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維鋼:敏感度,區分了平庸和偉大

萬維鋼:敏感度,區分了平庸和偉大

二十層床墊級別的敏感度文 | 萬維鋼轉載請聯絡授權

從前有個王子,立志要娶一位真正的公主,可他又不知道怎樣才算是真正的公主,就向一個女巫請教。女巫說判斷真正的公主有三個標準。第一,她對所有人都有禮貌;第二,她對窮人和富人都有關愛之心;第三,她必須有非常敏感的面板——怎樣才算敏感的面板呢?你在二十層床墊下面放一粒豌豆, 真正的公主睡在床上能感覺到豌豆的存在!王子見了很多公主,都沒透過三個測試,特別是沒有透過豌豆測試。最後是一名女僕通過了三個測試——女僕機緣巧合之下在床上睡了一晚,但是沒睡好,被二十層床墊之下的豌豆硌著了。最後王子就娶了女僕,兩人從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為寫這篇文章我特意考證了一下,這個故事是改編自安徒生童話裡的《豌豆公主》。原文是一個真的公主通過了測試,我兒子看的版本讓女僕當公主,顯然是為了迎合現代人的自由主義思想。

萬維鋼:敏感度,區分了平庸和偉大

這個故事的有意思之處在於,為什麼非得要求公主有如此敏感的面板呢?我是這麼想的,女巫提出的前兩個標準,凡是“好人”就能做到;而只有這第三個標準,卻非得是從小富養、對生活享受有敏銳感覺的女孩才有可能做到。所以女僕版不太真實——這第三條就是為了把女僕淘汰掉的好嗎?我覺得安徒生這個故事的背後有個道理。他想說的是,敏感度,可以區分人的高低貴賤。當然不一定是面板敏感,也不一定是享受方面的敏感,還包括各種感覺的敏感。有的人能體察到細微的東西,而有的人不能。比如我最近在微博看到一個描寫阿茲海默症的公益廣告。一個人的父親得了阿茲海默症,連兒子都認不出來。但有一次,他領父親出去吃飯,父親看到餐桌上有餃子就直接把餃子拿起來裝到口袋裡,說要留給兒子吃。這個廣告說盡管老人得了病,忘掉了所有事情,但他卻始終沒有忘記對兒子的愛。這是一個非常令人感動的故事,許多人都被觸動了。可是我看微博評論,有人就說,他在電視裡看到這個廣告,身邊一個人就非常無感,而且還嘲笑老人竟然鬧出了直接把餃子裝進口袋裡的笑話!所以哪怕特別簡單的點,有的人就是get不到。這就是敏感度不行。一個人如果在人際交往中缺乏敏感度,他做事就沒有分寸,說話就不知輕重,他就無法理解別人的暗示,甚至你講個高階點的笑話他都聽不懂。他可以是個好人,也可以擁有很厲害的專業技能,但是他本質還是個粗人,不能透過豌豆測試。那他有可能就做不好一些高階的事情,比如說支配人——這種公主該乾的事情。現在早就不是公主和女僕的時代了,身份越來越不重要,我們看有些“女僕”就是比某些“公主”高階。但是敏感度仍然事關重大。

我們看《未來簡史》中,赫拉利提出一個公式:知識 = 體驗 × 敏感度。赫拉利說在這個沒有宗教信仰的現代,想要尋找人生的意義,就得有體驗和敏感度。赫拉利說敏感度的意思就是你要從經歷中獲得體驗,用體驗改造自己。你透過不斷的體驗能對世界產生更深的理解,最終變成一個更好的人。敏感度,就是人文主義者的自我修養。敏感度是可以學的。比如我看春晚,感覺舞臺非常奢華,但總覺得有點土氣,可是又說不清是怎麼個土法。最近看到一篇文章《為什麼大牌時裝在春晚就失去了高階感?》,其中提到一個概念叫“顏色飽和度”。作者的理論是顏色飽和度越高,高階感就越弱,春晚舞臺土就土在大量使用了大紅大綠這種高飽和度的顏色!這就讓我們學會了一個新的看問題的眼光。概念一旦明確,敏感度就能成倍增加。我們再看春晚舞臺,可能感覺就不是朦朧的土,而是特別土。

