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一邊自律,一邊輕易放過自己?

為什麼我們一邊自律,一邊輕易放過自己?

念大學的時候,我常跟朋友去游泳,其實我並不怎麼愛游泳,是被硬拉去的。更妙的是,那個朋友也不喜歡游泳,只因聽說游泳是減肥最好的方法才去的。

為了減肥,朋友一趟又一趟地遊,存心消耗熱量,而且剛游完就去稱體重,興奮地說效果立竿見影,果然輕了不少,接著請我去慶祝——大吃一頓。

我說:“你不是要減肥嗎?”他說:“怕什麼?不是減了嗎?遊了兩個小時,當然有資格好好吃一頓。”結果一個月游下來,他非但沒瘦,還胖了,連我都胖了。

我爸也有這毛病,他血糖高,常常晚餐後拉著我媽去散步,而且快走,走得我媽眼冒金星,你猜我爸每次回家第一句話是什麼?他說:“現在可以吃冰淇淋了!”

其實這些表現在心理學上是有理論根據的,就是我們越在一方面剋制,越容易在另一面放縱。當我們覺得自己已經花了力氣做出一些“好事”的時候,就更容易告訴自己“你可以做一點兒小小的壞事”。

最近跟朋友聊天,有個朋友做了類似的自我檢討,說他成了“善霸”,因為當他幫助許多人,做了很多慈善之後,覺得自己對社會有太多貢獻,說話就變得很強勢、很大聲,甚至有時候有點兒不講理。

這也讓我想起春秋時期大將軍子反的故事。子反跟著楚王去打仗,回營口渴,下面人知道子反愛喝酒,就送上一碗酒。

子反知道打仗的時候不能喝酒,所以拒絕,說:“這是酒!”下面的人卻討好地講:“不是酒,是水!”子反居然就喝了。結果被楚王發現,送了命!

想想,子反會分不出酒和水嗎?當然分得出,只是似乎人們都有個自我原諒的“小人”在心裡,偷偷地說:“你已經夠辛苦了,就裝糊塗喝了吧!”

善與惡好像坐蹺蹺板,一邊起了,另一邊就會壓下去。戰勝了一個誘惑,卻會敗給另一個誘惑。

唯一的解決方法,是重新定位誘惑與目標的關係。例如心裡念著:誘惑是我達到目標的絆腳石,甜食是我實現理想健康的絆腳石。每次用這樣的方法,把誘惑跟目標並列,會比自己直接面對誘惑來得容易。

古人說得對,“施人慎勿念”,堅持做對的事,做多少遍,對還是對!絕不能因為做多了,就改變心態,搞不好還認為大善多了,小惡沒關係。

為什麼我們一邊自律,一邊輕易放過自己?

人的一生中,幸運的機會一直都有,而且會不斷出現,

但如果我們沒有準備好,缺乏發現幸運的眼光,或者太害羞,不知道如何主動,那麼很多機會就會擦肩而過。

如何判斷自己的“幸運指數”?如何使用這些幸運的“規律”?如何養成自己的“幸運”習慣?心理學家曾經做過研究,得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本週日晚八點,

我將進行2021年的第3場影片直播,從科學角度為你講解關於幸運的秘密!

歡迎掃碼入群

免費報名參加

為什麼我們一邊自律,一邊輕易放過自己?

本場直播,我也將向你介紹我的新課

《幸運心理學14講》

,如果你想學習心理學對幸運的更多研究成果,在自己生活中應用那些幸運的技巧,也歡迎你訂閱聽課。

為什麼我們一邊自律,一邊輕易放過自己?

TAG: 幸運誘惑子反游泳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