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機遇大於努力,還是努力大於機遇?

人生在四十五歲之前是一直攀登的過程,上學要學習好出類拔萃,工作要頂尖受單位重視,而且大家對努力和機遇到底那個更重要一直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其實就事論事來說,我覺得就是機遇要大於努力,這個沒有問題,咱們慢慢分析來看。

人生是機遇大於努力,還是努力大於機遇?

人生第一份機遇就是你出生的家庭。

有人出生在億萬富翁之家,生來就是億萬富翁;有人生在明星家庭,生來就會備受矚目;有人生在中產家庭,衣食無憂;有人生在偏僻鄉村家庭,上學都是問題。咱們古話說的“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其實就很生動的說明這個問題,家庭出身好的不用多努力就能獲得自己想要的,而生於落後農村的孩子付出成倍的努力也未必能得到。

人生是機遇大於努力,還是努力大於機遇?

人生的第二份機遇是學校。

好的學校即使在北上廣也是“一校難求”,所以才催生出學區房的概念,學校的選擇在初中之前可以說有事家庭經濟實力和社會關係的體現,和第一次機遇有密切關聯,好的家庭就能透過買學區房、找關係花錢去把孩子安排到優質小學、初中,甚至去讀貴族學校,孩子就會獲得好的教育,從起跑線上就已經有了很大優勢;而鄉村學生卻只能被隨機分配到小學、初中去讀書。從小學、初中就會拉開很大的差距,要麼說現在大家普遍認為“寒門再難出貴子”。因為基礎教育的差距,所以很多家境好的孩子往往就能考上好的大學,而農村孩子考上好大學的機率就低很多,即使能考上那也要付出成倍的努力。從這點來說其實還是機遇高於努力的。

人生的第三次機遇就是就業。

但是我們看找工作是憑努力、憑毅力就能拿到好工作嗎?並不是的,那隻在影視劇裡面才能看到,更實際的是在好大學畢業找到好工作的機會就高,家庭有好關係也能找到心儀的工作,否則就只能成為被選擇者,也就是沒有好學校、沒有好家庭大部分人自己基本沒有什麼選擇喜歡工作的權力,只能有工作就去幹了,甚至都找不到合適工作,只能去跑外賣、搞銷售。即使想去創業,你也得有王健林這樣能給你“一個億”,讓你去實現小目標的父親吧,要不哪來的創業資金呢?

人生的第四次機遇就是工作

。人的一生工作時間是最長的,基本上要有30-40年的時間都是處於工作當中的,到了工作當中機遇與努力就同在了,透過努力工作獲得好的職位、獲得更高的收入,在此期間雖然機遇對於有關係的人同樣優待,但是單位還是需要踏實幹活的,如果關係好、工作優秀那肯定沒得說,如果是不學無術光有關係的也就是混個衣食無憂,所以努力之後會有結果。這個時間其實是努力與機遇同在的。

人生是機遇大於努力,還是努力大於機遇?

人生還有一個機遇是創業。

創業需要一定的勇氣,也更加需要能力,同時也需要好的機遇,就像人們說的“站在風口上的豬都能飛起來”,就是這個道理。當年改革開放時候下海的個體化,九十年代開始做網際網路的公司無不是藉助於政策紅利,實現大的發展。所以說對於創業來說機遇也是大於努力的,就說俞敏洪的新東方,多好的企業啊,但是國家政策不在,也就只能走行低迷,這就是機遇對於創業帶來的作用。

人生是機遇大於努力,還是努力大於機遇?

人生最大的機遇就是健康

。健康是花錢買不來的,我們身邊有多少企業家、明星因病英年早逝,喬布斯那麼多錢也治不好自己的癌症,最近國內釋出的幾個企業家因病英年早逝的也是這樣。反而村裡的人們活得沒有那麼累,自由自在些,而且從事體力勞動,反而更能獲得健康這個機遇的關照。而且健康也不是靠努力鍛鍊就一定能獲得的,多少健身教練、養生專家也回早早離世啊!

人生是機遇大於努力,還是努力大於機遇?

綜合起來大家就能看到,其實人的一生從出生、到學習、到工作或創業,包括自己的健康,其實都是機遇而已,好多我們透過努力是達不到的,歸結起來就是機遇要大於努力的。

TAG: 機遇努力人生工作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