生活中其他事情也是如此。一旦你做錯一件事,體會到嚴重後果之後,最好還能用一個成語典故之類的概念概括這個事情,那麼下次再遇到類似的局面,你就會特別敏感,你就會做得更有分寸。我們經常談論的“刻意練習”,就要求練習者必須對錯誤非常敏感,隨時知道哪裡錯了,最好還能感到精神上的疼痛!水平高的人敏感度都高,這大概就是為什麼人們誇周瑜的誇法是“曲有誤,周郎顧”。藝術和嚴肅文學可以幫助我們訓練敏感度。春節期間何帆老師來我們專欄談了文學的問題,講到移情作用,也可以說就是對他人情感的敏感度。但是敏感度高也有問題,你可能會“過敏” — 過度擬合式的敏感。有些人就是特別敏感,別人隨便一句話,他還以為是什麼暗示,別人隨便開個玩笑,他可能會生氣。

咱們之前有篇日課叫《數學家告訴你為什麼難得糊塗》,說有些資訊最好忽略,沒必要過度解讀——從數學上講,就是沒必要過度擬合。有這種過度擬合式的敏感,可能還不如粗人的生活愉快。試想如果公主真的因為二十層床墊下的豌豆都能感到不適,她還能正常生活嗎?這就要求我們提升敏感度的同時還必須學習另一項技能,忽略。看到感覺到了,但是假裝沒看到,這是被動的忽略。根本不往那個方面看,這是主動的忽略。想要有這樣的忽略水平,就必須得知道什麼重要,什麼不重要。我們應該只在重要的事情上保持敏感度,在不重要的事情上放鬆敏感度。避免“過度擬合”,就得“難得糊塗”。那到底什麼重要,什麼不重要?琢磨人就不重要。有些人一輩子就把敏感度發揮在琢磨人上去了。察言觀色,看家本領是任何時候都能迅速識別周圍人的身份等級,專門研究眉眼高低。可是我們看那些真正厲害的人物,不管是商人還是科學家,學者還是官員,有時候就是直來直去,從來不“適應”別人,都是別人適應他們。他們把敏感度用在了更高階的地方。琢磨事兒,琢磨思想,才是用到了高階的地方。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的夫人艾莉諾·羅斯福有句名言——

“偉大的頭腦談論想法,中等的頭腦談論事件,弱小的頭腦談論人。”我讀過一本小書叫《百萬富翁和中產階級的十大區別》(The Top 10 Distinctions Between Millionaires and the Middle Class ,作者Keith Smith),書裡對這句話有個解讀特別好,說這三種人其實就是“讓事情發生的人,看著事情發生的人,和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的人。”你得先有想法,才能使一件事情發生。“百萬富翁”是能讓事情發生的人,積極主動,愛談論想法。一般人比較被動,多數情況下只能作為一個看客,在事情發生以後議論一番。還有一種人則只顧著研究怎麼取悅前兩種人。想法來自觀察,觀察需要敏感度。最高水平的敏感度能達到見微知著的境界。有個著名的故事說,西漢丞相丙吉,去地方視察遇到有人街頭鬥毆,他視而不見,又見到一頭牛似乎病了,卻很仔細地去檢視牛的病情。下屬就問他為什麼不管鬥毆這樣的大事,反而關心牛生病了這樣的小事?丞相說,鬥毆是地方官的事兒,“宰相不親小事”,但如果牛生病了就可能說明今年氣候異常,這才是大事。到底什麼是小事,什麼是大事?什麼是偶然事件,什麼是大趨勢?什麼是訊號,什麼是噪聲?跟計算機相比,人腦非常善於模式識別。Google不知道費了多大力氣,才讓人工智慧學會在任何圖片裡識別一隻貓,而人類幾乎天生就會。天氣預報系統已經如此精密的今天,還是需要人類對結果進行微調。模式識別,見微知著,絕對是值得努力提升的真功夫。想要獲得這樣的功夫就得多積累實踐經驗、多讀書、多瞭解這個世界。聽說一兩條負面資訊就對世界絕望了,那是無知。認為什麼資訊都沒意義,那是麻木。知道什麼重要什麼不重要,該信什麼不該信什麼,才能對世界有個“educated guess”。《精英日課》讀者數已經突破七萬。咱們這個專欄,專門談論想法。讓我們一起提升——關於想法的“敏感度”。

— 本文完 —本文作者:萬維鋼,著有「得到專欄」——《萬維鋼·精英日課》,能成為他的讀者,是一種榮幸。

TAG: 敏感度公主敏感女僕什麼