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讀點故事之《鬼不鬼,狐不狐》

一少年在西湖畔讀書,因為寺院樓上幽靜,就乾脆搬到了樓閣上,結果半夜聽到有人走動的聲音,迷糊間看到一個身影,像人又像狐狸。

少年厲聲問道:“你是鬼還是狐狸?為什麼來打擾我?”誰知,傳來一個輕柔而遲疑的聲音:“我既是鬼,也是狐狸。”說話的聲音顫動著,似乎在隱忍自己的情緒。

少年疑惑道:“鬼就是鬼,狐狸就是狐狸,怎麼會又是鬼又是狐狸呢?”對方過了很久才說話,言語間都是懊惱。

原來,這狐狸已經修行了幾百年,是一隻老狐,內丹已經練成了,卻被同類給害死了,偷走了他的內丹。沒有了內丹,靈魂滯留在了這裡,就變成了狐不狐,鬼不鬼的玩意了。

少年有些同情他,給他指了一條路:“你為何不去地府告狀?這等背棄同類、作惡偷盜的行為,一定會受到制裁的!”

老狐嘆息道:“我這內丹本來就不是自己的,被盜走了也無可奈何呀!”

他解釋著,凡是透過呼吸吐納練成的內丹,就像氣血一樣附著在人的身上,與人融為一體,這不是外來物,別人是盜不走的。

但透過採補的術法練成的丹,是吸收了他人的氣息,就像是搶了別人的寶物,本就不是自己的東西,內丹自然也可以被別人給搶走。

老狐悔恨道:“我魅惑他人,取了他人的精元,被我傷害的人太多了。殺人者死,我是罪有應得啊!即使去告狀,神明也不會理睬我。所以我只能鬱鬱寡歡地住在這裡了。”

少年聽聞,嘆息道:“那你住在這裡,今後有何打算?”

老狐道:“我本來是打算銷聲匿跡,修行練形的術法。可是您陽氣太盛了,燻烤得我不得安寧,所以才出來求你搬離此處,讓我們都到各自合適的地方居住吧!”

說完,老狐磕了幾個頭就離開了,再也沒有說半句話。少年思考良久,最終還是搬出了閣樓。也不知這狐狸後來有沒有真的修行成功,成功後還會不會再生邪念。

少年後來成了紀曉嵐的老師,他曾拿這個故事來舉例:謀取不該屬於你的東西,最終是得不到的,反而會自己害了自己,這是多麼可怕的事啊!

每天讀點故事之《鬼不鬼,狐不狐》

故事出自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由九木閒談翻譯改編。雖說是紀曉嵐老師的故事,但我更傾向於是一個民間傳說改編的教育故事,估計是這先生教導學生“不要謀取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而創造的怪談。

《閱微草堂筆記》本身就是民間傳說和怪談的合集。怪談的產生很多是為了勸善懲惡或者達到震懾之類的目的,也是人們對鬼神之說的畏懼和嚮往這類的矛盾心理。

這個故事就是典型的勸誡。老狐因為魅惑他人而結成內丹,結果內丹被同族人取走,成了鬼不鬼、狐不狐的存在,是因為他先害人,所以才被人害,這就是因果。

所謂“不屬於你的東西”,指的是明明是他人之物,你卻要強求。

比如,他人手中的錢財,有人偏要得到手,這叫竊取;他人幸福的家庭,有人偏要去破壞,這叫插足。

竊取他人錢財的,會受到法律的制裁;破壞他人家庭的,會受到道德的審判。短期內看似得到了好處,但最終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害人害己。

他人之物,不應強求,但自己的東西,要爭取,還是放手,這取決於自己。

比如感情。愛上一個不合適的人,是改變TA,磨合成合適的一對,還是放下,去尋找對的人?遇到一份不知結果的感情,是繼續暗戀,還是表達心意?

放不下的感情最折磨人心,卻也最動人心絃。有人說:“緣由天定,份在人為”,也有人說:“緣分由天定,半分不由人”。

但感情如何處置,到底還是要憑心而動。只要不是摻和他人的感情,自己的感情世界裡,還不是自己說了算?想放下就放下吧,世界那麼大,總有個人在另一端等你;想爭取就爭取吧,不留遺憾也很美。

不害人,是底線;隨心動,是自在。

各位看官,你怎麼看待這個故事?竊取老狐內丹的同族人也會遭報應嗎?老狐練功成功後,還會不會再做傷天害理的事?感情這事要爭取還是不應該強求?

謝謝你關注我。閒暇時我們聊聊天、讀讀書。最近我們在讀紀昀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說《閱微草堂筆記》。

每天讀點故事之《鬼不鬼,狐不狐》

閱微草堂筆記

檢視

TAG: 內丹老狐他人狐狸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