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四姐妹》

《父母的格局成就子女人生的高度》

格是對認知範圍內事物認知的程度,局是指認知範圍內所做事情以及事情的結果,合起來稱之為格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格局。“有格局的人”,在膽量、 智慧 、見識 、愛心、 責任心、 眼光上,都非同尋常。

《合肥四姐妹》裡的四姐妹成長、成功,離不開父母的格局。

《合肥四姐妹》是金安平著 、凌雲嵐、楊早 譯的一本書。耶魯大學歷史學家金安平女士憑藉其專業背景和淵博學識,講述了四姐妹的傳奇故事和集體記憶。金安平(Annping Chin,1950年-),美籍華人,美國曆史學家,她是另一位美國曆史學家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的妻子。

葉聖陶曾說:“九如巷張家的四個才女,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這四個才貌雙全的女子便是張元和、張允和、張兆和、張充和四姐妹。她們的詩意人生牽動人們對那個時代的想象,她們的文集和傳記——《最後的閨秀》、《張家舊事》、《合肥四姊妹》都曾暢銷一時。

大姐張元和嫁給了崑曲名家顧傳玠;二姐張允和嫁給了大語言家周有光;三姐張兆和嫁給了大作家沈從文;四妹張充和嫁給了大漢學家傅漢思。張家除了這四個女兒,還有六個優秀的兒子。他們的背後有一對格局強大的父母:張武齡和陸英 。

張武齡的爺爺,就是和李鴻章一起打天下的大將張樹聲。 張武齡17歲那年和比自己大四歲的揚州名門陸英成婚,女方不僅為張家帶來了豐厚的嫁妝,而且在婚後16年裡,為張家留下了9個孩子:四女五男。陸英愛讀書,會管理家事,懂理財,對傭人親切和藹,教保姆(他們稱為乾乾)識字,張家子女都有乾乾看護,乾乾們也真心撫養張家姐弟 ,陸英是個大格局的女人,旺夫又旺家,可惜36歲得病而逝。

作為大房長孫的張武齡開始時也想走科舉仕途、實業經商的路子,但1905年科舉制被廢,早年的經商也沒起色。愛看書的張武齡最後把振興家族的使命放在了對子女的培養上。

為了培養女兒們對崑曲的興趣和學習熱情,他先是帶女兒去會館聽戲,花高價請當時最有名戲班的老演員當女兒們的崑曲老師。崑曲戲詞都是高雅的詩詞,張武齡就請名師教女兒們人文素養知識,還充分發揮保姆們的作用,督促女兒們學習,各種獎勵,很快女兒們成了崑曲小明星,成了當時名聲在外的才女。

為了更好的宣揚自己的辦學理念,張武齡變賣家產,自己出資辦了個樂益女中,取名“樂益”,是源於“樂觀進取,裨益社會”之意,以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這樣不僅可以培育家中四姐妹,還能讓更多女孩,得到和男孩一樣公平的教育機會。為了辦好這個學校,張武齡拼盡了所有的社會資源,和當時的教育家蔡元培、蔣夢麟等結成朋友,請了很多名師,比如有張聞天,還有大作家葉聖陶等,自己的二個女兒也先後在樂益女中上過學。

張家四姐妹在整個中學期間,接受了最好的西式教育,德智體全面發展。大姐元和考上了上海大夏大學(就是華東師範大學的前身),後來還在燕京大學讀研究生。二姐允和考上了上海光華大學歷史系。三姐兆和在中國公學讀英語系,還是他們學校的體育全能冠軍。四姐充和就更厲害了,被北大中文系破格錄取。

張武齡中西結合的教育理念,讓他那些兒女們自發開始了家族辦社團的風氣。他們家這個雜誌《水》從1929年開始創辦的,那時候大姐元和22歲,四妹充和才15歲,這個雜誌一直辦到了今天。 九如巷張家,不僅在蘇州教育史上有重要位置,在中國現代文化史上也赫赫有名。

張武齡和陸英的大格局成就了兒女們,細細品讀《合肥四姐妹》,你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穫,學到好多好多東西。

《合肥四姐妹》

合肥四姐妹

《合肥四姐妹》

四月芳菲

TAG: 四姐妹張武齡張家格局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