻開《活出必要的鋒芒》這本書,可能會讓你鬆一口氣:你可以善良,也可以為自己而活!

如果不會表達攻擊性的你,正在飽受人際關係的折磨,厭倦了迎合別人的善良,那就從今天起,選擇做自己,只要無愧於心,一樣可以繼續善良。

誠如作者所說:我們不追求阿Q的精神勝利法,也絕不沉溺在潑婦罵街般的快感中。原子化的“自由”不是不聽話和肆意妄為,而是“從心所欲,不逾矩”。

勇敢做自己,看見自己的價值,就不需要刻意討好別人

TAG: 自己忍讓衝突攻擊性鋒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